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美国高校资助制度及其借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成本分担”与“教育机会均等”是美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成本分担”促成了高学费制度,而高学费是美国大学得以生存的基础;“教育机会均等”促成了各种高等教育资助制度的发展,保障家庭收入较低的学生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美国多层次的资助制度和高等教育资助管理模式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美国有着世界上最为发达的高等教育资助体系,其大学生资助工作呈现资助理念多元化、资助法制健全化、资助性质多样化、资助效益最优化、资助覆盖面广等特点,这大大增加了大学生的受助机会,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公平。文章在介绍分析美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制度的同时,探讨了借鉴美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水平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资助政策是国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措施。1999年我国开始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学杂费成为接受高等教育必支付的开支,在校贫困生数目急剧上升,贷学金制度的实施不仅能缓解日益增长的资助需求,克服了以往资助政策的局限,是大学生资助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学生价格反应行为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对中国13511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学生价格反应行为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虽然接受高等教育需要承担较高的私人成本,学生的付费意愿却非常强烈,在学费上涨30%—300%五种不同幅度时,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对学费的弹性介于—0.045~—0.288之间。大学生的价格反应行为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对学费及有些学生资助(如奖学金)具有灵敏的反应;其次,学生对学费及不同类型学生资助的反应不仅在性质上存在差异,而且在程度上也有所不同;第三,不同收入水平家庭学生对学费的反应是不同的;第四,学生对学费及学生资助的反应随着学生资助政策及学费的变化而变化。本文也讨论了上述结果对制订高等教育规划与财政政策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入学和大学生学业成功是当今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两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大学生财政资助是美国促进高等教育入学和大学学业成功的主要机制之一。本文旨在对美国当今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财政资助政策及其对高等教育入学和大学学业成功的影响进行综述, 并简要探讨相关内容对中国的高等教育财政资助政策及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下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是世界各国通行的教育政策,我国自全面推行这一政策以来,已建立起了多元化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但离公平的理想和现实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完善贫困大学生认定程序、完善经济援助、增设学业援助、创建和谐环境等路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资助政策是国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措施。1999年我国开始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学杂费成为接受高等教育必支付的开支,在校贫困生数目急剧上升,贷学金制度的实施不仅能缓解日益增长的资助需求,克服了以往资助政策的局限,是大学生资助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更多的适龄青年进入大学接受高中后的教育,但也有众多的青年因经济的原因导致就读大学变得困难。为使有心智能力的青年如愿以偿,作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并促使其大众化乃至将来不久就会实现普及化的中国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必须当仁不让地担负起资助青年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任。这是美国的有效经验,我国尤其是广东省可以借鉴其成功的做法,探索建立起一套以政府为主体的针对不同目标群体、不同层次需求的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奖助学资助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生是指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教育费用或者支付困难的学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更为突出的一个特殊群体,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资助,通过建立"造血工程"考证资助体系,降低其考证成本,激励贫困大学生提升职业技能,促使大学生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增强就业竞争力,以积极的、自强不息的就业心态去迎接美好明天。  相似文献   

10.
中外高等教育需求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内外个人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发现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背景和学校的财政资助政策等.其中,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状况体现为借贷约束对入学决策的影响,它具有长期和短期两种效应;社会背景对入学决策的影响可以理解为是借贷约束的一种反映;财政资助政策对入学的影响取决于学生类型和资助类型的不同,总体上说资助对于入学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它们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成本补偿、学生资助制度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经济困难程度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我国高校中现行的学生经济困难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参考我国城镇居民贫困线的测定方法,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本文提出了针对高校学生的评估方法:经济生活指数法。其判定基本原则是如果学生家庭的其余成员在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水平生活时,学生所获的家庭经济支持能力仍不能达到在学校的最低经济支出标准,则可认定其为困难学生。高校可以依据学生经济生活指数,来区分他们的困难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资助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中学生对大学成本和学生资助等相关信息的知晓状况可能会影响到其日后的大学选择和大学生活。调查显示,较大比例的学生普遍存在高估大学学费的倾向;和其他资助方式相比,学生对绿色通道的知晓率非常低。值得注意的是,家庭背景方面的因素和学生是否准确估计学费与知道绿色通道之间具有相关关系。因此,应通过各种努力,争取让高中生拥有比较丰富的大学成本和学生资助等方面的信息,从而让他们在大学选择时更加理性地作出符合其未来发展的决定,同时为其大学生活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四年制公立院校办学成本的递增折射出高校办学成本递增的一般特点,表现为办学成本的增长快于一般物价水平的增长,办学总成本的增幅快于生均教育成本的增幅,学生资助增幅快于教学费用增幅以及不同层次院校成本递增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等方面。驱动办学成本递增的因素有入学规模、学术竞争、组织效率、教育产业属性、学生资助等。我国应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促进院校之间的适度办学竞争、加强学校成本管理、创新产权制度、完善学费和资助政策,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依据成本分担理论,对于不同收益属性的教育应当实施不同的成本分担策略,对于公共收益高私人收益低的教育类型应提供更多的公共资助。本文使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08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问卷调查数据,对不同专业在研究生资助分配上的差异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从教育收益的角度对资助分配的合理性予以探讨和分析。研究发现,奖助学金等来自政府和学校层次的经费没有倾向于公共收益高私人收益低的专业,助教、助管和助研资助在专业间的分布基本合理但数额有限。有些公共收益较私人收益高的专业,其研究生教育的净价格反而较高。最后,本文提出应改进研究生资助结构,形成专业差异化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学校生均成本变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1952~2002年我国高等学校生均运行成本的数据,可以发现: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生均成本快速增加,但按不变价格计算的生均成本缓慢提高;生均成本在短期内波动很大;预算外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人员成本比例相对稳定。运用高等学校生均成本模型并结合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对高等学校生均成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实际生均成本在缓慢增加,学校规模的扩大和生师比的提高,减缓了生均成本的上升;生均成本年度之间波动很大,原因在于学校收入的波动;伴随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预算外收入占成本的比重迅速提高;由于高等教育技术变化不大,高等学校运行成本中人员成本的比例长期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6.
Federal and state student financial aid programs have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in past years. Such programs have clearly provided greater access to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for low income and minority students.However, data recently collected in Los Angeles indicate that additional financial aid may have a diminishing impact on increasing access. The Los Angeles study, commissioned by the California Legislature, revealed that low level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inadequate information, and inflexible admission policies are greater barriers to college for the poor than financial need.Educational opportunity programs, which provide counseling, tutoring,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should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addressing nonfinancial barriers. Yet such programs are often politically unattractive to legislators and administrators who view student grant programs as simpler and less costly.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成本就是高职院校、高职学生及其家庭在高职教育过程中所支付的全部费用,是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学习期间所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根据“谁受益,谁分担”原则,该成本的分担对象是国家、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庭。各方应分担比率,根据调查资料所反映的实际情况和国际普遍分担水平,建议定为国家40%,地方政府28%,用人单位17%,学生及其家庭15%。具体分担按年度实施,即主管部门按年度确定成本总额,国家和地方政府用财政拨款分担;学生通过学费分担;用人单位则先通过纳税形式归集,再由国家财政向高职院校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18.
A study of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s means of paying for college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if the use of parent contributions, work earnings, or student financial aid shows influence across generations. This study used data from the National Postsecondary Student Aid Study of 1990 in a path model with controls for the child's academic ability, gender, declared major, institutional selectivity, tuition cost, and distance from home. Indirect effects are indicated that increase parental cash gifts and loans to the child, mediated by parents' measures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the timing of college savings, and the child's degree aspirations. The child's financial aid is also indirectly affected by measures of the parents' socioeconomic status (higher status resulting in less aid). The direct effect of the parent receiving student financial aid is in larger amounts of student aid for the child. No intergenerational effects occur between the parents' use of work earnings to finance college and the amount of work earnings in college for the child.  相似文献   

19.
高校贫困生认定作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效益与效率,影响到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等。在反思高校贫困生认定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对高校贫困生认定的完善与发展作进一步的探讨,为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