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人的文学”观初萌于晚清文学改良运动 ,此间 ,文学开始由贵族阶层转向广大民众 ,并初步树立了“人生”的价值意义。及至“五四”文学革命时期 ,“人的文学”观由起初“泛人性”地揭示人的“自然存在”,发展为“人生化”地描绘人的“社会存在”,进而达到了“个性化”地表现人的“主体存在”。之后的革命文学的倡导 ,进一步发展了“人的文学”观的意义内涵 ,它更加密切了文学与民众、文学与现实、文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并且在文学中确立了广大民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五四”“人的文学”观发展到了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报刊是“五四”白话文运动不容忽视的参与力量。报刊传播对“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报刊舆论宣传策略的运用,使“白话文学”、“文学革命”的论争得以充分展开;二是白话报刊作为“五四”新思潮的载体,其大量刊行、迅速流布对白话文运动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中共领导人的“五四”观自始即采用了激进的革命话语系统,强调五四运动的政治意义和和爱国精神,用政治运动摄思想化运动,把五四运动看作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这种“五四”观对学术界中国现代史研究产生了导向性影响。总结其经验教训,对全面、深入地研究“五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陆娟 《文教资料》2011,(29):115-117
“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运动的篇章.自此以后,青年和知识分子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随着外部和内部政治环境的变化历经曲折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作为助手和后备军的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发展。革命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思想指导.离不开青年力量的加入,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子始终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出了知识先锋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人道主义是鲁迅周作人兄弟俩思想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留学时期,他们初步形成了以“立人”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此后,这种同源的人道主义思想在时代与自我双重力量作用的情况下,逐渐演变分流,分别经历了五四时期、五四到大革命失败之际、大革命失败之后等不同阶段。他们人道主义的差异越来越大,到最后,这股同源之流终泾渭分明、差如天壤了。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的歌谣学运动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和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打上了思想启蒙的厚重烙印.胡适、周作人和顾颉刚担任了这场运动不同阶段的领导者,他们对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化的关注和参与构成了各自学术活动和个人政治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化的研究表现出的不同学术态度和关注点,体现了“民间”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在启蒙的现代性主体力量的生成和知识分子自我身份认同等问题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中西文化大会战、新旧思想大较量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化运动.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使一批具有激进民主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思想方向的转变,从而造就了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杰出人物,毛泽东便是其中之一.一“五四”前夜,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帝国主义疯狂掠夺瓜分,国内军阀混战不已,使古老中华满目疮痍,遍体鳞伤.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看到国家民族这种危急状况,忧  相似文献   

8.
“五四”前后,周恩来新闻报刊宣传活动非常活跃,其民主政治思想表现十分强烈。他明确提出“本民主主义精神发表一切主张”,“本革心和革新的精神为主旨”的办报办刊思想。“五四”前后,他娴熟地运用新闻武器,为实现民主政治而呼号,为改造旧世界、改造旧思想而战斗。他以满腔热情和超凡胆识唤醒民众觉悟,鼓动民主革命。在报道内容上,他紧扣新闻事件,旗帜鲜明地及时有力地抨击军阀统治和帝国主义者侵略行径,充满反帝反封建色彩;在宣传形式上,他把政治鼓动与思想启发有机地结合起来,充满批判、鼓动和组织力量。从“五四”前后周恩来的新闻宣传活动中所表现的思想,我们可以明晰地看到,他实现由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前发端于北京的“五四”学生爱国运动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全民族的爱国革命运动。这场爱国革命运动与新思潮的勃兴和新文化魂的澎湃,共同发起了向旧政治、旧文化、旧思想的冲击。因此,“五四”又成了一场新的思想启蒙运动、文化革新运动的标志。“五四”运动的内涵丰富深刻,它是近百年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一页,给中国社会和国家命运以极重大的影响。一、“五四”全民爱国运动北京学生5月4日的游行示威活动,表现出青年学生在社会各界爱国运动中所起的先锋队作用。以北京爱国学生游行示威为标志,中国出现了一场全民的爱国运动。早…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已经走过了90年的历程。一场运动,在90年之后,还被众人念兹在兹。这足以说明,“五四”对于“现代中国”的重要性。90年来,“五四”成为几代学人必须直面的“历史”,他们一次次重返“五四”,在那个“旧战场”去寻找言说的资源,去描摹建构他们思想中的“五四”。正如陈平原先生所言的那样,“每个研究‘现代中国’的学者,都可能参与到建构‘五四’传统的行列中。不管你是主张继承,还是希望反叛,直面‘五四’,是我们的共同命运。”  相似文献   

11.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 3 0年代 ,陈独秀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代人 ,在学术与思想的关系上 ,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分裂到相对统一的过程。从陈独秀发表的《孔子与中国》一文看 ,其晚年思想发展的大趋势是向“五四”新文化基本理念回归 ,并有所提升与发展变化。他在学术与思想的内在关系上 ,虽不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样对立、分裂 ,却仍未达到事实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12.
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末,英国民众识字率有所提高,普通人的整体文化水平有所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育的文化启蒙作用不容忽视。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提倡推广扫盲运动,同时教育慈善事业得到发展,教育资源也不断扩大,而这些因素有力地推动了英国民众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有两种涵义:狭义的“五四”是指1919年5月4日在北京发生的学生爱国运动;广义的“五四”则是指这一天前后若干年的一种文化运动或思想运动。一般来说,其上限可以追溯到两年以前的文学革命,下限则大抵可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限.的确,“五四”运动既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前者的主旨在救亡,后者的主旨是启蒙。救亡和启蒙的双重变奏相互影响、互相促进,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对中国现代历史  相似文献   

14.
谭嗣同的“冲决网罗”思想与“五四”时期的启蒙思想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激烈程度上,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谭嗣同与“五四”启蒙思想家在政治上、道德上、思想观念上、学术上等方面都对传统的黑暗而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剖析。因此,早于“五四”运动20年为改革献身的谭嗣同则实是“五四”启蒙的先驱。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后期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五四”运动到抗战爆发前,爱国主义是他的思想主流。抗战爆发后,他走出书斋,投入到反对蒋介石反动政权的专制独裁、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斗争浪潮中,把自己同人民革命事业融为一体。他在政治思想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和提高:他坚信反动政权一定灭亡,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北方”共产党和人民政权身上,认定人民是革命的真正力量。最后他把鲜血献给人民革命事业,是他革命思想达到光辉顶点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80年前发源于北京大学的“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下,以社会群体形象走上历史舞台,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发挥了先锋作用,显示了中国青年的力量。从那以后,一代代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仆后继,不懈奋斗。“五四”运动为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奠定了基本的社会政治生活态度:以爱国为荣,追求科学,崇尚民主。如今,爱国救亡的呼声已成为强国富民的具体实践,追求科学的理想已成为学科学、用科学的客观现实,崇尚民主的意向已成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  相似文献   

17.
“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时期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化革命运动的一翼。它同“五四”文化革命一样,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立下了伟大的功劳。毛泽东同志曾对这个革命运动,有过精辟的阐述,他说:“在‘五四’以前,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国的文化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他们还有领导作用。在‘五四’以后,这个阶级的文化思想却比较它的政治上的东西还要落后,就绝无领导作用,至多在革命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一个盟员,至于盟长资格,就不得不落在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肩上。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谁也否认不了的。”  相似文献   

18.
一、本单元的教材分析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大革命两个历史时期。小学历史反映这两个时期的课文有现行教材第4、5、6、7、8课和《历史教育纲要》补充教材26课火烧赵家楼、27课北伐战争,共7课。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步传人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无产阶级也进一步壮大起来,在“五四”运动中,以一个独立的阶段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自己的力量和作用,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所以,1921年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五四”爱国运动七十周年。“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革命历史的开端。“五四”运动前夕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鼓舞了一代中国人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准备。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就必须接过“民主”与“科学”的大旗,走“科技立国”的道路,迅速发展生产力,推进四个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每月谈     
彭岚杨舸别忘了“五四”精神今年距“五四”运动已经整整80年了。遥想当年,那些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满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纷纷走上街头,用自己的呐喊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揭开了历史进程的崭新一页。他们勇往直前的气概、热血报国的激情,令人感动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