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本以江浙地区为背景,把士绅近代趋变之一-转向“新学”这一变化纳入以上海为中心和首位城市的近代长江下游区域城市等级网络体系中加以考察,从人与环境(城市近代化)互动的角度揭示晚清学绅演变的林林总总及其对新式教育普及的影响,从中折射出晚清士绅鱼龙混杂、传统与近代化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2.
晚清社会,农政荒废,农业衰微,加之列强经济侵略目益加深,临此内忧外患之际,作为晚清重臣的张之洞从“固国邦,养民生”的角度出发,积极吸收和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理念,形成了自身的“科教兴农”思想,并大胆付诸实践,对清末农业改革和农业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我国今天进一步推行“科教兴农”战略,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清朝统治者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被迫实行了教育“新政”。通过教育“新政”,以科举制为主体的教育体制走到了尽头,产生了近代新式教育体制,形成了新式知识分子群体,从整体上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叶,晚清社会兴起了一股激烈地反传统的重商思想,一些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因素伴随着重商思想的发展而出现在中国大地上。这些具有近代化性质的因素,从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奠定了晚清社会近代化转型的雏形。在重商思想的实践中,晚清中国开始了举步维艰的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的工商业社会转型的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5.
洋务运动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开端,而晚清法律近代化则是作为中国社会近代化一部分的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起点,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洋务运动为晚清法律近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人才支持,而且洋务派是晚清法律近代化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其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思想也是清末法制变革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晚清海防事业的发展中,留学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是晚清海防事业近代化的先驱和中坚,在海防教育、舰船制造、海军建设以及对外反侵略战争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大大推动了中国海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是晚清新政改革的领袖人物,为适应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和民族自强的需要,他在从事湖北地方近代化改革事业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科技思想。他主张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倡“农工商学”;重视培养和选拔科技人才,积极发展近代化新式教育;吸收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振兴中国传统农业。他的思想在今日中国也仍然是值得吸收借鉴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军事近代化在后发展国家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往往起着前驱先路的重要作用。在晚清社会军事化的背景下,近代军事主义与重商主义的兴起相得益彰,兵战与商战的沟通,不仅为清末“市民社会”的发展起了独特的作用,而且也为兵战向学战的深化创造了条件。军事近代化的纵深演进,则动摇了传统社会结构的根基。这种以军事近代化为先导的社会转型,成为晚清社会变迁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实业教育在晚清湖北出现,是新式教育兴起和发展的结果.对湖北教育近代化,武汉地区经济的近代化,民主思想的传播及社会大众心理变迁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压力,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随着中国内传统士大夫阶层的分化以及传统教育的废弛,晚清洋务学堂应运而生。晚清洋务学堂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教育,对中国教育近代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即晚清洋务学堂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推陈出新、推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近代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提出农业“两个飞跃”思想,为我国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农业“第二个飞跃”即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实现农业“第二个飞跃”,必须消除体制性障碍、政策性障碍、理论性障碍、观念性障碍、素质性障碍。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西进运动系指从北美独立战争到19世纪末,美国由东向西不断扩展,移民和开发大西部的群众性拓殖运动。本质上是一场经济开发运动,而在经济开发过程中,首先是以农业为起点的,西部大开发推动了美国农业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业经济区,使美国农业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促进了美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美国的世界经济强国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三元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的实质及我国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展中国家已经进入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并存的三元经济时代,发展现代农业实质上是以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生产方式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按照刘易斯的逻辑,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实际上是三元经济结构向"新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三元经济条件下经济结构、农民保障状况、农民适应市场能力以及农民人数庞大等从根本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在三元经济结构下,需要把解除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障碍作为突破口,推动和加速现代农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从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一代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和关心“三农”问题。他们在农业基础地位、农村改革、农业现代化道路等方面都有过一系列重要论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今后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未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质是以现代科学及其应用技术和完善的体制为基础的农业。目前,我国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要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现代化对策。  相似文献   

16.
“3S”技术及其区域农业信息系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S”技术的意义与发展及其在区域农业持续发展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基于系统工程概念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构建过程,介绍了全国农业信息系统的结构框架,以期为推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阐述江泽民有关“三农”问题论述是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思想与理论。指出学习江泽民关于“三农”问题论述,就要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完善农村基本政策,继续搞好农村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条件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8.
农业信息化发展之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信息化不仅是指农业信息资源数字化和信息交流网络化,而且是农业过程的全面信息化。只有推进农业信息化,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才能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认为中国应走工农业并拳的工业化道路,重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和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坚信通过合作化走向社会主义是中国农业的惟一道路,并想通过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来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在这一时期的探索中。毛泽东规划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方向,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步骤、途径,其中一些思想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但这一时期毛泽东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探索留给我们的,不但有宝贵的历史经验,而且有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20.
依据我国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实际,大力发展农村创业教育,构建科学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观念和模式,是促进西部地区农村“三化”实现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必须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深入认识农村创业教育的内涵,探讨科学有效的农村创业教育模式,强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农村“三化”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