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知道了,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永远。”——“有啊!”——“在哪里?”——“我永远爱你啊。”——《阿狸·永远站》  相似文献   

2.
读罢《语文教学之友》2008年第1期刘建平老师的《“万顷”之湖怎有“静影沉璧”》一文后(以下简称“刘文”),对文章观点归纳有三:1.“因受风力、水流、船只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即使在无风的时候,湖面上也总是碧波荡漾”,“洞庭湖的湖面上永远也照不出一个完整的月亮”。  相似文献   

3.
“多余人”是出现于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系列艺术形象的总称。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里奥涅金是其中的第一个。其后有莱蒙托夫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里的彼巧林,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的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里的奥勃洛摩夫等。他们的共同特征是脱离人民,脱离实际。把他们称作“多余人”是因为如赫尔岑所说,他们“永远不会站在政府方面”,同时也“永远不会站在人民方面”,他们在他们“所处的范围内是多余的人”。  相似文献   

4.
田继松 《现代语文》2014,(6):112-114
“慢慢走,欣赏啊”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第四专题。这一专题的板块二选了两篇小说,即沈从文的《边城》和鲁迅的《祝福》。这一板块的教学主题是“永远新的旧故事”——源于英国诗人罗·勃朗宁的名言:故事永远是旧的,也永远是新的。  相似文献   

5.
《孔雀东南飞》中有“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句,历来不少注本都未详为解释,解释得较为详细的本子,如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上编第一册:“君既”句:既然蒙你永远记得我。见,蒙、被。录:记得。北京大学《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君既”二句:“见”,蒙、被;“录”作“记”解。此二句言“既然蒙你永远记着我,过不多久就希望你来接我”。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也注释得很笼统:“既然蒙你记着我。录,记。”  相似文献   

6.
不朽,《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永不磨灭,永远存在”。然而这世上,真有东西永远存在吗?  相似文献   

7.
丢丢的话     
祝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六一”节快乐。虽然由于“非典”的影响,全国可能有一些地方无法像以前一样举办集体的庆祝活动,但是没关系,《少电》是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对于《少电》亲爱的读者们最最最重要的节日的。西西、嘟嘟和侠客等等几个人都为大家准备了丰厚的“六一”节日礼物,丢丢当然也  相似文献   

8.
在白先勇创作(永远的尹雪艳)40年之后的2005年,潘向黎写下了《永远的谢秋娘》,不是偶然为之,而是别有深意的。潘向黎承认小说缘起于白先勇的《永远的尹雪艳》,自己写《永远的谢秋娘》正是想要替主人公“说出缘故来,人也不为委屈”。谢秋娘不同于尹雪艳的最大之处,就是作者在创作之初,就抱有极大的善意和同情,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去解读、塑造一个乱世风尘女子的形象。潘向黎作为一个唯美主义女性作家,仅仅拥有美好的期许是不够的,如果脱离现实文章多美就有多脆弱。白先勇塑造的尹雪艳虽然过于冷酷超现实,但是他的文笔更现实也多了份厚重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9.
季羡林先生说:“如果读书也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他小学中学阶段,最爱读的是“闲书”(没有用的书),比如《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小五义》《东周列国》《说岳》《说唐》等等,读得如痴如醉。“读这样的书是好是坏呢?从我叔父眼中是坏。但是,我却认为是好,至少在写作方面是有帮助的。”所以,他反复说到张元济先生(出版家)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因为人类之所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季羡林先生除了学术与翻译外,在散文创作上也有相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有许多哲学家,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永远运动变化着,永远流动不居。《论语》记载着,孔子在一条大川上,含着深意,赞叹地说:“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据说这就是他老人家把宇宙万物的变化,比作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河。《易经》中的《易传》部分,古代有许多人认为是孔子的著作(当然也有人反对这种看法),我以为,如果不是孔子的著述,也会和《论语》同样,有一部分属于孔门弟子对孔子言论的记载。在《易传》里,有着比《论语》远为丰富的关于变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文本细读——用“文学的眼光”钱理群先生把文学经典定性为“具有永远的思想和语言的魅力”,《船长》就是这样的经典作品。教学《船长》,很多老师偏重其“永远的思想”,而忽略其“语言的魅力”。为了渲染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老师们会不约而同地截取《泰坦尼克号》遇难沉船的画面,  相似文献   

12.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是李白《月下独酌》的两句诗。注解有三类:一、《唐诗三百首》喻守贞本注:“无情,忘情的意思,是说月亦忘其为月,我亦忘其为我,永远结为忘情的好友。”金性尧本注:“意谓只有将来远至天上,才能永远尽情而游,不再分散,无情犹尽情、忘情。”(于民雄本注译同)赵山林本注:“无情,犹言尽情”。二、《唐诗三百首》张忠纲本注:“无  相似文献   

13.
肖洛霍夫是苏联文学史上一位卓越的作家,是现阶段在苏联国内最受推崇、最受爱戴的作家之一。马克·斯洛宁评价“他是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最伟大和最成功的艺术家”。绥拉菲莫维支也称赞他“是一个非同凡响的,同谁都不相象的、具有自己独特风貌”的作家。确实,他的《静静的顿河》和《被开垦的处女地》等名著早已被公认为是开创性的作品了。但是他的《一个人的遭遇》却长时间成为有争议的篇目。然而,这也许正能说明肖洛霍夫的这篇小说有其“独特风貌”,有它的其他作品所不能代替的深刻意蕴吧。这篇“较之许多大部头的作品尤为珍贵”的小说,它饱含着永远有价值的思想,深藏着永远感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郭亮 《中学教学参考》2013,(14):115-115
一、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播放公益短片《永远在一起》,同时介绍彭丽嫒是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卫生部预防艾滋病宣传员、2012年艾滋病反歧视公益短片《永远在一起》的主角之一,短片主题曲《爱你的人》也是由她演唱。短片中11岁艾滋病感染者高俊,因父母感染艾滋病去世而成为孤儿,他一直称彭丽嫒为“彭妈妈”。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字词的问题“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这里的“定”字,今天看来显然是“别字”。《记念刘和珍君》中的“记念”一词,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同“纪念”。显然,已不通用。对此,课本中不予注明不说,教师们还从“记念”一词挖掘出了“永远记住...  相似文献   

16.
俄国著名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普希金属于那些永远生存和永远向前发展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会在死神遇见它们的地方停滞不前,却会在社会意识中继续发展。”(《一八四一年的俄国文学》)我国鲁迅的作品也正是“永远生存和永远向前发展的现象”。以《狂人日记》为例,在过去十多年中,有许多研究者都说这篇小说的思想成就是彻底批判了在旧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孔孟之道的反动性,狂人对吃人者进行的“劝转”斗争是明显的思想局限。现在已有人正确地指出这些看法不能成立了。因为这篇小说正如鲁迅自己说的“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而不是彻底批判孔孟之道,同时孔孟之道也是不能彻底批判和彻底否定的。至于狂人对吃人者进行的“劝转”斗争,更不应当看作作品和鲁迅的思想局限。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现在应当怎样认识《狂人日记》的思想成就、局限和它们的根源呢?本文拟在前辈和同志们研究的基础上就这些问题继续作点探索。  相似文献   

17.
铁凝是一位有着“大众文化的欢迎者,主流意识形态的支持者”盛誉的当代著名作家,她以女性成长为主题的系列创作向人们展现了各种思想、性情、命运迥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她的代表作品《永远有多远》《玫瑰门》《大浴女》等以对照性的方式形塑了“白天鹅”与“黑天鹅”两类道德选择截然不同的女性人物,通过对她们道德与伦理的探索,揭示了女性精神成长的内在动因,同时也引发了人们深层次的道德思考。  相似文献   

18.
1.第7-8页《永远在蛋这一边》一文中,“蛋”和“高墙”各指什么?怎么理解作者说的“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大家听到“真诚到永远”这句话时,会想到什么呢?呵呵,是不是“海尔”两个字?同样,一提到“海尔”,我们通常会想到她这句非常有亲和力的话——“真诚到永远”。《少年电脑世界》创刊6年多了,拥有了几十万读者,也应该有一句好听又响亮而且还能反映《少电》在读者心目中形象的宣传语了,这才能反映《少电》Fans们的共同心声啊!几天来众小编都在绞尽脑汁地思考着。想啊想啊想啊,可还是找不到令大家都满意的话。这可急坏了老编大人,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大家研究发现,原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于是大家决定:向亲爱的读者们紧…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语文学习诸要素中,阅读永远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一块,而强调“独立阅读能力”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