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图书出版“走出去”成为促进我国与丝路国家相联系的文化桥梁.少儿图书因为文化壁垒较小的特质,成为出版业“走出去”新的增长点.笔者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少儿出版“走出去”的现状,并从加强少儿版权国际合作、增加高品质原创内容资源和资本“走出去”等方面阐述了少儿出版“走出去”的可行性方式.少儿出版“走出去”推动了我国及世界儿童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加深其他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展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图书版权“走出去”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图书版权“走出去”呈现繁荣景象:版权输出数量不断增长,版权贸易逆差逐渐缩小.然而,数量增长背后却有隐忧:“走出去”没有植根于市场化运作,而是依赖重大工程资助; “走出去”没有形成常态化模式,有应景之嫌;影响力低下,陷入数量崇拜的怪圈;结构失衡等.当前需要从政府和出版社两方入手寻求解决途径,厘清二者在“走出去”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取得长远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出版业的努力下,少儿图书“走出去”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作为少儿图书的一个重要细分板块,少儿科普图书与少儿文学等热门板块相比较,在“走出去”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文章使用SWOT分析法,全面剖析原创少儿科普图书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内外部条件,并尝试通过分析得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我国政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大了对图书版权输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大出版集团和出版社积极响应号召,都把“走出去”作为重要的战略加以推进。在上下共同的努力下,我国的版权输出在连年上升,输出与引进之比已由10:1~12:1逐渐降低到3.9:1,“走出去”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高建红 《出版广角》2016,(17):32-35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资金支持下,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随着版权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对优秀的版权经理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图书“走出去”,我国必须加强对版贸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版权经理人的纽带与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地方出版社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在内容建设、对外翻译、合作出版、版权输出、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实践,对于区域出版“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借鉴。文章以陕西省地方出版社2016-2021年入选“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中国主题图书为研究样本,分析与总结陕西省地方出版社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的出版现状和实践特征,提出推动中国主题图书高水平“走出去”的区域出版路径,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精品主题图书“走出去”;增强选题叙事融合,助力构建“走出去”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对外翻译合作,扩大主题图书版权输出版图;深化平台国际化建设,拓展主题图书“走出去”渠道。  相似文献   

7.
刘玲武 《出版科学》2010,18(4):111-112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日益增强,为了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了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战略方针。“走出去”出版战略重点强调的是出版内容的“走出去”,即通过大力开展图书版权贸易,带动中国文化创新,推动发展,促进“走出去”。  相似文献   

8.
吴迪 《出版参考》2018,(4):29-32
本文通过分析2015-2017年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版权输出奖励计划等四个国家重点扶持的文化“走出去”工程中获得资助奖励的艺术图书项目,从一个侧面归纳出我国艺术图书“走出去”的现状、特点,对目前艺术图书“走出去”的困境进行了剖析,并对艺术图书“走出去”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了探索性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化“走出去”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作为一国文化最主要载体的图书产品为例,借助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近十年来我国图书出版产业的相关文献,揭示该领域的关注焦点及我国图书出版产业“走出去”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基于文化认同视角的图书出版产业“走出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政治和经济影响,文化影响属“软实力”的范畴,在这方面中国还有待大力加强。要大力加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国出版要积极“走出去”。  相似文献   

11.
文化强国视阈下,我国出版行业承担较大社会责任,应对出版“走出去”意义进行分析,提升文化影响力。文本主要阐述文化强国背景下出版行业“走出去”战略应用的必要性,在外在因素和内在需求两个维度,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文化强国背景下,我国出版“走出去”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我国政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大了对图书版权输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大出版集团和出版社积极响应号召,都把"走出去"作为重要的战略加以推进.在上下共同的努力下,我国的版权输出在连年上升,输出与引进之比已由10:1~12:1逐渐降低到3.9:1,"走出去"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杨驰原  张征 《出版参考》2007,(8X):16-17
在本刊举办的第六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评审会上,做为评委,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巡视员谢爱伟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这项活动对促进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意义,同时也谈到了总署对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一些思路。讲话虽然很简短,但很有新意,由于是在评审会前的即兴发言,我们感到,有些想法没有充分表达出来,于是我们与她特约了这次专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图书的版权贸易活动日趋活跃。而在“走出去”版权输出排行榜上,对外汉语教学出版社明显占据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国家大力要求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学术出版作为“走出去”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在提升我国学者国际话语权和加强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阐释了学术出版“走出去”对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意义,并通过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等三种学术图书“走出去”的实际案例,提出了如何加强学术出版“走出去”,以促进我国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8月30日,由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参考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十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评选”活动在新闻出版总署举行了颁奖典礼.回顾一个历经十年的公益性评奖活动的发展历程,分析参评图书和获奖图书的情况,我国出版业“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脉络以及最新发展趋势清晰可见.可以说,十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业实力逐渐增强,“走出去”的愿望更加迫切,脚步更加坚实.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版权贸易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也离不开作为中国最有效的版权贸易平台——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下简称为“北京图博会”)。了解“文化走出去”的背景,在此环境下纵向梳理通过北京图博会进行的版权贸易量,文章力求对北京图博会版权贸易的变迁进行探讨,并探索其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家“走出去”作为文化“走出去”工程的重要一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在亚非拉国家取得明显的效果.文章从文学图书的海外推广入手,总结了中国作家群的“走出去”工作,从打造世界性作品、制定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及拓展推广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并从拓展业务、开拓渠道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作家“走出去”对中国出版业走向世界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叶璐 《编辑之友》2016,(3):34-37
“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是我国图书出版业的重要战略任务,目前,中国图书版权输出数量急速攀升,开始成为欧美地区重要的图书贸易伙伴.但中国图书的影响力依然有限,仍处于弱势地位.图书版权输出是在不同认知框架设定下的贸易行为,厘清框架在图书贸易中的影响,在输出过程中主动重构图书框架,使中国主题图书既能“走得出”,也能“输得入”.  相似文献   

20.
路小静 《出版科学》2008,16(2):46-49
近年,在政府和出版企业共同努力下,我国出版物"走出去"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建议出版企业更新观念,加大外向型图书开发和国际合作出版及中文版图书的翻译力度,大力培养国际人才,以使我国出版物能真正"走出去""走进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