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瑞是明朝有名的清言。海瑞忠诚刚直、不避权势,勤俭自奉、两袖清风在诬陷排挤、几经颠踣中度过一生。《海瑞传》作者以朴实无华的史笔,摭其与主题有关的事实,按时间顺序平铺直叙,不加臧否;但另一方面却从海瑞的所作所为,从奸佞邪恶者对他的百般陷害,从人民对他的由衷爱戴等错综复杂的情节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树立起他的形象。因此,可以说反衬、烘托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本文共分两大部分。从开头至“十五年,卒宫”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是主体,写的是海瑞的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明代国家教化力度的加强,一批士人通过科举脱颖而出,使得海南从早期的文化输入地,开始对中华文化进行反哺。“初民社会”的海南,“耿介”“清廉”成为海南文化独特个性。海瑞是其中极为杰出的代表,并因之而名留青史。在母体文化与海瑞的关系中,本土文化是海瑞的智慧源泉。与此同时,海瑞对地方文化的发展、推介等方面作出努力,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海瑞     
海瑞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他进行研究,开展讨论,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看法,本来是极其正常的事情。但是,反动文痞姚文元及其同伙关锋、戚本禹、林杰之流为了否定历史上清官的存在,在全盘否定海瑞的同时,又竭力把海瑞的研究和政治问题拉在一起,借海瑞在历史研究领域实行文化专制。于是,海瑞成了历史研究的“禁区”。多少年来,再没有人敢谈海瑞,更没有人再敢写海瑞了。  相似文献   

4.
自五十年代以来,学术界研究海瑞的论文涉及了他的政治思想、社会思想、哲学思想和经济思想,但海瑞的法理学思想至今尚未有人作专门的探讨。我们知道,海瑞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刚正不阿,执法如山,不畏权势,“不怕死,不要钱,真是铮铮一汉子”(明·何良峻《四友斋丛说》序),研究海瑞的法理学思想,有助于海瑞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5.
据《海刚峰先生文集》记载,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海瑞受泉州抗倭名将俞大猷的影响,以一篇《治黎策》的文章中了乡举。这篇策论中提供了解决海南岛黎族问题的一些建议。当时的主考官为泉州府晋江池店村埕头人林宗和,后为海瑞的老师,海瑞曾为他的老师池店林氏祠堂题匾。匾额匾面红底金凸字,左上署“嘉靖乙亥春月”,中书“林氏祠堂”四个大字,右下落款“海瑞书”,并有一印章。  相似文献   

6.
【总体阅读思考】本文选自《明史》,以史实作为素材,内容十分翔实。因此,阅读本文,要注意重内容之理解。要求明确:①文章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写海瑞的?②这些事例表现了海瑞什么样的思想品格?③文章是以什么作为写作的线索的?此外,读历史人物传记,还要学会中肯地评价人物。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是一个在中国现代政治生活中曾引起波澜的人物,(文革十年动乱,首先就是从“四人帮”批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起的。)因此,我们尤其要注意对海瑞来个重新认识,并且不是泛泛地认识,而是要联系现实生活、现实政治来认识这一历史人物的现实意义。当然,历史人物也必然会有历史的局限性,评价海瑞,既要肯定其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也要指出他的局限性。读史与评史结合起来,方能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是关于1949年以来中共党史的权威著作.本书也是中学历史教师讲解中共党史的必备参考书之一。该书下册第530页,记录了1959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的讲话。“他(指毛泽东)赞扬海瑞批评嘉靖皇帝的勇气,海瑞写给皇帝的那份信,那么尖锐,非常不客气。海瑞比包文正公不知高明多少”。  相似文献   

8.
海瑞是明朝历史上极负盛名的清官,素以直言敢谏、廉洁反贪、勤政爱民著称。在他为官的一生中,重农爱民的民本思想一直贯穿于其施政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人民的利益。海瑞的民本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我们当今关注民生、共促和谐社会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的海南文坛上,王佐是很引人注目的一位.在地方上,他和邱浚、海瑞和张岳崧齐名,被称为海南四大才子,又被誉为“海南四绝”.而王佐特以诗名,世称“吟绝”.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古代三位清官 :宋代包拯、明代况钟、海瑞入手 ,分析他们的言行和作为 ;对于今天的廉政建设 ,不无借鉴作用 ,对于各级公务员和广大人民群众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第二册《海瑞传》对“休休有容”作注曰:“乐而有节的样子。”这个注释是不确切的。这段文字是写海瑞对当时的两位朝臣徐阶和齐康的评价,持论公允,为人称许。“休休有容”是用来评价徐阶的。查《古代汉语成语词典》(山西人民出版社85年10月  相似文献   

12.
海瑞断案     
海瑞是明代清官,善断疑案。一次,一个入户抢劫的贼在行窃完毕逃走的路上,被一个过路人抓住了,但窃贼反咬一口,诬过路人是贼,而户主因深夜天黑无法断定。三个人上堂禀明情由。海瑞闭目沉思了一会儿,让过路人与窃贼从官府开始赛跑,看谁先出城门。待他们又回到官府后,海瑞一拍惊堂木,对后到城门的人说:“大胆狂徒,还不从实招来!”窃贼心惊胆战,供认不讳。【小迷糊提问】为什么海瑞认定后到城门者为窃贼呢?【小侦探回答】如果捉贼的不如贼跑得快,那肯定追不上,抓不住贼。因此,跑得慢的一定是贼。海瑞断案@艾克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吏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好坏。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象“包拯”、“海瑞”一类“为官清廉”的人物,多年来,一直被人们誉之为“清官”、“青天”。我国史学界曾经多次探讨过“清官”问题。那么如何评价封建社会的“清官”呢? 关于如何评价封建社会的“清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从过去的文章中看出,意见大致有三种:一种认为,“清官”是人民的救星;第二种认为,既然“清  相似文献   

14.
海瑞骂皇帝     
在封建时代,皇帝是不可侵犯的,连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一个字不幸成为“御讳”,就得缺笔闹残废,不是缺胳膊,就是缺腿,成为不全的字。人们不小心把该避“御讳”的字写了正字,就算犯法,要吃官司,判徒刑。至于骂皇帝,那是很少听说过的事。真正骂过皇帝,而又骂得非常痛快的是海瑞。海瑞骂嘉靖皇帝最厉害的几句话是:“现在人民的赋役要比平常多许多,到处都是这样。您花了许多钱,用在宗教迷信上,而且一天比一天多,弄得老百姓都穷得光光的,这十几年来闹到极点。天下人民就用您改元的年号嘉靖,取这两个字音说,  相似文献   

15.
侯夫强 《中国德育》2005,(10):79-79
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的王朝在它进人中衰阶段时都曾发生过相当严重的腐败。但在封建王朝的众多官吏之中,也确有自爱清廉、不畏权贵、体察民情的人。这种人也正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民族的脊梁”。他们无私无畏、清正廉洁的品行千百年来为人民广为传颂,如宋代的包拯、明代的海瑞、清代的于成龙……其高风亮节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楷模。笔者特选取与数字相关的廉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文化大革命”是由对吴晗所编《海瑞罢官》的错误批判描开序幕的。 1959年4月,在中央上海会议总结“大跃进”教训时,许多同志都提出了要讲真话的主张。毛泽东同志便讲了明朝官员海瑞“直言敢谏”的故事,并号召人们学习这种精神。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明史专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于6月写了《海瑞骂皇帝》一文,9月写了《论海瑞》一文,1960年又写成了京剧《海瑞罢官》。但自1959年7月,在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直言批评“大跃讲的”错误后,政治气氛已逐渐变化,毛泽  相似文献   

17.
海口海瑞学园.这所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题写校名、与海瑞纪念园毗邻的学校是一所小学至中学的公立民办学校,是海南省的“一级学校”,还是海口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8.
海瑞虽逝去四百多年,但他刚正不阿,克己奉公,为民请命的品德和行为,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间。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骂昏君,斗权奸,惩豪强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海瑞传》的事例也体现出海瑞娴熟的斗争艺术及其鲜明的性格。一、对仗势抖威风的奸官,海瑞援引故例,抗颜不屈。他说:“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大有周亚夫营前长揖不跪以迎天子  相似文献   

19.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从而揭开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序幕。《海瑞罢官》是著名历史学家、原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在1959年4月毛泽东提倡海瑞精神之后开始写作,于1960年底完成的。全剧共九场,主要通过海瑞担任应天巡抚时,敢于将前宰相徐阶之子徐瑛(这是一个强占民田、强抢民女的恶霸)处死,并通令缙绅退田,为百姓平冤狱等事迹,宣扬了海瑞刚直不阿、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以来,黔东南州档案部门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到“锦屏文书”(“清水江文书”)抢救保护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抢救保护、轻编研出版”的倾向,今后要继续重视抢救保护,同时也要在编研出版和开发利用方面齐头并进,力争使“锦屏文书”成为苗侗人民的世界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