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在教学中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相似文献   

2.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相似文献   

3.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课标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相似文献   

5.
张卫萍 《教师》2014,(34):15-15
当前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  相似文献   

6.
樊炎彰 《考试周刊》2014,(54):39-39
<正>《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但是,当前农村小学学生的课外阅读明显不足,大多以作文书为主,还有少数的笑话故事、童话故事等语言类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潍酚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并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由此可见,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那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我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尝试、改进,使自己的课外阅读指导更加完善,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将"丰富语言的积累"作为教学目的之一,并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积累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景美、情美的文章,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学生在读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将“丰富语言的积累”作为教学目的之一,并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积累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景美、情美的文童,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学生在读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大量的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在反复感受、领悟、积累语言的基础上,丰富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在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要求被提出来:"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实施渠道在课外,如果不加以适当的管理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张艳 《考试周刊》2012,(31):40-40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对名家名著的阅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有计划、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从整体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课外阅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绩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乘着新课改的春风,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精彩局面,当然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瓶颈。  相似文献   

14.
人非生而知之,读书无疑是人获取知识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之一。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学生在汲取知识的黄金时代培养起读书的习惯,可以提高文化素质和人文品位、陶冶情操,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功的事业和辉煌的人生夯实基础。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能提高语文素养是不容置疑的.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阅读链接"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特有的学习栏目,它以教材中的某篇课文为出发点进行辐射,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材料中相关联的语段或语篇,挖掘其他文本中与课文的相似点,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起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链接"栏目的出现,成为学生开展广泛课外阅读的一座桥梁.课堂上学习"阅读链接"栏目时,通过拓展阅读、比较阅读、检索阅读等有效策略,可以开阔阅读视野、汲取丰富营养、积累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诗句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可见,语言积累在语文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转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现阶段,小学各年龄段的学生课上阅读受有限教学时间的制约,只阅读教材文本内容或只就所学课文的相关内容进行部分拓展阅读,而衔接不密切的许多精华文章常常被教师省略或忽视,因此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根本不能实现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的目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关注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应侧重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抓好课堂有效教学与小学生课外阅读之间的衔接,这对小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温祥云 《考试周刊》2007,(38):35-36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通过朗读可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与风格。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能提高听、说和写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语文教学本身的要求。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结合实践,本人在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