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州市天长小学老师周武曾经提出过一个"第十名效应",大意是说小学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淡出"优秀行列,而许多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色。中国的教育正处于危机重重的十字路口,大学精神的渐行渐远、道德底线的节节下降都让人感到忧心忡忡。虽说把这些原因仅归咎于我们对于"第一""状元"的追逐,不免有失偏颇,但从中也可窥见分数至上主义、实用主义对于学生成人成才教育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大概是十多年前,有了"第十名现象"的说法。所谓"第十名现象",据说是杭州的一位小学老师周武发现的。1989年,他开始了一项关于该校小学毕业生成长经历的跟踪调查。十年的700多人的调查中他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在实行百分制的情况下,在小学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淡出"优秀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学和就业等方面屡屡受挫。而许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后来的  相似文献   

3.
<正> 1 贯彻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成功智力的重要性杭州小学教师周武发现了"第10名现象":在上小学期间,班里排名前几名的学生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进入社会逐渐从优秀的行列中淡出,而排名在10名左右的孩子后来却表现出色,跻身优秀之列。"第10名现象"说明仅靠学业成绩的高低之分并不能做为判定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学业成绩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智力和逻辑推理智力,心理学家斯腾  相似文献   

4.
杭州天长小学的周武老师从教近20年,他有意识地对1990年前后毕业的150名小学生作了跟踪调查,结果在这些如今已上大学或工作的学生中间,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第十名现象”。即在学校实施百分制排名时,第十名前后一直至20名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成长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学生说“我只想考第一名”这样的话听得多,但学生说“我只想考第十名”却是头一遭。前几天,听老师们议论着一件新鲜事,一个学习成绩拔尖、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对老师说:“老师,我只想考第十名。因为某老师说,无论是企业家、科学家、还是一些伟大的政治家,从爱因斯坦到比尔.盖茨,这些杰出的人物,都是第十名;第一名、第二名的人基本上没有成大气候的(这就是广为人知的“第十名效应”)。既然这样,我就要舍第一而争第十了。”很显然,某老师所说的“第十名效应”对这位学生产生了负面效果。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第十名效…  相似文献   

6.
<正>新年伊始,江苏省淮阴中学第五届"大学节"开幕式暨2019年新年音乐会在百年学堂报告厅举行,千余名师生共同享受了这场艺术文化盛宴。音乐会上,淮阴中学交响乐团演奏了《淮中颂》《春节序曲》《红旗颂》《第五"命运"交响曲》《卡门序曲》《我的祖国》等作品。淮阴中学第五届"大学节"同时拉开序幕。"大学节"中,专家们围绕国防、  相似文献   

7.
马孝民 《河南教育》2014,(11):28-31
<正>在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与时俱进、坚持创新,逐渐建立覆盖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健全学生资助工作体系、构建资助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并不断创新完善资助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了学生资助宣传工作长效机制、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十年历程,十年辉煌。在过去的十年中,河南省学生资助工作为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个过程是河南省  相似文献   

8.
苏联教育界对于加强中小学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能力的问题,目前非常注意。因为苏联在第六个五年计划(1956—1960年)中要实行十年制普及教育,今后中学毕业生大多数在毕业后都要立即参加实际工作。例如:今年苏联中学毕业生约有一百三十万名,全苏高等学校招收了四十二万名新生,除去还有一部  相似文献   

9.
《大学之道——刘献君教育论丛》(以下简称《大学之道》),汇集了作者刘献君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三十余年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这三十年间,刘献君教授大体上每十年侧重于一个主题,主要在中国教育研究的三个领域影响突显:第一个十年开展大学德育研究;第二个十年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研究;第三个十年开辟和发展中国院校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段时间来,教育界人士积极思考、讨论"第十名现象".它是一些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跟踪调查得出的结论:第十名左右的学生有着难以预想的潜能和创造力.许多时候,尖子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淡出"优秀行列,相反,许多当初并不起眼的学生竞能日后成才.  相似文献   

11.
<正>质疑的基本解释是提出疑问,质疑精神是教学中所提倡的,因为学生的质疑及师生思维碰撞会使学生得到发展。"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是中图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单元第2章第2节"酶在代谢中的作用"中的一个探究活动,通过比较,得出结论——酶具有高效性。我从事教育工作十多年来一直这么讲,从未考虑过有什么问题,学生也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对美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将大学教育的经济回报分析扩展到毕业后十年,进一步考察了大学教育对于学生毕业后第一个十年内失业可能性的影响。本研究还验证了大学质量对毕业生收入有积极影响,同时不同本科专业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然而,这两个主要因素对毕业生失业可能性的影响却截然不同:一方面,高质量私立大学的毕业生虽然在各类型高校的毕业生中享有最高的平均收入,但其失业的可能性也最大;另一方面,较其他专业毕业生而言,就读于高需求专业如商学、医学等的毕业生,其失业可能性也较低。  相似文献   

13.
思源 《河南教育》2014,(11):1-1
<正>"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全社会的梦想。今年是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成立和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建立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河南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特别是2007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级各类学生资助资金334亿元,资助学生4386.7万人次,基本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目标。成绩的背后是国家对学生资助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是河南学生资助工作的不断创新,是所有学生资助工作者的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教育评估专业机构进入群雄奋起的时代,"大学校际学生学习成果评估"项目独树一帜,为如何评价大学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视野。其主要特征在于:注重学生能力增值的比较性评估;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业表现评估;强调教师在评估和教学质量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在线评估。"大学校际学生学习成果评估"项目的理念、方法与经验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关注学生学习成果、科学评价大学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 一堂"精心"准备的生物课 "走近细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分子与细胞》(必修)第1章内容,分为两节: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其中:"从生物圈到细胞"不仅是本书的第一节课,更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节生物课.上好它,意义深远.因为,对于必修1模块来说,本节是所有内容的统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绪论的功能,而对于高中新入学的学生来讲,本节课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与学科价值定位.所以,其教育功能及教学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6.
现在有一种“第十名现象”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现象是指跟踪调查了上千名小学生,结果发现考试成绩前几名,老师非常喜欢的学生在高中、大学或参加工作后,并没有保持这种优势,或做出什么突出的贡献和成就。相反,班里  相似文献   

17.
黄明  丁鹏 《山东教育》2012,(13):4-9
2011年5月27日,美国马里兰大学。七名中国儿童组队,在强手如云的第32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决赛中,荣获"古典导游"项目即兴题第二名、总成绩第七名,这是有史以来中国队参加该项目比赛取得的最佳成绩。这七名儿童全部来自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小学。"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谈及此事,校长张星眼睛有些湿润,"这是我校实施和美教育的结晶。培养拥有个性、爱好广泛、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教育的使命,民族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贾南和崔文斗,20年前,他们组建了"熊猫乐队"——北京市第一个中学生乐队;现在,他们是"南合文斗"——曾获CCTV中国音乐电视十大新人第一名。20年间,他们上大学、工作,在各自的领域干得风生水起。在这个时候,他们却分别放弃已有的事业,一头扎进音乐中……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一个班几十名学生,能否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换位思考"的方法,对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行之有效,对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抓不住学生的兴趣,大学课堂会失去应有意义。我们只有弄清楚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所在,才能有效地提升大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基于此,我们选取具有典型"第十名现象"的"三本"学生群体作为观照,进行了问卷调查。试图从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专业课程学习、教师教学能力、学生认知因素等四方面,分析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