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课程改革轰轰烈烈进行到现在,实际并没有在本质上发生变化,其关键在于考试和评价的制约。就中考而言,很多省市都做了不少的尝试。在一些省市的语文中考试卷中,现代文部分的阅读材料不再考课内语段了。我省部分市的中考也有类似的举措。中考现代文部分的阅读材料,由课内发展到课内课外结合,再到以课外选材为主,直至不考课内语段,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从课堂教学来说,考试淡化课文改变了“抱着课文打滚”的封闭的教学格局,使语文教学得以由课内延伸至课外,也使课文得以发挥出最本质的作用。一旦摆脱了那些繁琐不堪的…  相似文献   

2.
周忠安 《现代语文》2007,(2):115-116
2006年中考,语文学科加大了对文言文的考查力度,从分值上看,由以往的10分左右增加到14分;从结构上看,由过去的一篇课内文言文阅读发展到两篇有一定联系的课内文言文语段的比较阅读,再发展到一篇课内一篇课外语段的比较阅读,最终发展成今年的3条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课内文言文相关知识的考查和一篇纯课外的文言文语段的考查。  相似文献   

3.
中考语文试题中的现代文阅读题的分值一般在25%~40%之间,是决定考生语文分数高低的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摸索其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分析近年的中考语文试卷,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文阅读题是“三种文体”并重,课内课外兼顾,取材范围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课内则是基本课文中相对独立的“核心语段”;课外材料多为文艺读物、浅近的科普作品等。其考  相似文献   

4.
高考命题的取材,即使在“老”高考时期也是以课外材料为主的;课内材料比重不大,且不考查某些课的重点内容(一般只限于“知识”),比分渐次减少。人们早已认识到课外材料是当时命题的取材重点。“新”高考以来,命题不再考虑直接从课本中取材的比例,课本内容即使偶有所见,也并非事先有什么“考虑”,或有什么“比例”限制。社会上流传的“新高考不考课本”“新高考甩开课本”,正是对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5.
从中考现代阅读命题的材料看,尽管近年来呈现出偏向课外的趋势,但由于义务教育的特殊性,选用课内语段作为阅读材料的试题仍屡见不鲜。然而,根据抽样调查分析,这些课内语段试题的得分率并不高。究其原因,除了试题本身有难度外,主要是同学们对之不够重视,未能认真审题,敷衍马虎所致。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些现象呢?本人以为,在考试时若能做到“三不”,定能驾轻就熟,获得高分。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文阅读命题的材料看,尽管近年来呈现出偏向课外的趋势,但由于义务教育的特殊性,选用课内语段作为阅读材料的试题仍屡见不鲜。这样,一方面促使教师能更好地依纲据本,重视课文的  相似文献   

7.
一、根据大纲教材确定命题的内容范围与重点。其具体表现为:课内与课外,以课内为主;精讲课文与阅读课文,以精讲课文为主;论说文与记叙文,以论说文为主;一般性知识与重点知识,以重点知识为主;文言文以实词为主,兼顾虚词和常见的词法句法,并依此确定、调配试题的内容和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写作时最大的困惑是虽然了解社会热点,但不会结合生活运用素材;虽然背了很多精美语段,却不能结合生活观察思考。把学和用割裂了开来,积累的材料不能用到作文中,了解的时事不能结合自身实际,不能小处着眼、大处立意。怎样才能有效利用所学知识来提高作文得分呢?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一个新动向,就是从课文中选择材料,将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关联起来,推陈出新。命题材料回归文本(课本),改变“教考分离”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材料的选择变化明显,从原来的以课内选材为主,发展到课内外结合,到目前的以课外选材为主。现代文阅读取材范围的变化是中考语文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重点分析课内课外的选材问题,试图通过对收集到的1999~2004年156份中考语文试卷的数据统计和文本分析,具体探究近几年课内选材的概况、课内选材的主要方式以及课内选材测试点命题的主要做法;课外选材的内容特点、热点内容以及课外材料的“撞车”问题。一、课内选材问题1.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课内选材概况。通过对156份中考语文试题的统计,来考查1999年~2004年的…  相似文献   

10.
[命题趋势]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可以看出,文言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趋势: 一是从选材上看,阅读材料呈现五种形式:课内文言文;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古诗;课内文言文+古诗;课外文言文+古诗. 二是从选文内容看,课内文言文七年级教材涉及较少,大多选自八、九年级教材中的经典名篇,尤其是几篇带"记"的文言散文;其次则是带"说"的文言文;课外文言文所选的则以人物典故或传记为主;古诗词赏析则是课内课外并重. 三是从赋分上看,大致在9~26分之间.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是语文学习永远的经典,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中必不可少的大餐。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2010年文言文阅读命题趋势成了备战中考的广大师生迫切想了解的问题。一、命题范围(一)从命题材料的选取看文言文考查的阅读材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从课内学习过的名家名篇中节选;二是从课外那些  相似文献   

12.
高考试题内容,不外乎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课内, 依据语文教材的有关内容命题;一是课外,从广泛的课外阅读材料中选择合适的内容来命题。那么,课内外的比例应如何掌握呢?由于高考在语文教学中的“指挥棒”作用,这一“比例”对语文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也由于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对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的认识不断变化发展,这一“比例”在历年高考中也呈现着某种规律性的变化。为了能够说明问题,本文将1981——1991年高考语文试卷中依据课本命题的试题所占的分数及其比例作一大概的统计。(由于有些试题是课内课外结合的,不太好将其绝对地归入课内,或是课外,因此称“大概的统计”。)  相似文献   

13.
一、趋势 中考文言文阅读,一直在课内课外选文上争论、徘徊,从今年中考的相关数据分析看,整体而言课内略消课外略长,选文的天平向课外这一端稳定而缓慢地位移. 支撑这个判断的有两个分析. 一是宏观而言,就笔者收集的2009年98份试卷和2010年115份试卷作统计,选取课外文言文语段的,2009年有61个考区,2010年有76个考区,比例由62%到66%,增长了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背涌名篇、名段、名句是掌握语言规律,发展语言智力的重要一环,因此,具有教学导向性的高考语文试题,始终没有放弃默写这一命题形式,为此,对这一命题形式作一综合、归类十分必要。 跟踪高考命题思路,可以发现,默写题总体上不外分两大类:一考课内的。二考课外的。  相似文献   

15.
由国家教委所推荐、黄光硕先生主编的职业高级中学教材《语文》(1—4册),仍采用单元编排体系。每册共编排八个单元,且每册各有一个文体重点。如第一册的文体重点是记叙文,第二册是说明文,第三册是议论文,第四册是应用文。每个单元都编排有以下三种课文:教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课外自读课文。且按如下比例安排文章:教读课文两篇,课内自读课文一篇,课外自读课文三篇。 关于课内自读课文在这一教材体系中的作用和在教学过程中的处理是两个紧密相联的问题。前一个是认识上的问题,后一个是实践上的问题。前一个是针对教材,后一个是针对教学。正确认识课内自读课文在这一教材体系中的作用,有助于正确处理第二个问题。所以,对课内自读课文在这一教材  相似文献   

16.
1.课内言阅读的考查,主要语段选自于课内言中的基本篇目,所取语段比较短小,一般在200-300字左右。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常识、语音、断句、实词的理解、虚词的用法、重点语句的翻译、对选段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主要写法的把握等,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言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开放性试题。课外言阅读在中考中也多以小语段的形式出现,或是独立的语段,或是与课内相关的语段。主要考查课内言知识的迁移,考点与课内言阅读基本相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学记》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就要依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劳逸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抓住时机;尊重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命题指导思想: 本试卷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为命题依据,分量与高考语文试卷相当。测试范围广,知识覆盖面大,内容兼顾课外,涉及语文知识、阅读和写作三大块;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智力,并力求三者的统一,而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作为测试的重点,以检验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水平,发展创造性思维。作文试题注重实用性,重在测试发现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部《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这两年各地中考的现代文阅读呈现出了可喜的变化,成为中考试卷上的亮丽风景。其突出表现是,很多地区的阅读材料由课内一统天下而变为以课外为主,甚至全部取自课外。下面,我们主要就中考记叙文阅读的有关方面作些阐释,以期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一、选材导向。就这两年各地中考命题看,许多省市选取的记叙文阅读材料,都注重营造人文气氛,注重材料本身蕴含的教育意义,注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谢谢老师》能唤起考生对老师的深深敬意,《悠悠寸草心》…  相似文献   

20.
<正>高考文言文选材源于课外,翻译题分值大,考生失分较多。因此掌握解题技巧,培养解题能力仍然显得非常重要。如何提高考生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能力呢?一、以题知文"题源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作为"题源"的文言文语段,多出自教材之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