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第20期《人民教育》教学板块发表话题“学科间的大门被推倒以后……”的两篇文章,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编辑的电子信箱里陆续收到了大量的相关来稿。其中,对于学科观与教研文化的关注最为集中,思考也颇为深刻。本期编发一组文章,一是与更多的读者共享;二是希望能继续引发更多富有意义的话题讨论。  相似文献   

2.
今年第20期《人民教育》教学板块发表话题“学科间的大门被推倒以后……”的两篇文章,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编辑的电子信箱里陆续收到了大量的相关来稿。其中,对于学科观与教研文化的关注最为集中,思考也颇为深刻。本期编发一组文章,一是与更多的读者共享;二是希望能继续引发更多富有意义的话题讨论。  相似文献   

3.
今年第20期《人民教育》教学板块发表话题“学科间的大门被推倒以后……”的两篇文章,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编辑的电子信箱里陆续收到了大量的相关来稿。其中,对于学科观与教研文化的关注最为集中,思考也颇为深刻。本期编发一组文章,一是与更多的读者共享;二是希望能继续引发更多富有意义的话题讨论。  相似文献   

4.
今年第20期《人民教育》教学板块发表话题“学科间的大门被推倒以后……”的两篇文章,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编辑的电子信箱里陆续收到了大量的相关来稿。其中,对于学科观与教研文化的关注最为集中,思考也颇为深刻。本期编发一组文章,一是与更多的读者共享;二是希望能继续引发更多富有意义的话题讨论。  相似文献   

5.
今年第20期《人民教育》教学板块发表话题“学科间的大门被推倒以后……”的两篇文章,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编辑的电子信箱里陆续收到了大量的相关来稿。其中,对于学科观与教研文化的关注最为集中,思考也颇为深刻。本期编发一组文章,一是与更多的读者共享;二是希望能继续引发更多富有意义的话题讨论。  相似文献   

6.
今年本刊已连续4期(2012年第4~7期)讨论学案教学走向何方,这个话题不仅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和深入思考,而且在与读者的互动中,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学案只是一种工具,学案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模式,如果说学案或学案教学出了问题,更多地还得从教育者本身找原因。  相似文献   

7.
《今日教育》2007年第10期刊发了一篇题为“有感于英国教师有权‘体罚’”文章,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的讨论。读者们围绕“教育惩戒”这一话题各抒己见,产生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本期,我们精选两篇文章,希望通过文章中的争鸣性观点和话题拓展,引发更多读者对此话题的兴趣,从而进行更深入的追问、研讨。  相似文献   

8.
《今日教育》2007年第10期刊发了一篇题为“有感于英国教师有权‘体罚’”文章,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的讨论。读者们围绕“教育惩戒”这一话题各抒己见,产生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本期,我们精选两篇文章,希望通过文章中的争鸣性观点和话题拓展,引发更多读者对此话题的兴趣,从而进行更深入的追问、研讨。  相似文献   

9.
点评:“成长的声音有谁听”,“成长”的话题作文能拟出这样的题目,很吸引读者的眼球。“成长的声音有谁听是”在文中反复出现,反复发问,自问自答,有一唱三叹的韵味,使文章像一首优美的诗歌,具有一种结构的美。  相似文献   

10.
“偏科”,是指学生的学习兴趣偏向某一门或某几门学科,而不是学好每一门功课。本文并非谈论这个话题,而是讲另一类“偏科”。在谈论这个更大的“偏科”话题之前,我想和读者朋友共同学习一段温家宝总理日前的一次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1.
本刊自今年第3期推出《振兴东北,你想到了吗?》专题后,陆续又收到大量读者特别是海外留学人员读者的来稿,表达他们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话题的独到观点和参与愿望。本刊七、八两期将陆续摘登这些来稿。另外,我们还将在“神州学人网站”上开辟“留学人员与振兴东北”专题,并扩充这方面活动和话题的报道和评说量,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和参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中国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2.
<正>一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多可以关注的视角,可我却想提醒大家关注一个看似平常的话题,即教师的学科素养。小学教师必须对任教学科的学科素养有足够的重视,因为对学科本身的认识深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品质和内涵。当前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注,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法  相似文献   

13.
我有话说     
Hello,大家好!对于上期的讨论话题,大家很有感触哦。话题刊出以后,每天小编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读者的来稿。大家的热情支持实在让小编们感动不已。在此,小编衷心感谢“粉丝”们的大力支持!Warmly welcome to continue shouting out and sharing!为了聆听更多读者的心声,继续增强读者和小编之间的互动,以后每期讨论话题的优秀来稿将不定期选登,以便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认识了一位朋友,他说他的心情就跟这天气似的,冰冰凉,他很想借助我们的"直播间"和更多的人交流一下。不过,他不太想透露自己的真实名字,那我们就叫他"冷峻"吧。另外一位嘉宾是我们的热心读者陈薇同学。  相似文献   

15.
古诗赏析     
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内容的综合使得学校不同学科间教师的交流变得经常,反映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知识结构随之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我们开设学科交融这一栏目,旨在提供科学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的平台和窗口,可以让科学老师更多地了解其他学科,同样地,也为其他学科教师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推进课堂中“大科学观”的建设,希望有更多的读者朋友参与进来。  相似文献   

16.
古诗赏析     
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内容的综合使得学校不同学科间教师的交流变得经常,反映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知识结构随之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我们开设学科交融这一栏目,旨在提供科学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的平台和窗口,可以让科学老师更多地了解其他学科,同样地,也为其他学科教师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推进课堂中“大科学观”的建设,希望有更多的读者朋友参与进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本刊在上期“特别关注”刊发了一组文章,探讨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和精神负担,表达了本刊对这一现象的关注。长弓牧野的文章《谁为教师减负》因为来得迟了,未能一起刊出。长弓牧野是“榕树下”文学网站“雀之巢”社团的优秀写手,曾为本刊撰写过文章。此文便先在“榕树下”的“雀之巢”发表了,并立即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读了,令人心热。限于篇幅,我们只能摘选了其中部分网友的评论,以期对上期的专题做一个呼应,并相信各位读者可以从这些评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心声。教师减负,也许是一个长时间的话题,作为一本教育刊物,我们会永远关注。  相似文献   

18.
谁之死?     
尼采的“上帝之死”是指只有否定了上帝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独立于世界,意味着一种伦理主体的死亡,是一种道德形象的人之死;福柯的“人之死”是指“人”这一概念将失去意义,意味着一种知识主体的死亡,是一种概念的人之死;罗兰·巴尔特的“作者之死”是指作者的主宰地位被读者所取代,读者获得了自由,文本获得了独立,进而人们可以对文本世界进行可写性阅读。顺乎这一逻辑,现代人又提出了“读者之死”,主要是指具体读者的消失和视觉文化时代的“读者死了”。  相似文献   

19.
上期,我们从学理的角度讨论了过程性评价'与课堂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本期,我们将借助不同学科中的案例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话题。尽管这些案例不能覆盖需要关注的所有问题,其中的某些尝试也比较稚嫩,但我们还是希望这些探索能够激起更多的共鸣,引发更多的探讨。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参与进来,和我们分享您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劳动其实就是为生活创造美,所以即使是中学生作文,也肩负有创造美和把美的感受带给读者的义务和责任。考试作文仍然不可逃避这种义务和责任,而且,话题作文激励着考生扩充原来的作文笔触空间,本身也在鼓励学生能通过一篇作文活动,尽可能地把更多的美的感受带给读者和社会。作文的美不光是内容上让读者心灵得到享受,还要令读者眼睛也得到享受。写作中,“耐读”与“好看”应该是一对彼此相依的兄弟。自然,“耐读”是内在的美,这是很重要的,但是“好看”却一点儿不可忽视。“好看”其实就是作文文面带给人的美好印象。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