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阳楼记》可谓文质兼美,文辞之美,立意之高,影响之大,堪称千古杰作。这篇楼记,是应朋友之嘱写的,可谓“命题作文”。写这篇《岳阳楼记》,范仲淹远在邓州,并未登楼,可谓“想像作文”。做命题作文、想像作文,很可以从这篇千古名文中学到好多东西。?从《岳阳楼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范仲淹的情绪。他从参知政事的高位上贬放到邓州,真是一落千丈,但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沮丧和苦闷,没有一丝一毫的失落感、困顿感,依然志向高远,意气风发,他自己就是“不以己悲”的人,“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相似文献   

2.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溢号文正公。祖居州(今陕西彬县),后因战乱南渡长江,居苏州,遂为苏州吴县人。范仲淹一生,可谓少年多磨难,仕途多坎坷。据《宋人轶事集编》,“范文正以育事三黜”。第一次是天圣七年(1029)。仁宗年已20岁,本该系政,刘太后不但不还政六宗。而且要他在这个冬至日率百官为她up头庆寿。范仲淹认为这“亏君体、报生威,非所以垂法后世也”①,并上书批评这一做法,以至令举荐他的晏殊非常恐惧。范仲淹一如既往,不久又上书要求太后还政仁宗。朝廷降诏令,贬他任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一带)通判。第二次…  相似文献   

3.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热心兴学育人的著名教育家。他热爱教育事业,努力扭转当时衰颓的学风,对宋代学校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范仲淹所处的时代,“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十分严重,对此他十分忧虑,曾多次言朝政得失,要求变更天下弊事.当时范仲淹享有很高的声望,于是宋仁宗在庆历三年(1043),任命他为参知政事,实行全面改革,史称“庆历新政”。在这期间,范仲淹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谈到《岳阳楼记》这篇上洞庭船。坠絮伤春目,春涛废夜《洞庭秋晚图》,派人送到邠(bī)n千古名作时,一般根据正史没有明眠。岳阳楼上月,清赏浩无边。”州(今陕西彬县),后改送邓州。有确记载为由,认为作者范仲淹没有这年末,范仲淹因谏止仁宗废人以滕子京送过《洞庭秋晚图》来到过洞庭湖和岳阳楼,而是看了滕后一事忤怒了宰相吕夷简。次年正否定范仲淹到过岳阳楼,是站不住子京派人送来的《洞庭秋晚图》(有月,即景祐元年(1034年)元月,他被脚的。因为情况有变,范仲淹完全误作《洞庭晚秋图》),并综合概括了贬知睦州(今浙江建德),途经淮北有条…  相似文献   

5.
范仲淹划粥     
范仲淹(989-1052),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自幼勤奋好学,真宗八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范仲淹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著名的《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和抱负,为历代所传诵。  相似文献   

6.
范仲淹     
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卒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江苏徐州人。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少年时代读书非常刻苦,常常一人彻夜伴灯苦读。清贫的生活并没有动摇他矢志求学的决心,他在书本中寻找生活的乐趣。为了见更大的世面,向名师求教,和饱学之士交游,他二十三岁时来到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应天府书院。范仲淹在这里向名师请教,和许多同学相互切  相似文献   

7.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人,后迁居苏州吴县。他生于北宋内忧外患之时,“少有志操”(《宋史·范仲淹传》),既长,以天下为己任,“不畏权幸,不蹙忧患”(《范文正公集》附富弼撰《墓志铭》)。他一生四次被贬,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挥毫撰写出历代传诵的《岳阳楼记》,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襟。现择其二三事简述于下。“断齑划粥”  相似文献   

8.
范仲淹何许人也 ?一般人对其所知不多 ,多数人倒知道有这样两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要询及这两句名言出自何处 ?出自谁人手笔 ?知其一的已属不错 ,知其二的 ,已属优秀了。再询及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人 ?做人做事有些什么功德事业 ?大多对其不甚了了。这仅是小范围间的随意扯谈 ,一孔之见 ,不作全豹之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那么范仲淹究竟何许人呢 ?为什么要读点范仲淹 ,学点范仲淹。历史都一笔笔清楚地记载着他的功德事业 ,我先录出些许 ,以供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9.
宋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一生与应天府(商丘)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早年在这里读书求学并考中进士,后又在这里讲学授书并被举荐进京,他正是在这里最初由一介寒士成为天下皆知的一代名臣。可以说,是应天府的一段生活经历磨砺和造就了范仲淹。在这里范仲淹还写下了很多诗文作品,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代表性意义。一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二十三岁的范仲淹知晓了自己的身世,(当时他继随父姓朱,名说)“感愤自立,决欲自树立门户,佩琴剑径趋南都。”①范仲淹在南都(即当时的应天府,今商丘县)发愤读书,生活极其艰苦…  相似文献   

10.
<正> 范仲淹生于北宋徐州一个清廉的小官僚家庭。他年仅两岁时,父亲不幸病逝。迫于生活,母亲带着他改嫁到长山朱家。从两岁到二十二岁,范仲淹都寄居于长山朱家。但朱家究竟在哪个“长山”,从南宋以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朱家在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南)的长山,范仲淹从小长在淄州,在长山(县)境内的长白山醴泉寺读书(参见宋人楼纶《范文正公年谱》)。北宋长山知县韩  相似文献   

11.
[原]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相似文献   

12.
整整一千年前即北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在武宁军(今江苏徐州)节度掌书记的官舍里,诞生了一位可为万世当政者的楷模和广大人民所景仰的人物,他便是北宋真宗、仁宗两朝名臣范仲淹。庆历六年(1064年),他在参知政事的任上,为岳州的岳阳楼作记时,写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千百年来,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对于熔铸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传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当前狠抓廉政建设的过程中,纪念范仲淹,学习他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思他的廉政勤政的风范确实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三黜之后的范仲淹于败军之际受命守边。为扭转败局,有效抵御西夏入侵,他对西北地区军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战局面貌为之一新,其民族观也在这一时期初步成型并得以集中的贯彻实施。文章认为:范仲淹经略边地的作为彰显了他的人本主义理念,其御边所取的成功是他奉行正确民族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生母生父早亡,继母改嫁到山东的朱家。当时,尚在襁褓之中的范仲淹也随继母育于朱家。  相似文献   

15.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政治主张和文学论著中蕴含着他对人才问题的精辟见解,这些见解,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唯“贤”“能”是举,不拘一格用什么样的人,选拔什么样的人才,这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因此,范仲淹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工作.在选才的素质上,他强调“贤”与“能”.认为“贤者在位,能者在政,可以医国救民.” 所谓“贤”,即品德高尚,指的是“以仁义为心,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相似文献   

16.
北宋庆历三至四年(1043——1044年),出现了一场政治改革,称为“庆历新政”,它的主持人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庆历新政”仅仅搞了一年左右就告吹了。然而,这场改革不仅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同时,范仲淹在改革中所显示的丰富的人才学思想,也为后代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朝政日益腐败,处境十分窘迫的时期。当时,官吏选拔晋升制  相似文献   

17.
北宋时著名诗人晏殊,不仅文才出众,而且也十分好贤,名臣范仲淹即曾得到过他的举荐。有一年冬天,礼官们欲讨好皇太后,议定让皇帝率百官为太后庆寿。范仲淹得知,上奏力劝。此事被晏殊知道后,又惊又怕,他把范仲淹叫来狠狠地责骂了一番。可是,范仲淹不认错,反而对晏殊说:“我能得到您的厚爱,举荐得官,不甚荣幸。我常感到自己没有尽职,白食俸禄,所以总感到羞愧。没想到今天却会因为我尽职而得罪于您。”晏殊听了惭愧得无言以对。后来,范仲淹因故失宠于朝廷,被贬去饶州。百官臣僚为了自保清白,无一人前去送别,只有一个叫王质的人带病前去饯行。别…  相似文献   

18.
范仲淹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改革家。范仲淹从政初期,就重视教育,着手兴办学校。公元1044年,范仲淹在宋仁宗和改革派大臣的支持下,主持了北宋历史上第一次兴学运动,史称“庆历兴学”。范仲淹不仅勤奋治学,积极兴学,还善于发现人才,注重培养和推荐人才,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重教兴学荐才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9.
范仲淹     
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卒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江苏徐州人。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少年时代读书非常刻苦,常常一人彻夜伴灯苦读。清贫的生活并没有动摇他矢志求学的决原文  相似文献   

20.
脍炙人口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几百年来流传不衰,至今还给人们以宝贵的启示。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不仅在《岳阳楼记》里写下了这样的名言,而且在他自己的生活中也身体力行做出榜样,几百年来一直被世人传为美谈。范仲淹一生在朝为官,他虽身居高位,却不忘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