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马司,顾名思义,是专门管理茶马事宜的机构,最早产生于宋代。宋代置有榷茶买马司,元朝以提举茶事兼理了马政,遂改称都大提举茶马司。明朝设置茶马司,旨在便利与番族即以藏族为主体的西北少数民族进行茶马互市。终明一代,蒙古北据给明朝边防造成了巨大威胁,出于抵御长于鞍马骑射的蒙古骑旅南下扰夺的需要,明朝统治者素重西北马政。明代西北边防所需官马,其途径主要是采取以茶易马的形式,也即是通常所说的茶马互市。所  相似文献   

2.
<正>一条古道,三条线路;驮队马帮,行进来往;商贾云集,有无互通。正是茶马古道的通行,让沿途的城镇兴盛、繁荣;也是因为这条古道,让历史上的一些茶马重镇,随着它的衰亡而逐渐被人遗忘。但它们真实存在过的印记,却在岁月风尘中,踏雪有痕。易武:忆昔普洱茶香时地区:云南省线路:滇藏茶马古道地位: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中心、历史上滇藏茶马古道起点说到“普洱茶”,你是否会习惯性地认为它的主产地就在如今的云南省普洱市?  相似文献   

3.
茶马贸易主要是指历史上居住在我国西北部的游牧民族用马匹与中原地区交换茶叶的一种较大规模的贸易活动。广义的茶马互市则泛指西、北少数民族用牲畜及畜产品同内地交换各种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的贸易。这些贸易基本上为封建国家所控制,即所谓“官市”;同时还出现过属民间贸易性质的“民市”和属走私性质的“私市”。本文所论大体限于狭义茶马交易中的官市贸易。它兴于唐而成于宋,至明代更臻于繁盛,入清以后渐趋衰落,乾隆中最后废止。这一制度前后存在了上千年之久,在中国经济史和民族关系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下面试就它的兴衰演变及其历史作用作以初步探索,敬祈指正。  相似文献   

4.
明朝开始,茶马贸易开始在川、藏、滇等地区盛行起来,从而促进了茶马古道川藏线上的贸易发展和锅庄这一特殊行业的产生。康定锅庄是茶马古道川藏线上独有的集旅店、货栈、饭馆、中介以及翻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中介机构,也是一种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本文就康定锅庄的历史和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的茶马贸易,源于唐,成于宋,而盛于明。明代的茶马贸易制度详备,互市繁荣,持续始终,成为制番、实边、裕国之“国家大经”,“制西番以控北虏之上策”;同时,“随着国力的转衰和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变通与开放的历史趋势和时代特征。因此,在古代西北茶马贸易史上,明代具有划时代的典型意义。笔者试图在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对明代茶马贸易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关于明代茶马贸易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6.
“茶马古道”早在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已初见端倪。汉武帝当时就知道有条从云南和四川通身毒(印度)的商路,它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海拔最高、地势最险、路程最长的一条以茶马互市为特点的贸易通道。它南起云南西双版纳、普洱(滇茶)、延伸至南亚诸国;东起四川雅安(川茶),西至拉萨,延伸至印度、尼泊尔。其运行范围主要包括滇、川、藏三大区域,缅甸及南亚各国。自唐代以来,茶马古道就成为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地区之间进行贸易和交通路线,并成为汉族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交往的纽带,时至今日,仍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今天,人们提及得最多的两…  相似文献   

7.
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指存在于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的茶马互市,古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  相似文献   

8.
作者论述了邛崃的历史发展概况,分析了其成为川藏茶马古道的主要原因,并论述了川藏茶马古道对邛崃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遥远的汉、唐始,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滇、川、藏之间,有一条震烁古今的茶马古道。它从中国云南和四川的茶叶产地出发,以人背马驮的最原始运载方式,翻山越川,最后通向喜马拉雅山南部的南亚、东南亚、西亚,甚至与欧洲、非洲的古代文明通道相连接。汉藏同胞在茶马互易的同时,也融进了深厚的兄弟情谊,更把汉藏儿女坚毅执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深深地镌刻于这条古道上。  相似文献   

10.
"茶马古道"早在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已初见端倪.汉武帝当时就知道有条从云南和四川通身毒(印度)的商路,它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海拔最高、地势最险、路程最长的一条以茶马互市为特点的贸易通道.它南起云南西双版纳、普洱(滇茶)、延伸至南亚诸国;东起四川雅安(川茶),西至拉萨,延伸至印度、尼泊尔.  相似文献   

11.
1.在雅安,茶道是一条古路 在雅安,茶道是一条古路. 汉唐以来,在四川雅安通往高原这条漫长而崎岖的道路上,留下了许多深深浅浅的脚印,那些脚印是文化的传播者和耕耘者,也是生命顽强的坚守者. 在我国茶马古道有三条,即川藏道、滇藏道、青藏道.川藏茶马古道分"大路"和"小路".汉源境内的茶马古道为川藏道的"大路",称为"官道".大路始于雅安.  相似文献   

12.
茶马古道在我国西南,相当多人相信,它的历史功绩,不亚于西北的"丝绸之路",都是古代中国与外界交往的主要通道,也可以说是全球化先行者的见证。但是,今天的茶马古道,一大部分是山区,交通不发达,少数  相似文献   

13.
马帮在茶马古道的形成和普洱茶营销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马背上形成的茶马古道文化和普洱茶文化在西南地区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商业贸易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茶马古道”是唐宋以来汉藏等民族之间进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它主要穿行于今藏、川、滇横断山脉地区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一条古代商道。它是中国藏区连接祖国内地,并外延至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纽带,是中国西南民族自古以来相交往、融合的走廊,是一条中国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文明传播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古老驿道。  相似文献   

15.
陕南茶文化与绿茶产业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陕南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已有三千多年的种茶历史。陕南茶始于战国,兴于汉唐,盛于宋明,衰于清朝;改革开放后,陕南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发达景象。陕南也是中国茶马贸易的发祥地之一,长达千余年的茶马贸易,促使陕南茶文化率先在北宋中期走向世界。陕南还是中国茶文化的博物馆,陕南人的“罐罐茶”是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陕南绿茶“香高、味浓、无污染、耐冲泡、且富含锌硒”,品质优良,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程介明 《上海教育》2007,(6A):29-29
茶马古道在我国西南,相当多人相信,它的历史功绩,不亚于西北的“丝绸之路”,都是古代中国与外界交往的主要通道,也可以说是全球化先行者的见证。但是,今天的茶马古道,一大部分是山区,交通不发达,少数民族聚居,集中了几乎所有穷困的因素。在中国,代课教师几乎是贫困农村的代名词。因此,茶马古道可以说是代课教师的集中地之一。  相似文献   

17.
明洪武二十二年,关于四川岩州茶马司定价问题,《明太祖实录》记载:一匹马给茶一千八百斤;《弇山堂别集》记载:十匹马给茶一千八百斤.凡研究明代茶马贸易的学者基本上都采用《明太祖实录》的说法,以此来论证官营茶马贸易衰落及相关问题.之所以出现以上二者差距十倍的原因,是因为抄写或勘印所导致.事实上,“马十匹给茶一千八百斤”更能符合当时岩州茶马比价的实际,也与明王朝整个茶马比价政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茶马古道     
从我的老家往南走十里路,有一条幽僻的曲径,沿着曲径再往南走十余里,能遇到一条古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在历史上是一条马帮之路,成群结队的马匹经其到达我国西藏及南亚等地,古道上镌刻着的蹄印向你诉说着茶马互市的艰辛。  相似文献   

19.
其实,你不能完整地体会到一匹马究竟为何而活,可是一个人却很难发扬马的性格。2008年,因为工作需要,我到了西藏,真正走了一趟茶马古道,而行走在那崎岖不平的茶马古道让我毕生难忘。如今的茶马古道,已经很少再出现繁忙的景象了,或者说,真正意义上的茶马古道已经渐  相似文献   

20.
以今天普洱市为中心的“茶马古道”,是历史上普洱茶走出普洱、走向中原、走向世界、芳香天下的主要通道。而哈尼族则全面参与开拓了这一普洱连接世界的古道。通过考察哈尼族与“茶马古道”的关系,从这一侧面为普洱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