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结构可控聚丙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聚丙烯-b-聚苯乙烯共聚物用于聚烯烃共混体系的热性能及相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功能化的聚丙烯嵌段共聚物基本上保持了原有聚丙烯高熔点等优良特性,并对它们相应共混体系有明显的增容作用.另外,这些功能化的聚丙烯嵌段共聚物能提高它们相应共混体系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等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2,4′-聚噻唑,聚噻吩以及噻吩噻唑两嵌段聚合物分子为研究对象,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和非平衡格林函数理论,研究了分子极性对分子结器件的电输运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噻唑单元在输运方向上存在分子偶极矩,从而导致在含有噻唑单元的2,4′-聚噻唑和噻吩噻唑两嵌段聚合物的分子结中产生电流整流效应.两种分子结的整流比率分别达到38(2.0V)和24(1.4V).通过对外场下能级的偏移和分子轨道在实空间扩展性变化的分析,对分子结中整流现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中添加马来酸酐化聚丁二烯(MLPB)和胺化环氧丁二烯(LCP)可以适当提高胶粘剂的力学性能,其得到的最大拉伸强度分别为2.671MPa和8.652MPa。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以及添加胺化LCP和MLPB可以促进胶粘剂中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形成,提高胶粘剂的强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洽场理论研究球状胶束和平面衬底间由高分子溶剂诱导的排空效应。这一体系中由二嵌段共聚物形成胶束,而均聚物作为溶剂起到排空效应引发剂作用,当球形胶束接近平面衬底时排空效应将使胶束吸附于衬底表面附近。提出通过改变衬底表面的吸引相互作用调控衬底和本体间的界面结构,从而实现对排空效应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应用激光溅射-分子束技术研究了气相中钴团簇离子与甲醇的反应。实验中观察到了,等团簇。实验表明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团簇的尺寸减小,在分子束的中端信号强度最大。研究发现实验产物主要是通过钴团簇离子与甲醇分子碰撞粘合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细胞内存在的分子伴侣、蛋白质聚集和大分子拥挤环境对蛋白质折叠的影响.首先,发现分子伴侣GroEL与底物蛋白的结合有 半位 "和 全位"两种模式,它是由底物蛋白的分子形状、分子大小以及与GroEL的相互作用性质决定的.接着,发现两种不同的蛋白质一起复性时相互不干扰,提示细胞内蛋白质折叠可能不受其他蛋白聚集的影响;后又发现α 乳清蛋白的前熔球态不仅是分子伴侣也是蛋白质聚集体的作用对象.最后,研究大分子拥挤环境对蛋白质折叠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影响,揭示了这种影响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第三册“电压”一节 ,引言是这样的 :“要使灯泡发光 ,电动机转动 ,都需要电流 ,那么 ,电流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让我们对照水流的情形来认识这个问题。”书中图 6- 1“水流的形成”展现给学生 ,针对教材 ,选用实际生活材料 ,我自制出一种说明“水流的形成”教具。一、制作材料饮料瓶 3个 ,细玻璃管数根 ,玩具电机一个 ,玩具扇叶片 3个 ,胶等。二、制作方法将饮料瓶去底、倒立 ,瓶盖穿玻璃管 ,用胶封好盖上 ,将三通管和三小段橡皮管把三个饮料瓶连接起来 ,即成为一连通器 ,将连接在电机上的叶片伸入到 B容器水中 ,…  相似文献   

8.
利用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研究了硼氧小分子在铂团簇的表面吸附体系,研究的物性涉及不同自旋下团簇的几何结构、稳定性、电子结构、解离能和平均原子结合能等. 计算结果表明:BO两种原子作为一个分子整体吸附于铂团簇表面,其吸附方式随团簇尺寸的变化而变化;自然布居和Mulliken布居显示,电荷由铂原子转移到BO分子整体. 此外,解离能和平均原子结合能表明四重态Pt4BO的基态结构具有最大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纳秒和飞秒激光及飞行时间质谱仪对氮化苯-溶剂分子团簇的多光子电离和离解进行了研究.通过解决实验中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在气相条件下实验研究嘧啶与水团簇的多光子电离.首次观测到该团簇的多光子电离质谱,发现电离后形成了质子化团簇系列,通过团簇浓度随激光强度的变化以及理论计算,阐明了团簇内质子转移过程,以及电荷分布和质子转移过程随着团簇尺寸的变化;首次观测到吡啶团簇在飞秒光电离过程中的质子化和非质子化团簇离子共存的现象.非质子化吡啶二聚体离子的存在及高水平下理论计算表明,吡啶分子之间可以形成C-H…N氢键,对文献中报道的结果给予了纠正,提供了弱氢键团簇中质子转移的一个极佳范例;首次研究并获得了嘧啶-甲醇以及哒嗪-甲醇氢键团簇的多光子实验研究结果.实验发现团簇经激光电离后只产生质子化产物,并从理论计算得到各种团簇的稳定构型,阐明了团簇发生电离后质子转移反应的过程和机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格林函数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氧原子取代嵌二萘分子体系与金电极构成的三明治结构的电子输运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的氧取代位置对体系的输运特性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尤其是当两个氧原子同时替换单边缘时,会出现法诺共振现象.这一现象是由氧原子的局域态和嵌二萘的扩展态间的量子干涉现象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生物相容性磁性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一种通过实验合成的具有生物打容性的磁性纳米复合粒子的结构,并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对粒子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合适的反应条件:制备铁氧体纳米粒子时Fe2+:Fe3+的比值为1∶1,以聚乙二醇为表面活性剂;制备复合粒子时5%的聚乳酸的二氯甲烷溶液与含量为20%的铁氧体纳米粒子水分散液的比例为1:4。用古埃磁天平研究了粒子的磁性,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粒子的组成、结构形状及粒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种以邻羧基苯甲酰二茂铁为疏水链聚乙二醇单甲醚为亲水链的新型rod-coil两亲性金属有机低聚物,并对其在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不同的起始浓度下,该化合物可自组装形成球形、扭曲的蠕虫状胶束和囊泡,二茂铁和苯环间的π-π相互堆叠是形成扭曲型蠕虫状胶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在铜表面络合上一种网格状高分子膜来实现水蒸汽滴状冷凝的新模型。预计这种单分子层的高分子膜可以被大片的配位键牢牢地粘附在金属表面上,并具有可自修复的特性,因而可望获得超长使用寿命和较高传热效率的滴状冷凝表面。根据相关的成膜或成滴的判据,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计算了水分子的内聚能和表面的吸附能。结果表明,在这种网格状高分子膜的表面上可以实现滴状冷凝。并且,通过观察粒子的平衡位型分布,可以看到网格状高分子中的大环结构可能起到核化中心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奇异值分解是一种特殊的矩阵变换,并具有良好的性质。本文充分利用奇异值分解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块奇异值分解的量化水印算法和一种新的基于块奇异值分解的扩频水印算法。这两个算法都是通过对各个数据块的最大奇异值进行修改来嵌入水印,都可以根据待嵌入的水印信息量来调整分块的大小,算法的复杂度较低。其中的量化水印算法是含边信息的嵌入方法,可以实现盲检测。实验结果证明,基于块奇异值分解的水印算法对常规的图像处理攻击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尤其是其中的量化水印算法。  相似文献   

15.
大量氯氟烃和一氧化氮的使用引起了臭氧层的衰减,从而使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B(UV-B,280-320nm)辐射增强.增强的UV-B辐射所产生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效应受到广泛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人们对植物抗UV-B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但对于植物UV-B信号的传导过程还不甚明了.在UV-B信号传导过程中JA、SA、乙烯和ROS都是很重要的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在植物对逆境胁迫反应中的信号传导机制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Square方法对于Camellia密码的攻击.结果表明,Square方法是攻击Camellia密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Camellia密码是欧洲NESSIE密码计划中,分组密码候选加密算法之一.它是 128比特密码分组,支持 128、192和256比特密钥的分组密码算法  相似文献   

17.
水陆并行双棋盘格局是苏州自古以来城市街道系统的独特形态,河道与陆道一起成了限定街坊的边界,该格局至今尚存,因此显得弥足珍贵。为此,笔者提出了苏州历史水街区的概念,并对其形成及变迁历程进行考察,阐释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街区的特点,并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人们对苏州历史水街区发展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液膜流动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工业过程中,液膜流动过程中各参数高精度测量对于理解相关过程及其传热机理至关重要。基于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研究水平管外降膜蒸发过程中液膜厚度变化,通过测量管壁和液膜温度计算出液膜传热系数,对不同喷淋密度(0.16/0.24/0.32 kg/(m·s))和管内热水进口温度(40/50/60℃)下液膜厚度及传热系数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液膜平均厚度和传热系数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管内热水进口温度恒定时,随着喷淋密度的增大,传热系数随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液膜喷淋密度恒定时,随着管内热水进口温度的增大,厚度基本不变,传热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