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针对在液体基底表面的金属原子会凝聚形成具有特殊结构的分形凝聚体这一实验结果 ,建立了团簇 -团簇凝聚的元胞自动机模型 ,对此类液体基底表面的金属原子分枝状凝聚体的生长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  相似文献   

2.
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与路径通道分析法研究细胞色素c(Cyt c)在银纳米团簇表面上的主要吸附驱动力、构象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耦合矩阵元。结果表明,银纳米团簇表面电荷对电子转移至关重要。不带电的银纳米团簇有利于细胞色素c的吸附,且容易发生电子转移反应。  相似文献   

3.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几类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的体系跨越不同的维度(从固体、固体表面、纳米管到分子、团簇),涉及的物性包括几何构型、电子结构、磁学性质、晶格振动和力学响应等.  相似文献   

4.
利用纳秒和飞秒激光及飞行时间质谱仪对氮化苯-溶剂分子团簇的多光子电离和离解进行了研究.通过解决实验中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在气相条件下实验研究嘧啶与水团簇的多光子电离.首次观测到该团簇的多光子电离质谱,发现电离后形成了质子化团簇系列,通过团簇浓度随激光强度的变化以及理论计算,阐明了团簇内质子转移过程,以及电荷分布和质子转移过程随着团簇尺寸的变化;首次观测到吡啶团簇在飞秒光电离过程中的质子化和非质子化团簇离子共存的现象.非质子化吡啶二聚体离子的存在及高水平下理论计算表明,吡啶分子之间可以形成C-H…N氢键,对文献中报道的结果给予了纠正,提供了弱氢键团簇中质子转移的一个极佳范例;首次研究并获得了嘧啶-甲醇以及哒嗪-甲醇氢键团簇的多光子实验研究结果.实验发现团簇经激光电离后只产生质子化产物,并从理论计算得到各种团簇的稳定构型,阐明了团簇发生电离后质子转移反应的过程和机理.  相似文献   

5.
利用长链烷烃取代基与石墨表面的较强相互作用,可以获得烷基取代的有机小分子(酞菁、卟啉、碱基)的高分辨STM图像.理论分析表明,这些分子的吸附稳定性来源于长链烷基与石墨间较强的范德华相互作用,以及长链烷烃链间的二维结晶能.分子在表面的吸附组装结构受到分子与基底间、吸附分子间,以及溶剂与分子间作用的共同影响.对于长链烷基取代的碱基分子在石墨表面的组装结构中,分子的排列方式不仅受到烷基链与石墨间较强的取向匹配的作用,碱基分子间形成的多个氢键以及芳环离域π键的作用也会影响分子的排列方式,并且是造成烷基取代碱基分子组装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扫描隧道谱研究表明,硫醇在Au表面的自组装分子膜对电流的整流作用,来自于分子中巯基与Au表面形成的双电层,而不对称取代的NtBuPc分子在石墨表面的LB膜的电流整流行为,来源于分子内部的不对称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6.
应用激光溅射-分子束技术研究了气相中钴团簇离子与甲醇的反应。实验中观察到了,等团簇。实验表明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团簇的尺寸减小,在分子束的中端信号强度最大。研究发现实验产物主要是通过钴团簇离子与甲醇分子碰撞粘合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使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地计算研究层状SnSe2材料中锂离子吸附和迁移。发现锂原子在SnSe2表面被强烈吸附,结合能(>3eV)显著大于石墨烯、磷烯、MoS2等二维层状材料。Bader电荷分析表明锂原子的几乎整个2s电子电荷都转移给了SnSe2,锂原子以正离子的形式存在。单层SnSe2表面锂离子的迁移势垒为0.197eV,低于石墨烯、MoS2等二维层状材料。基于单层SnSe2的锂离子电池理论,平均开路电压为3.05V。此外,锂离子的插入也带来了从半导体态向金属态的转变,从而具有较好的电导率。这些发现增进了对层状过渡金属二硫化物材料中锂离子吸附性质和迁移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金纳米棒的各向异性生长常被认为是由于金表面吸附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双分子层导致的。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溴离子在(100)、(110)和(111)3种金表面上可能的吸附位点,根据它构建金表面CTAB双分子层模型,再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这种烷基链互相交错排布的双分子层的结构。此外,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外层CTAB有着明显的横向扩散现象,而在法向上则出现上下起伏振动。相比较而言,在(111)表面上的双分子层结构的横向扩散和法向涨落更加显著。用外层单个CTA+脱离双分子层所需要的能量表征金表面CTAB双分子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11)表面的CTAB双分子层的稳定性弱于其他两种金表面上的CTAB双分子层。认为这是因为(111)表面上的CTAB双分子层的排布密度相对较低,导致它相对于其他两种表面的双分子层有更高的扩散性和较低的稳定性。这可能是金纳米颗粒倾向于沿(111)表面生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分析了水在铜(100)面的吸附结构及其解离反应过程,对比不同的吸附位,水在顶位稳定,羟基和氧原子在空位稳定;各吸附微粒主要通过P轨道和表面铜原子的d轨道作用,吸附作用在第一层最明显,吸附是局域的.此外,对比了水在铜洁净表面和氧覆盖表面不同解离过程,计算结果表明表面吸附氧促使水的解离,吸附能垒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应用分子力学方法MM 和半经验量子化学AM1法得到了24种吸附质分子的优势构象,利用量子化学算法和分子图形学技术获得电子结构、几何结构和拓扑结构参数,并将这些参数与吸附质分子的吸附热相关联.结果表明:吸附质分子吸附热的大小与Na 与吸附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Ere、分子的极化率α和分子最低空轨道能EL的相关性较好,成功地建立了24种吸附质分子的构效关系式.  相似文献   

11.
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的方法探究BMP-2在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自组装单层膜(SAMs)上的吸附情况.SAMs是由分子CH3-(CH29-X组成,其末端官能团选择为SO3-和N(CH33+.模拟结果显示,尽管BMP-2带8个负电荷,在带负电和正电的表面都能被吸附.更有趣的是,发现蛋白的吸附强度还取决于BMP-2表面带电氨基酸的分布情况.此外,BMP-2吸附在正电荷表面后活性位点朝向表面,吸附在负电荷表面后活性位点朝向溶液.  相似文献   

12.
使用完全活化空间自洽场(CASSCF)和多组态的二级微扰理论(CASPT2)方法,对C6H5CN+离子去CN的光解离反应进行了研究.计算了12B1, 12A2, 12B2, 22B1 和 12A1电子态的去CN解离势能曲线.通过对渐近产物的能量、构型、电荷和自旋密度布居的分析,得出结论:12A1, 12B1, 12A2, 22B1 和 12B2的解离产物分别为C6H+5 (X1A1) + CN (X2Σ+)(第1解离限),C6H+5 (13B1) + CN (X2Σ+)(第2解离限),C6H+5 (11A2) + CN (X2Σ+)(第3解离限),C6H+5 (11B1) + CN (X2Σ+)(第4解离限)和 C6H+5 (X1A1) + CN (12Π)(第5解离限).  相似文献   

13.
利用同步辐射光和反射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了丙烯酸甲酯9.0~15.5 eV能量范围的真空紫外光电离和光解离.实验测量丙烯酸甲酯的光电离质谱和解离碎片离子m/e=86(C4H6O+2), 85(C4H5O+2), 59(C2H3O+2), 58(C3H6O+), 55(C3H3O+), 42(C3H+6), 31(CH3O+), 27(C2H+3), 和15(CH+3)的光电离效率曲线.并利用量子化学从头算(G3),计算碎片离子的能级,推测它们的解离通道.计算的电离能和出现势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结果表明,丙烯酸甲酯的光电离解离通道以单键断裂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14.
采用考虑旋轨耦合的从头算方法计算研究1,2-C2H4Br2的光解. 计算了分子的若干电子态的垂直激发能. 用MS-CASPT2/CASSI-SO方法计算了1,2-C2H4Br2分子C—Br解离的势能曲线. 根据计算结果,清晰地指认了1,2-C2H4Br2分子的解离通道:C2H4Br+Br(2P3/2) 和C2H4Br+Br*2P1/2).  相似文献   

15.
研究在离子-原子混合阱中冷Rb原子对Rb+离子的协同冷却效应。通过对与原子相互作用之后离子温度和数目的测量研究离子阱参数q1,2对协同冷却的影响。发现在0.3≤q1,2≤0.8时冷原子对离子具有明显的协同冷却效果。选取|q1,2|=0.32,测量到离子可以从初始温度(2 010±380)K冷却至(325±35)K,寿命从7s延长至15s。这对于冷却原子离子或者分子离子,尤其是没有合适光学通道的离子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紫外光谱法直接测定玻碳电极上的铂(Pt)载量,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商业Pt/碳(C)的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和质量比活性.同时,测定Pt/C本体材料及制备电极所用浆液中的Pt载量作为对照.比对所得数据,可以看出以电极上实际Pt载量为基础的数据更精确, 能更真实地反映催化剂本质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过量浸渍法制备粉末状及负载型La(1-x)SrxMnO3 (x=0.2、0.4)催化剂.SEM表征表明La0.8Sr0.2MnO3催化剂具有连续多孔结构.在设计的固定床反应器中,实验测试表明La0.8Sr0.2MnO3在900~1 000 ℃、停留时间大于2.2 s、含氧量小于6%时的NO脱除率达到90%以上,而La0.6Sr0.4MnO3的高活性反应条件与La0.8Sr0.2MnO3相似.在低温区,La0.6Sr0.4MnO3的NO脱除率在600 ℃时达到40%,而La0.8Sr0.2MnO3只有20%.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了两种催化剂无氧反应条件下的活化能.La0.6Sr0.4MnO3为催化剂的反应活化能比La0.8Sr0.2MnO3为催化剂时低.  相似文献   

18.
利用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的方法研究了甲基丁烯醇(C5H10O)在9.0~15.5eV的真空紫外光电离和光解离过程.通过测量光电离效率曲线,得到了C5H10O的电离能和主要碎片离子的出现势.通过对实验和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了母体离子可能的光电离解离机理.母体离子的解离通道可以分为2类:由C5H10O+直接发生键断裂的解离和经由过渡态的解离.确定了C4H+5 和C3H+5离子的过渡态和中间体,其反应势垒与实验解离能是符合的.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可调谐同步辐射与飞行时间质谱实验,研究巴豆酸甲酯在9.0~14.5 eV能量范围内的真空紫外光电离和光解离过程。通过光电离效率曲线测定巴豆酸甲酯的电离能以及主要碎片离子C4H5O2+、C4H5O+、C4H4O+、C2H3O2+、C3H5+和C2H5+的出现势,分别为10.11、10.73、10.88、12.2、11.93(12.77)和12.44 eV。通过实验结果和G3B3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主要碎片C4H5O2++CH3、C4H5O++CH3O、C4H4O++CH4O、C2H3O2++C3H5、C3H5++C2H3O2(CO+CH3O)和C2H5++C3H3O2的可能解离通道以及解离通道上经历的过渡态和中间体。在巴豆酸甲酯的光电离和光解离过程中,大多数碎片是母体离子异构化之后形成的,氢转移和开闭环是主要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