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诸多的研究课题中,看似简单,实则繁复;看似浅易,实则深奥;人人欲求欲知,而人人难求难知的研究课题,恐怕当推“人生”这一课题了。古今中外,有识之士,包括一些先哲先贤,知难而进,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之谜,为芸芸众生在人生道路上点亮了一盏又一盏指路灯标  相似文献   

2.
一年级上册看图列式的内容看似简单,实则教学难点多,学习任务重;看似内容少,实则蕴含重要的教学价值,影响深远;看似内容新,实则教材前面有铺垫,学生生活有经验。教师只有深入钻研看图列式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轻松扎实地掌握看图列式的内容,为解决问题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吴双法 《师道》2009,(7):8-9
生于“文革”,长于“拨乱”,成于“改革”,这就是我的成长轨迹。从一个班级到另一个班级,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这就是我的教育人生。看似平淡,实为执著;看似一帆风顺,实为跌宕起伏。但只要有教与书相伴,育与人相随,我40岁的教育人生将依旧灿烂如花。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之"种梨"篇,看似玄妙荒诞,实则可以从魔术角度加以解密。道士的"顷刻种梨法"可以用古代的"高彩戏法"解释,"梨子搬运术"类似于魔术师与助手间的"双簧"表演。道士表演"种梨",目的在于藉此扬名而获取利益,实为江湖骗术。  相似文献   

5.
<正>近期,论述文写作训练已经让我的学生将自己的弱点暴露无遗,从罗列道理到滥用材料,随处可见逻辑的不合理。写作,看似只关乎语言,实则大多指向思维问题。我所面对的学生,从一所学校走向另一所学校,不曾在社会上打磨过,一切责任便都还归于老师。除了思维的缺陷,罗列道理的背后,还藏着一个素材匮乏的隐忧;而滥用材料,看似与之相反,实则  相似文献   

6.
大众高等教育下出现了不少教育失败者,他们中既有可见的毕业即失业者,也有不可见的"过度教育者"。教育失败的深层根源之一在于教育筛选的制度逻辑:教育宣称促进向上流动,实则已将弱势群体排斥;教育看似开放,人人可得,实则优势群体垄断了稀缺机会。作为一种位置性商品的教育文凭,是社会地位竞争的重要依据。教育失败者的出现及其遭遇即为上述逻辑运行和强化的产物。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幻象与诉求下,教育失败实为现代教育的病症,教育公平也遭受着拷问。教育的本质并不在于改变人的社会地位,好的教育应该使人立身做人,不受命运摆布。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儿童是一个天生的探究者,他们获取知识的过程,除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接受式学习以外,还通过探索和实践获取知识。然而他们的探究,乃是一种自然的带有本能性的行为,如果老师仅仅强调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和发表见解的机会,教师的指导不到位,那么势必将出现看似热闹实则嘈杂,看似有序实则  相似文献   

8.
小说的可读性,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看似浅显,实则深奥,完全可以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在我看来,小说的可读性至少由三个层面构成。一是给读者初次阅读带来的吸引力和兴奋感;二是潜藏于文本深处的那种对读者持久的诱惑力,即那些能够激发读者再次阅读兴趣和反复阅读欲望的因素;三是文本暗含的可供读者进行多种解读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正>外表很坚硬,实则脆弱易碎“老师,我觉得我就像这只普通的玻璃瓶,心是空的,外表看似很坚硬,实则脆弱易碎……”故事要从一节心理课的分享环节说起。那节心理课的主题是《我眼中的自己》,我设置了一个“心灵自画像”的活动,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幅心灵自画像,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语中,有些句子中有否定词,却表达的是肯定的含义。而有些句子中没有否定词却表达的是否定的含义。像这类看似否定实则肯定或看似肯定实则否定的句子往往令人难以捉摸。本文就否定形式的肯定句的一些常见形式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11.
围棋随想     
围棋,一张19×19的棋盘,一副黑白棋子,却能组成一个奇妙的世界……黑·白黑与白,是天地万物最纯正、最本原、最质朴的颜色。它们不加修饰、未曾点染,是一切色彩的两个极端,看似简单,实则深奥。  相似文献   

12.
起绰号看似简单,实则学问大着哩,唯有形象至极方为上乘。  相似文献   

13.
一个星期为什么不是小于7天或者是大于7天?又是谁第一个正式宣布采用"星期制"?"星期制"的使用又与古代人的哪些文化元素相关联?这看似耳熟能详的"星期制"到底隐含多少不为人知的奥秘?看似迷雾重重,实则清晰明朗……  相似文献   

14.
四季乐章     
,巍嫩礴拚 奔尹五线谱, 典才 家仃字 酬 [读诗提示1 这首小诗就好像一串冰糖葫芦,看似山检颗颗独立,实则一根 竹签贯穿其中。虽然春、夏、秋、冬各自为篇,却始终围绕一个“乐” 字,如“五线谱”、“指挥棒”、“丰收之歌”、“乐章”等,使本诗具有整体 性,形散神连,实为妙笔。诗中比喻、拟人手法用得也都恰到好处,体 现出了四季不同事物的特.点。 (连自《少年文摘镶》)四季乐章@蔡云梦~~  相似文献   

15.
余志明 《广西教育》2013,(24):31-32
在一次课程调研座谈会上,一位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现在都不知道什么是语文了。一个看似玩笑实则深沉的话题,引起了笔者的思考:语文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时下,学生读书时最容易犯的毛病是粗枝大叶,泛泛而读,不求甚解.看似了解通透,实则只知皮毛.阅读需要一个过程,它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却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够成为果实!”老人的这句话,看似在总结自然规律,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8.
构建物理模型是物理学上一个重要研究方法,是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第一步,是建立物理理论的基础。"平抛运动"的内容,看似简单,实则非常深刻,学生真正理解并不容易。实际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鉴赏》2010,(7):48-51,109
安宁.本名王苹。女,生于泰山脚下。外语学士,文学硕士。《读者》签约作家,80后知名青春小说、散文随笔及专栏作家。在《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散文》、《天涯海角》等上千家报刊发表、翻译及被转栽作品六百余万字。五百余篇作品被收入各种选本。已出版《寂寞时,我们远离爱情》、《此后,不再爱你》、《慢慢走,慢慢品》、《谁的青春仓皇结》、《花儿来得及》、《只是路过你》、《这么疼,那么爱》、《蓝颜,红颜》、《试婚》等文集。现居北京,自由写作。安宁的小说看似素淡平静、实则深刻锐利;散文看似朴实无华,实则温婉动人;随笔看似犀利尖锐,实则温情宽容。而作品对于人情人性与日常境遇的刻画,用力之深。尤其令人叹服。  相似文献   

20.
菩提,原名提曰品,1931年生,河南青县人,著有《知风草》、《火车想开》、《菩提自选集》、《新诗评选》等。台湾《七十年代诗选》曾介绍菩提说:"他的诗看似冥想,实则并非冥想,看似晦涩,实则并非晦涩。"《二妞在春天》就是这样一首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