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诗的语言具有一种特殊的音乐美,因此,在诗歌翻译中要神,形兼顾,但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在译诗中很难完全移植原诗的意境,音韵美,本文将从结构和语法的角度试分析诗歌翻译中押韵的技巧,以在继承原文意境美抽时,发扬原诗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2.
诗歌的美在于音韵节奏美、意象美、形式美以及修辞美等美学特征,这也恰好是诗歌的灵魂所在.对诗歌的翻译更应注重对原诗美学特征的把握,从而更好地把原诗的美感移植到译作中去.本文以翻译美学的视角对部分英语名诗进行分析,探讨英诗汉译过程中如何成功地将原诗的音韵美、形式美和修辞美移植到译作当中,从而使原诗的关感在译作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人崔颢所做的《黄鹤楼》集意境美、音韵美、形式美于一体,被誉为唐诗七律之首。为了能保留原诗中的美学意蕴,在《黄鹤楼》的英译过程中,许渊冲将"三美"论应用其中,使译作充分传达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这一翻译思想与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不谋而合,为古诗词翻译提供了新视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卞之琳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其诗歌翻译成就卓著。卞氏非常注重音韵与节奏的传达,其译诗基本保留了原诗的音韵结构,很好地表现了原诗的音韵美。他创造性地采用了"以顿代步"的翻译方法,为以音步建行的英诗找到了以顿建行的汉语对应表达方式,使得原诗的节奏美与音乐效果在译诗中得到充分再现。  相似文献   

5.
译诗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纯粹的艺术,是通过韵律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的,诗人精心地把思想内容和具有音韵之美的语言结合在一起。翻译时,除了要做到“信、达、雅”之外,译者还要具备一些内在条件,这样才能译出原诗的思想内容又可保持音韵之美的译文。本文拟就诗歌的可译性问题及译者所要具备的内在条件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意蕴、声韵、形式三美的统一,翻译中国古典诗歌要体现“意美”“音美”“形美”。“意美”属于深层审美,传达诗歌的意韵之美就要深入挖掘原诗的意旨,这是翻译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实现“三美”的完美结合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李悦 《海外英语》2015,(3):123-124,128
情感是诗歌的本源,再现诗歌情感是翻译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该文以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从选词、音韵及句法三方面分析叶维廉、Burton Watson、Tony Barnstone及许渊冲的译诗在情感传递上的得失。在诗歌翻译中,意义和形式同样重要。译者只有在正确传达原诗语意的基础上,兼顾音韵的传递和句式的保留,才能使译诗读者获得与原诗读者相似的情感与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诗歌的本源,再现诗歌情感是翻译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该文以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从选词、音韵及句法三方面分析叶维廉、Burton Watson、Tony Barnstone及许渊冲的译诗在情感传递上的得失。在诗歌翻译中,意义和形式同样重要。译者只有在正确传达原诗语意的基础上,兼顾音韵的传递和句式的保留,才能使译诗读者获得与原诗读者相似的情感与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9.
再现原诗音韵美是诗歌翻译中重要问题,作者试从英汉诗韵在翻译中的巧妙"移植"、诗的韵律与文学语言的关系、诗的音乐性等方面,阐述透彻理解原文与"三美"结合以再现原诗音韵美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0.
再现原诗音韵美是诗歌翻译中重要问题,作者试从英汉诗韵在翻译中的巧妙"移植"、诗的韵律与文学语言的关系、诗的音乐性等方面,阐述透彻理解原文与"三美"结合以再现原诗音韵美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1.
古典格律诗英译的等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营  张换成 《培训与研究》2007,24(3):123-125,130
等值论是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的一个中心议题,关于等值概念本身以及能否达到、如何做到等值,翻译界并无定论。针对诗歌翻译的等值,许渊冲先生提出了“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和形美,被认为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本文以许先生的原则为基础,结合一些经典格律诗的翻译实例,试图在意境(意)、韵律(音)、选词与修辞(形)三个层面上分析和探讨古典格律诗英译中的等值问题。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古诗词具有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意境教学的着眼点:整体感知,再现诗人所塑艺术形象,发挥想象,创造性的挖掘诗歌意境,从而感悟、品味诗歌神韵。  相似文献   

13.
从汉语诗词英译的角度,举例分析在保留原诗的意义、意境及神韵、风格的基础上,如何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直译与意译等不同方法,从而达到汉语诗所追求的音乐美、形式美、意境美,又尽可能地忠实于原诗的形式和内容,以取得神似和形似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风格再现是汉诗英译中的核心问题。肯定了在汉诗英译过程中的大多数风格标记都是可以转换,并且可以在双语转换中达到比较理想的契合。在此前提之下,试图从风格的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两方面入手,探讨如何从最大程度上实现汉诗英译中的风格再现,最后得出结论,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译者以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逐一进行分析,从最大程度上保证语言各个层次对原诗的适应性,并在必要时予以变通,才能达到风格的忠实再现。  相似文献   

15.
从事英诗汉译的人须两种语言都要过硬,并具有深厚的诗学造诣,千方百计地捕获英诗中的各种相似性手段,而后在成型的汉诗中或运用或变通,以达到与原诗相似的艺术效果。译者可用自己喜欢的句式,自如而又充分地表达原诗诗意。对于诗体,译者不要按图索骥,削足适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诗词英译,隐性主语复现为英语诗句的主语时,人称、性别、数三个方面常产生错误;主语的误译可能造成诗的意义含糊和诗的意境失真;主语误译的主要原因有三:对诗词的字面推敲不够、对诗词相关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够和对诗词的意境体察不够;要避免主语误译就应该在这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唐诗代表了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具有韵律和谐、节奏鲜明的特点,常用比喻、讽刺、通感等多种修辞,是思想感情、意境形象、音韵节奏、风格和神韵的结合体。这些特点使其得以经久不衰,同时,也造成了翻译的难度。唐诗中大量通感语句的使用就是翻译的一大难题。文章介绍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以及唐诗中通感的运用,对英汉通感进行了简单的比较,试图找出通感语句的翻译方法,从而解决唐诗难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英思乡诗中的景与情的表现形式不同,前者以表现、含蓄、微妙为特点,后者则注重再现、奔放与深刻。  相似文献   

19.
章太炎的《文学七篇》包含了一些修辞思想,其中就涉及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章太炎对内容与形式关系的看法可以用"尚质轻文"来概括。本文结合《文学七篇》对不同文体的论述,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不同表现层面对"尚质轻文"思想进行综合剖析,对该思想的成因从社会背景和修辞理论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章太炎的修辞思想对白话文运动以及中国修辞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英译汉中,如何处理英汉修辞是一个不好把握的问题。翻译时应尽量保持与原文一致的修辞方法,若不能做到,可以运用汉语其他修辞方法来翻译,以期达到“信、达、雅”的效果。不管翻译中英汉修辞能否对应,译文首先应保持意思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