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高校的大学生在恋爱道德观上对独立意识和权利意识有强烈的诉求,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分析当代大学生恋爱道德观现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恋爱行为的认识与引导问题 ,是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迫切需要我们去探讨和解决。(一 )在校大学生一般正是处于青年中期 (1 8———2 3岁 )。随着生理上的初步成熟 ,便开始萌发性的意识 ,产生需要爱情的欲望。这种“性的意识”和对爱情的需求 ,便是大学生产生恋爱行为带有客观必然性的生理基础。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 ,思想品德上互相了解 ,渴望得到别人理解和友谊 ,在异性中寻求知己 ,自然而然地会在一些男女大学生中出现恋爱行为 ,这便是大学生恋爱行为客观的心理发展必然现象。家庭与社会的因素 ,对大学生恋…  相似文献   

3.
恋爱和婚姻是人生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恋爱意识是健康的,他们勇于追求理想的爱情,恋爱动机多元化,择偶标准多样化,爱情观念开放,重视恋爱过程,不强调爱情结果。社会经济转型和多元化对大学生的恋爱观造成了负面影响,高等学校有必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大学生的恋爱受挫能力,引导大学生从恋爱的误区中走出来,形成正确的恋爱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池州学院女大学生性心理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做了深入分析,从性知识、性经验、性观念等角度,分析出女大学生存在性知识与性经验脱节、恋爱行为日趋开放恋爱心理却不成熟、现代观念与传统意识相冲突、性别角色观念理想与现实差距大、性行为尺度不当、性道德滑坡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对当前大学生恋爱行为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着重论述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失控心理对恋爱行为的影响,揭示出目前出现的大学生恋爱热和离轨行为等现象增多的原因,其对策是加强宏观指导,强化微观控制,即抓好舆论控制、净化环境控制、健全法规控制,充分发挥社会控制的功能,帮助大学生纯洁爱情意识,淡化恋爱氛围。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对当前大学生恋爱行为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着重论述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失控心理对恋爱行为的影响,揭示出目前出现的大学生恋爱热和离轨行为等现象增多的原因,其对策是加强宏观指导,强化微观控制,即抓好舆论控制、净化环境控制、健全法规控制,充分发挥社会控制的功能,帮助大学生纯洁爱情意识,淡化恋爱氛围。  相似文献   

7.
丁玲延安时期的小说《夜》是其小说创作上的过渡性文本,也是“革命+恋爱”的另类文本。丁玲在文本中秉承自主意识,同时采取回避绕开和突破超越“红色文艺”的叙事策略,由此在作者主体意识与政治意识、主人公男性革命意识的建构与女性意识的解构中凸显、构成矛盾冲突,形成文本张力的纠结和内在平衡,构成小说精巧的景致和浑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丁玲革命 恋爱小说中,革命的叙述话语对恋爱的叙述话语构成压制,但表面的压制之下,奔涌着性别潜流,表现在女性性征情欲的鲜明张扬和女性对自己命运的主体把握及女性性别意识的自觉萌发等方面,基于此,即便是革命 恋爱的小说也浓墨重彩着丁玲的性别思考。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的天才作家D.H.劳伦斯创造了多位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虹》和《恋爱中的女人》中的女性厄秀拉。本文通过分析厄秀拉的社会环境与个人经历,试图探讨她情感意识、女权意识、生态意识的变化与完善,以她的个体经验给人类社会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恋爱道德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必修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恋爱道德教育是新世纪大学生的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 :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恋爱与尊重、恋爱与失恋、恋爱与责任等关系。树立正确恋爱观 ,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1.
杨大为 《文教资料》2008,(30):31-33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的畸形恋爱心理主要包括三个类型:恋父、同性恋和自恋.恋父是父权阴影下女性的成长瓶颈:同性恋是败局注定的逃避与反抗:自恋是女性在孤独困境中的绝望宣泄.三者有着共同的深层社会根源--男权文化.女性畸形恋爱的书写是对男权制社会和男性中心本位意识的控诉.  相似文献   

12.
目前恋爱暴力之定义至少应在暴力对象和暴力动因两方面做适当修正。而审视当下,生命敬畏感与恋爱责任之丧失以及恋爱教育之缺位,使大学生正以"爱"为名伤害着恋人,其表现形式包括嘲讽贬斥、冷战漠视、恐吓威胁、窥探控制、肢体冲突和性伤害等。为此,应通过衡平恋爱三要素、恋爱能力教育、恋爱责任教育、四位一体疏导等恋爱教育途径,以降低大学生恋爱暴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范爽 《文教资料》2010,(33):208-209
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已经成为校园里比较普遍的现象.他们恋爱的主流意识是健康的。他们敢于追求理想爱情,恋爱观念开放。追求富有浪漫气息的爱情生活。但是由于本身的局限性.他们又容易在恋爱问题上出现一些误区。本文主要从目前大学生的情况出发.分析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和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措施来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的和谐环境.社会的和谐构造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学生恋爱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对高职院校女生关于恋爱现状、观念、行为、与性行为、与经济、与社会的关系等进行了考察,旨在对女大学生情感问题的真实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帮助其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及他人,并树立自信;注重恋爱道德的教育和恋爱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相似文献   

15.
爱情观教育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能使大学生深刻了解爱情的本质、特点和意义,学会调适恋爱心理,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恋爱与集体、爱情与友情、恋爱与道德的关系,从而理性地对待爱情.  相似文献   

16.
奥斯丁对她以前的男性作家的男权意识和传统的价值观念给以反拨,以女性的视角讲述女人自己的故事,构建自己的婚姻观念——恋爱时理智与感情平衡、婚姻中爱情和财产并需、家庭内男女人格平等。小说通过描绘婚姻和家庭生活中的平凡琐事,深刻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和历史的进程,展示了这位女性作家自觉的女性意识与深厚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对恋爱的本质、恋爱在婚姻中的地位、怎样实现恋爱自由、恋爱与贞操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同时针对当时某些偏激的恋爱观点和做法,进行了正面引导。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关于恋爱问题的探讨对于当时的人们正确认识恋爱问题、鼓励青年反抗封建婚姻、追求自由恋爱,冲击旧的封建婚恋观,建立现代婚恋观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唐梦琦  李志军 《考试周刊》2012,(75):151-152
本文旨在了解当前恋爱与未恋爱的大学生幸福感状况,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爱情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测定量表、恋爱状况测试问卷对烟台市三所高校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恋爱的大学生的幸福感在性别、年级、专业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积极情感高于中等水平,消极情感低于中等水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低于中等水平;大学生积极情感与恋爱状况存在正相关,大学生消极情感与恋爱状况存在负相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恋爱状况的相关显著。由此得出结论:大学生恋爱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大学生的恋爱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主要探讨了家庭环境和同伴群体对初中生恋爱的影响。结果发现,夫妻关系、与母亲的关系、家庭经济条件对初中生恋爱有显著影响,父母经常吵架、与母亲不亲近、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的初中生恋爱的可能性更大,而父母离婚与否、独生子女与否、与爸爸关系对初中生恋爱没有显著影响。作为同伴群体的好朋友中恋爱的越多,初中生恋爱的可能性越大。与男生相比,女生恋爱更受家庭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母女关系的影响。从家庭和同伴入手,积极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当前家庭、学校协同育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女大学生应确立清醒的主体意识,明确人生定位和奋斗目标,强化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切实把握好大学阶段的美好时光,发愤学习,努力上进,正确处理好学业、就业和恋爱、婚姻等问题。这是每一个女大学生事业成功的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