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要先有梦     
某校有位女博士是位“冷博士”,她“冷”得目中无人“,傲”得唯我独尊。开始时,我感觉她说话确实很冷傲,似乎目空一切,但后来我改变了看法。我问她是怎么成功的,她回答说“:很简单,先有一个梦,然后再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你要敢于做梦,还要敢于义无反顾地把它变为现实。我首先做了一个‘大学梦’,我相信它一定会实现,我去努力,果然实现了。接着又实现了‘研究生梦’和‘博士梦’,这样一步步走过来,其间的苦与乐只有自己最清楚。上帝说‘:你要什么就去拿什么,只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得到的同时你会失去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清楚自己最需要…  相似文献   

2.
校园幽默     
《华章》2004,(4)
尽孝老师教我们尽孝,说回家后要向父母嘘寒问暖,问他们一天工作顺不顺利、累不累等问题。笫二天老师要学生报告父母的反应。一位学生说:“我的父母说:‘你缺多少钱,就说吧。”’另一位学生说:“我才倒霉呢!我父母问我:‘是小是今天发成绩单了?’”  相似文献   

3.
■楚霸王巧阻伐桂■楚霸王项羽自幼爱树木。相传一次他见一老人持斧要砍桂树,忙问缘由。老人说:“我家院子四四方方像个‘口’字,这棵树长在院中,就成了‘困’字,很是不吉利。”项羽灵机一动说:“照你这么说,院中倒树留人,岂不又成了‘囚’字?如此更不吉利。”老人觉得  相似文献   

4.
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年轻人,从洛阳到杭州,中途迷失了方向,便向一位老人问路:“老头,到杭州怎么走?还有多少里?”老人回答:“走中间那条路,里程约七八千丈。”年轻人非常奇怪。不解地问:“老头儿,这里人为什么路程讲‘丈’而不讲‘里’?”老人回答:“我们这地方一向讲礼(里),来了一个不讲礼(里)的人后,就再也不讲(礼)里了。”问路人听后,无言以对,十分羞愧。  相似文献   

5.
《四川教育》2005,(2):F002-F002
“小学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小学教育应该静下心来,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性工作,不能好高骛远,只想着出‘成绩’、出‘影响’。”成都市花牌坊小学校长廖翠芳的教育理念实在而不浮躁。  相似文献   

6.
“‘班班通’正在让我的孩子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逐渐地把学习作为一种兴趣。”一位学生家长介绍道,“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前两天甚至告诉我暑期要预习五年级的知识,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幽默     
《江西教育》2003,(6):31-31
一 思想品德课时,老师教我们尽孝,向父母嘘寒问暖,问他们一天工作顺不顺利、累不累等问题。 第二天老师要同学报告父母的反应。一位同学说:“我的父母说:‘你缺多少钱,就说吧!”’另一位同学说:“我才倒霉呢!我父母问我:‘是不是今天发成绩单了?”’  相似文献   

8.
一、问字“老师,‘恐惧’这两个字怎么写?”一位老师在操场上匆匆走过,一位学生追在后面问。“就是‘恐怕’的‘恐’,‘工具’的‘具’加个竖心旁。”“老师,‘恐惧’两个字怎么写?”在另一个场合,又一位学生问。“‘巩固’的‘巩’加个心字底就是‘恐’,‘惧’就是‘具体’的‘具’加个竖心旁……”这是笔者有意安排学生做的一次“问字”游戏。在教师潜意识主导下,“脱口而出”回答学生。从学校领导,教研员,语文、数学等不同专业与岗位的十多位老师的回答,只有两次的答案里有“恐龙”的“恐”。答案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但“‘恐龙’的‘恐’,…  相似文献   

9.
幽默     
人事部门找到一雇员:“你的履历表填得很好,就是有一点,你和你夫人张爱敏的关系一栏应该填‘夫妻’而不是‘紧张’。”一个老人在湖中划船,一只青蛙游了过来,叫道:“先生!先生!我其实是一位美丽的公主。吻我吧,然后我们就能快活地生活在一起。”那人把青蛙放在他的口袋里,划向岸边。青蛙又叫了起来:“先生!我真的是一位美丽的公主。吻了我,咱们就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那人还是不说话,继续向岸上划去。青蛙很生气地说:“你为什么不吻我?我告诉你,我确实是位美丽的公主。”“听着,女士,”老人回答道,“我已90岁了,在这个年纪我宁肯要一只…  相似文献   

10.
这是学习《石钟山记》的最后一课时,还有十分钟,我准备小结完毕,再进行字词练习。“‘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对石钟山名字的考证正确与否已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敢疑敢实践的精神。这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不要习惯接受,要敢于去问几个‘为什么’……”我顿了顿,这时,坐在后面的一位学生大声地问:“老师,长沙为什么不称zh!ng  相似文献   

11.
“犇”是儿子的乳名。 儿子生于乙丑牛年。婆婆说:“俺孙子属牛,小名就叫‘牛牛’吧。”顺老人之意,我脱口而出:“不如叫‘犇犇’吧,六个牛呢,都成群了。”老人点头。  相似文献   

12.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乐珍 《家庭教育》2000,(12):38-39
一位满脸皱纹的中国老农正慈爱地望着扑向他怀抱的欢呼跳跃的小孙子,而小孙子那纯真、信赖的眼神也向老人流露出热烈的亲情。这是中国的一本杂志上的摄影封面,被我的美国朋友派特中剪下来装进镜框,放在桌上,以怀念他未及谋面却在车祸中去世的小外孙。他说:“我把这张照片叫做‘老年的幸福’。”我告诉他:“我们中国人称之为‘天伦之乐’,或‘含饴弄孙’,意指和孙辈一起的老年人,心里比含着糖块还甜。”派特申沉思着说:“在亲情上,我感到中国老人比美国老人幸福。”可以说,全世界都公认祖辈参与孙辈教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重视家教的传统美德,是敬老爱幼的好范例。  相似文献   

13.
笑着去死     
“我的父母都是辛劳一生后笑着离开人世的,走得那么坦然,那么平静而安详……两位老人为我树立了榜样,我现在做着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将来离开这个世界做准备。实际上,一个人的一生就做两件事:‘哭着来,笑着走’。‘哭着来’,是人出生时需要独立呼吸的本能,这是人人都自然要做的第一件事。剩下的第二件事就是‘笑着走’。‘笑着走’却不是人随便能做得到的事,它需要靠整个生命去磨练。一个人一生做的所有的事其实都是为了‘笑着走’……”  相似文献   

14.
呵护童心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堂语文课上,教学《乡戏》这篇课文(苏教版语文第八册),一位学生提问:“‘逢年过节’的‘逢’是什么意思?”一位女生兴致勃勃地答道:“是‘每逢佳节’……”见她说不下去了,我提议“将它代进去——‘每逢佳节’年过节。”“哈哈哈……”一阵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15.
(一)[题目设计]请补出下面文章中老人和青年对话中省略的部分,注意切合语境和人物性格。有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平时轻视饱经风霜的老人。一天,他在园林中遇到一位老人,两个人边走边谈。青年见到一丛鲜艳的花,就说:“青春,就像这花一样………”又看了一下落叶,说.“……”老人听罢,在经过小卖部的时候,买了一包核桃,取出一颗托在手中,说道:‘称的比喻有对有不对,如果你是鲜花,我就是这千皱的果实,不过……”年轻人还不服气:“要是没有鲜花,阿卜L来的果实呢/’老人笑了笑:“是啊,所有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  相似文献   

16.
“报告首长!敌人撤退了!”二战期间的一次战役中,一位军官向斯大林报告。 “不!你应该说敌人‘逃跑’  相似文献   

17.
春天到,万物生。三月又是植树的好时光,你种树,我挖坑,忙里也要偷点闲。看看咱们的“包罗万象”,古人和树的趣事。
  楚霸王自幼爱树。相传有一次,他在一个村庄里看到一个老人持斧要砍桂树,便忙问缘由。老人说:“我家院子四四方方像‘口’字。这棵树长在院中,就成了‘困’字,不是很不吉利吗?”楚霸王听后,灵机一动回答说:“照您这么说,院中倒树留人,便成‘囚’字,如此更不吉利。”老人觉得楚霸王言之有理,于是放弃了砍树的念头。  相似文献   

18.
车遇记     
“哎呀!”凄惨的叫声使得全车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射”到同一个地方——“什么声音?…‘踩猫尾巴了!”一个小青年尖叫道,全车人一片哄笑。怎么回事?我疑惑的目光聚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身上。只见他一边跺着脚上的土,一边发出无奈的喟叹:“唉,现在的小青年,可真………‘真什么?你自己抢不过我,赖谁啊?还‘真’呢!”这个“机关枪”便是坐在老人身旁座位上的那位青年。  相似文献   

19.
一、谁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公 “课堂教学是一个大舞台,但这个舞台上只能有一位主人公,要么是教师,要么是学生。”“教学应该是一个‘偏正词组’,但究竟是偏‘教’,还是偏‘学’,这就代表着两种教学理念,如果是偏‘教’,轻‘学’,教师则是语文课堂中的主人公,并要求学生的学习要听命于教师的教学;偏‘学’轻‘教’,学生自然成为语文课堂中的主人公,语文教师的教学只是服务于学生的而已。”  相似文献   

20.
“園”字弄人清代袁枚曾养过一只羊,一天,羊跑到邻居园子里吃菜,邻家老人前来告状。袁开玩笑说:“您知道‘園’字吗?园子四周需用围墙围起来才行啊。”邻家老人反唇相讥:“先生知道‘園’里面是什么字吗?筑围墙只能防围墙之外,可防不住围墙之内啊!”“園”字里面乃是一“袁”字。袁枚无言以对,为之绝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