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14,(3):65-68
证明标准是贯穿整个诉讼程序的一支主线,在证据法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我国"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刑事证明标准逐渐显露出种种弊端。认为在理清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证明目的与证明标准、司法理想与司法现实这三对矛盾的冲突基础上,构建以"排除合理怀疑"为总要求的多元化刑事证明标准,同时完善我国证据规则体系,可以成为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体系改革的较佳选项。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刑事诉讼证据的证明标准。但是,如何理解与把握这一证明标准,尤其是如何理解"事实"的涵义,学界存在很大的分歧。从刑事证据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证明目的与证明标准的关系、刑事司法实践等方面出发,益于理解"法律真实"说的正确性,益于准确界定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3.
证明标准是刑事司法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诉讼成败的关键。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传统的证明标准有法律真实说和客观真实说。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就采用法律真实说。通过对我国刑事司法证明标准和西方刑事司法证明标准的分析,从中吸取了西方先进合理的证明标准,将它与我国刑事司法证明标准相结合,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证明标准——确信无疑。  相似文献   

4.
李庄案凸显出的证据学问题值得拷问。本案中证人不出庭接受质证难以形成以证人证言为核心的证据锁链;而品格证据的不规范运用,不但不利于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还徒增了司法的不严肃性;司法主体对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不恰当理解,以"武断"式的刑事证明标准表现出来。构建关键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与品格证据规则,以实用主义的态度赋予辩方制约法官自由心证的权利,方能有望贯彻落实刑事证明标准与刑事证明责任分配制度,以期真正实现刑事审判解决纠纷的功能,树立刑事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5.
刑事司法公正的基本要求就是在结果上正确处理案件.其中,运用证据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则是前提和基础.而要准确认定案件事实,证明标准的确定和把握又是关键和核心.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刑事诉讼活动中的关键问题,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证明标准.而我国则将其笼统的规定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据此,笔者认为应从诉讼的不同阶段、责任主体适用和证明对象的适用性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确定.  相似文献   

6.
刑事错案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作为证明案件事实重要依据的证据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试从证据的角度,阐述证据对刑事错案形成的影响,包括证据与错案的关系,证据造成刑事错案的原因,证据对刑事错案造成影响的方式和具体的证据种类,以及证据对刑事错案造成的具体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减少或避免因证据出错而导致的刑事错案,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与司法的公正和权威.  相似文献   

7.
刑事证明标准是诉讼证明过程中的重要理论,高度抽象并且贯穿整个诉讼证明过程,对整个刑事诉讼过程和刑事诉讼目的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新《刑事诉讼法》引入了"排除合理怀疑"理论,这一修改显示了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改革方向。刑事证明标准的设置要注重主客观相结合,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相结合。建立更合理、更具有可行性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8.
庭审质证,是指在刑事审判过程中,审判长主持公诉方与辩护方对所举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进行质询和答疑,确定该证据的证明作用和该证据是否被法庭采信的一种诉讼活动。整个庭审过程,庭审质证处于重要的地位,是各类证据取得证明案件的证据资格、具有证明力的必经程序。  相似文献   

9.
我国"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刑事证明标准追求的是客观真实,在理论上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在实务中陷入无法解决的困境。本文拟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重构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学中的场域理论为研究刑事证据提供了新视角和理论工具。对刑事证据进行社会学的研究,就是从关系的角度即群体的内在结构和内在关系来思考个体的特性,由此形成了刑事证据场域。"刑事证据场域"是由刑事证据及证明活动所引发的社会利益关系网络"场"以及刑事证明的环节、程序和规则所限定的"域",再加上相关主体的"惯习"这一主观的性情倾向系统构成,包括场域的主体、时间、空间、资本、程序和惯习六要素。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针对侦查机关违法侦查行为而创设的一种限制制度,其实现或排除程度是一国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两大目标博弈的结果.要真正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必须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性裁判体制,并从其主体、范围界定到举证责任分配、证明标准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2.
刑事错案在整个司法进程中均可能发生,但审判阶段发生的刑事错案危害最大。通过刑事错案防范机制来避免具体的错案理当是可行的。以案件在法院审理阶段的进程为对象,通过审理前阶段的严格审查受理案件和适时召开庭前会议,审理中阶段的严格贯彻执行法定证明标准,强化证据审查、逐步扩大证人、鉴定人出庭的适用范围以及通过庭审旁听、直播等监督审理,审理后开展案件评查和审务督查、判决书上网和加强审判管理机制等措施,对其中可能产生的错案因素进行梳理和探讨,以避免刑事错案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刑事错案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作为证明案件事实重要依据的证据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试从证据的角度,阐述证据对刑事错案形成的影响,包括证据与错案的关系,证据造成刑事错案的原因,证据对刑事错案造成影响的方式和具体的证据种类,以及证据对刑事错案造成的具体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减少或避免因证据出错而导致的刑事错案.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与司法的公正和权威。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是用证据证明与追究犯罪行为人刑事责任有关的一切需要证明的事实.研究证明对象对于查明案情,及时、公正的终结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逮捕措施的证据范围不仅包括证据要件,而且还包括罪责要件和社会危险性要件。逮捕措施的证明标准是证明逮捕措施必须达到的真实程度,是刑事司法实践所认可的以证据为基础来衡量逮捕措施施用与否的准则,也是在证明理想作用下的现实证明追求。逮捕措施的证明应当达到清晰且有说服力的证明标准。在以卷宗材料为中心的行政化书面审查过程中,逮捕措施的证明过程其实是流于形式的。逮捕措施的证明是否达到证明标准基本上依赖于案件承办人的内心判断,这种内心判断往往取决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政策需要以及追诉犯罪的职责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刑事司法公正的基本要求就是在结果上正确处理案件。其中,运用证据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则是前提和基础。而要准确认定案件事实,证明标准的确定和把握又是关键和核心。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刑事诉讼活动中的关键问题,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证明标准。而我国则将其笼统的规定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据此,笔者认为应从诉讼的不同阶段、责任主体适用和证明对象的适用性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确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不断曝出的刑事错案,不仅严重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也使司法公正受到质疑。刑事证明标准模糊、证据规则的不完善、"口供至上"错误观念以及取证手段的不合法,都是导致刑事错案发生的原因。因此,必须进一步从证据角度规范取证手段和证据的运用,完善刑事诉讼的相关制度,将错案遏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最终维护司法公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检察官办案制度的改革,制定刑事起诉证据标准显得十分的必要。从研究国内外证据制度出发,指出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起诉证据标准规定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刑事起诉证据的两个原则标准和具体操作标准。  相似文献   

19.
犯罪构成是刑法学的重要论题,刑事证明标准是刑事诉讼法学的热点问题,但两者并不是分立而没有关系的.犯罪构成要件是刑事证明标准确定的基础,犯罪构成要件体系的科学与否决定着刑事证明标准是否科学和明确,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的理论和实践充分展现了这一点.我国平面犯罪构成要件体系无法为证明标准的明确化提供实体法基础,应当采纳具有层次性的犯罪构成要件体系.  相似文献   

20.
犯罪明知是嫌疑人的内心状态,是难以用证据证明的.在司法实践中,对明知的认定大都根据客观实际情况予以推定.明知的推定有助于解决案件证明环节上的困难,有助于实现刑事司法的目的,对推动刑事司法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