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华是最擅长运用暴力叙述的当代作家之一,不警是被评论家们称为的转型之前还是之后,在他的作品里都能很明显地找出对死亡和暴力偏爱的痕迹。本文在这部被欲望包围着的充满荒诞味道的《兄弟》中去寻找暴力叙述,发现他对死亡和暴力叙述的不自觉地书写。因为《兄弟》中的暴力和死亡,巴经不再是对人性的一种拷问,也不再承担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但死亡和暴力依然屡屡出现,所以我们说,余华对死亡和暴力的叙述是一种不自觉的迷恋。  相似文献   

2.
被受争议的《兄弟》是余华首部长篇小说,擅长冷漠叙事和对暴力有特殊爱好的余华一如既往地运用其独特的方式为我们揭露现实的残酷与黑暗。本文结合作者的代表性作品,从小说的主题和叙述手段对《兄弟》进行深入解读,进一步剖析作品的艺术及余华的创作价值。  相似文献   

3.
被受争议的《兄弟》是余华首部长篇小说,擅长冷漠叙事和对暴力有特殊爱好的余华一如既往地运用其独特的方式为我们揭露现实的残酷与黑暗。本文结合作者的代表性作品,从小说的主题和叙述手段对《兄弟》进行深入解读,进一步剖析作品的艺术及余华的创作价值。  相似文献   

4.
余华小说对命运,尤其是悲剧命运的探讨和叙述很精彩,从他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中可以体味得到。同样是时命运的探讨,之前作品体现出的叙事风格到了《兄弟》之中却体现出重要的转换,从冷漠的写实主义转换成黑色幽默的运用,在平实的写实中熟练运用反讽技巧,以及整部作品体现出的寓言化特征,都使《兄弟》与余华此前的作品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5.
2005、2006年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上、下)相继出版以后引起很多的争论和非议。《兄弟》是余华一次远游后自我回溯的生命书写,他重新回到对  相似文献   

6.
余华在自己的小说中,一直坚持对于苦难的叙述,他的最新长篇小说《第七天》,同样对苦难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叙述.而在《第七天》中,作家余华另辟蹊径,同时建构了“现实世界”与“亡灵世界”,两个世界平行发展,互相照应.他正是通过“亡灵世界”的欢乐祥和来反衬“现实世界”的悲苦冷漠,这样的欢乐祥和,却正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相似文献   

7.
余华的新作《兄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文章以之为例,具体说明《兄弟》所体现的新变化,并结合余华前期作品,分析余华从先锋向传统的转型轨迹,并进而探讨其转型的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兄弟》是余华搁笔十年之后带给读者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它展示了余华在叙事领域的新探索。通过与余华之前发表的三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相比,可以从主题和风格两个方面来探讨《兄弟》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独特的童年经历、牙医经历和"文革"记忆,使余华内心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暴力情结。对于暴力的沉迷,使余华在告别先锋时代的暴力叙述后,又在长篇小说《兄弟》中,以超然物外的冷漠态度、冷静细腻的细节描写、多方位的叙述角度,开始了暴力言说,为读者呈上了一场暴力和杀戮的场景。  相似文献   

10.
《兄弟》是余华搁笔十年之后带给读者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它展示了余华在叙事领域的新探索。通过与余华之前发表的三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相比,可以从主题和风格两个方面来探讨《兄弟》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余华在其二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不断更新创作理念和叙述策略,但每个阶段的作品都充满了“狂欢”的精神和叙事特质,整体风格可总结为:八十年代的梦魇、九十年代的戏谑、2005年《兄弟》的魔幻。这些相似叙事特质背后隐藏着余华始终如一地以“狂欢”的思维方式和叙述策略再现客观现实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12.
余华以往的小说总是近乎偏执地迷恋于对暴力、灾难,尤其是对死亡的叙述。而其新作《兄弟》在叙述苦难、不幸的同时,更多地渗透了情感成分。作者开始从人性的角度来真正关切人生的艰难,不遗余力地表达爱这种  相似文献   

13.
2005、2006年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上、下)相继出版以后引起很多的争论和非议。《兄弟》是余华一次远游后自我回溯的生命书写,他重新回到对历史、时代的探询和追问之中,回归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关注现实,关注现实的种种变化,关注身体在现实和历史之间的巨大差异及其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余华的几部长篇小说,从《在细雨中呼喊》到《兄弟》中反复出现的"第二父亲"形象是对余华在强烈对峙冲突中建构正常父亲的形象的艺术追求,寄托着作者的理想.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后,余华不再满足于展示暴力、血腥和苦难,他将笔触深入民间,发现了民间的自足性,民间的那股朴茂的生命力自有其对抗消解苦难的方式。本文结合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和近作《兄弟》阐述作家对苦难人生进行消解的三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余华的小说从来都不回避现实,他常常以夸张、荒诞的方式展开对日常生活的叙述,从《兄弟》到《第七天》,作家游走在虚构和现实之间,逐步寻求从表现的真实到艺术的真实。在《第七天》中,通过对现实的想象性重建、艺术荒诞和真实荒诞的二重奏展现了一幅独特的现实与虚构交叉景观,实现了以虚构抵达现实,具有了更强烈的现实批判力度。  相似文献   

17.
对国民劣根性的关注是余华创作的一贯视角,《兄弟》也是如此。作者将两个时代进行平行叙述、相互比对,流露出对温情的崇尚,同时探求在现实欲望狂潮中当代中国人实现诗意栖居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余华后期的作品《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三部作品的解读,从震颤人心的主题、真实丰满的形象、质朴细腻的语言以及温暖人心的真情细节这四个方面来分析他后期作品中的感人因素。正是因为这四个方面的因素,使得余华后期作品中的平凡小人物拥有了感动人心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9.
作家声音     
正余华称文学源自叙述的力量上海文艺出版社日前推出余华最新杂文集《米兰讲座》,该书集结了他至今未曾出版的精彩随笔,包含其近年来对文学、生活和世界的洞见。余华在书中写道:"文学究竟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文学里有一种东西我是知道的,就是文学来自叙述,而叙述的力量是什么,我恰好知道一些,我就说说什么是叙述的力量。"余华举了西班牙作家哈维尔·马里亚斯的小说《如此苍白的心》中一个有关自杀的细节,还举了俄罗斯导演塔可夫斯基一本书中关于受伤的人的细节,以  相似文献   

20.
寻找苍茫中的星光——浅析余华的《兄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宁 《考试周刊》2009,(12):29-30
余华的《兄弟》受到评论界的褒贬评价.带来一片喧哗。就余华的创作风格和他的写作手法,我们要对《兄弟》有客观的看法,不要让批判的声音淹没了优秀作家的才华和信心。本文从文本的重复、深刻的“简单”、背后的启示等三个方面认识这部作品的辉煌之处,在苍茫中寻找那本应该真实的星光,发现文本的真正价值是影射了当今时代的特征和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