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赣南是客家先民的主要聚集地、中转站和客家民系的主要孕育地。生机盎然的赣南民间舞便是这个丰富的精神世界的绚丽折光。丑中见美的矮子步为赣南民间舞中的一大表演技巧。了解和掌握赣南采茶舞中"矮子步"的形成及风格特点,对促进和发展赣南民间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了赣南采茶舞蹈中"三绝"而来的三个经典舞蹈动作形态,即: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解析了赣南采茶舞蹈三绝的艺术特征和表演风格,并探析了其内在的文化渊源和特质。  相似文献   

3.
赣南采茶歌舞在南方有着很强的代表性,其在历史上有着非常顽强的生命力和极大的繁荣景象。赣南采茶歌舞和人们的生活很贴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许多表演内容和技巧都是起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也是一项值得我们不断发展不断弘扬的本土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赣南民歌的历史渊源,赣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及赣南客家人民独特的劳动生活习俗论述了赣南民歌的成因;从旋律韵味、调式调性、表演形式等角度论述了赣南民歌的主要特点。文中引用了赣南民歌中影响力较大的兴国山歌、采茶戏来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5.
赣南客家民间文化艺术以其古敦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为世人瞩目,特别是传统的灯彩艺术,是客家人欢庆喜日佳节常用的一种表演方式.赣南客家灯彩品种繁多、造型千姿百态,音乐旋律优美动听,舞蹈表演丰富多彩,锣鼓节奏铿锵有力,赣南客家人民把生活的情趣和对大自然的感悟都融进了灯彩中.赣南客家灯彩是赣南客家人的一项重要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凝聚了客家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客家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6.
赣南采茶舞是赣南的主要舞种之一,是在地方小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舞蹈表现形式,其综合保存了大量的民间歌舞,异彩纷呈,深受群众喜爱。独树一帜、别有风味的“单袖筒”是赣南采茶舞中的一大表演技巧。文章从“单袖筒”的形成、风格特点、发展创新以及今后的走向来加以论述,旨在弘扬客家文化,促进、发展和繁荣新时期的赣南民间舞蹈。  相似文献   

7.
赣南采茶舞是赣南的主要舞种之一,是在地方小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舞蹈表现形式,其综合保存了大量的民间歌舞,异彩纷呈,深受群众喜爱。独树一帜、别有风味的“单袖筒”是赣南采茶舞中的一大表演技巧。文章从“单袖筒”的形成、风格特点、发展创新以及今后的走向来加以论述,旨在弘扬客家文化,促进、发展和繁荣新时期的赣南民间舞蹈。  相似文献   

8.
蓝文  成宁  张宇俊 《林区教学》2011,(12):106-109
江西是采茶戏之乡,赣南采茶戏是赣南民间土生土长极具地方特色的剧种,也是采茶戏中“茶味”最浓的一种。(1)赣南采茶戏中的文化元素,重点阐述它的起源、沿革产生的影响。(2)赣南采茶戏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阐述采茶戏曲牌结构及歌舞结构、“衬词”、“行当”等特色。(3)赣南采茶戏教学实践及校本教材编写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最具特色的地方剧种之一,是在民间灯彩和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地方小戏,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本文介绍的是深受群众喜爱的赣南采茶戏传统剧目《钓拐》中的反丑刘二,他不仅体现了反丑人物表演的形态特征和赣南采茶戏中独具特色的"三绝"表演技艺,而且从美学角度看,刘二这一角色还体现了"化丑为美"的表演审美情趣。在民间素有"三角成戏,小丑当家"的说法,可见反丑人物在戏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赣南客家采茶戏处于"辉煌与没落并存"的状态,当前最大的困境是难以可持续发展。赣南客家采茶戏应回归草根市场,从本土艺术和地方艺术两个文化标签回归草根市场,这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发展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客家三脚采茶戏自大陆江西赣南传入至台湾后,随时代演进与观众品味,逐渐发展为客家改良戏与客家大戏,放眼台湾客家剧团当今的发展,唯有荣兴客家采茶剧团一枝独秀,而其它的客家戏团仍旧以宗教活动的演出为主,对于客家戏曲的演出仍然是以传统戏目与在外台的戏剧演出的模式为基本。本文以台湾大竹堑地区为研究区域,选择荣兴客家采茶剧团的客家大戏舞台剧演出《乙未丹心─吴汤兴》作为研究对象,从客家戏曲在台湾的演进、仪式与戏剧的关系、与此剧团的表演,来探讨客家戏团今日的发展,剧本意涵分析,以及表演方式、角色诠释、音乐与舞台设计。申论在当今全球化与资本主义旅游表演兴盛的21世纪前10年,为求生存,这个剧团加入现代剧场表演形式与元素,呈现台湾戏剧由简朴逐渐发展到精致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采茶舞是一种特有的民间舞蹈形式,尤其是赣南采茶舞最具代表性。想要在舞蹈表演和教学中对这种舞蹈形式产生全面的认识,必须要对其风格特点和艺术特征产生全面的了解,从根本上对这种民间舞蹈产生深刻认识。因而,在本文研究中对赣南采茶舞的风格性进行深入研究,分别从赣南采茶舞的风格特征、表演特征、审美特征入手,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赣南客家民间文化艺术以其古敦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为世人瞩目,特别是传统的灯彩艺术,是客家人欢庆喜日佳节常用的一种表演方式。赣南客家灯彩品种繁多、造型千姿百态,音乐旋律优美动听,舞蹈表演丰富多彩,锣鼓节奏铿锵有力,赣南客家人民把生活的情趣和对大自然的感悟都融进了灯彩中。  相似文献   

14.
赣南采茶戏作为赣南客家地区的代表性民间舞蹈已经进入高校民间舞课堂,如何以教学研究的形式将赣南采茶戏丑角以遵循教学规律和保护其原生态的艺术个性相提并论是十分重要的。从"二老艺人"出发,阐述了赣南采茶戏丑角的文化特性,主要论述了陈宾茂老艺人在赣南采茶戏丑角教学的内容,旨在探索请"二老艺人"走进高校民间舞课堂带来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作为"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四届"文华奖"等多项奖的得主,是一部融赣南红色文化、传统客家文化精华与当代创作理念、创作技法于一体的采茶歌舞剧典范之作。将从该剧的题材、主题、音乐、舞蹈、服饰、舞美等方面,探讨该剧的艺术特色及其在赣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客家舞蹈也面临着诸多的新情况.研究以赣南采茶舞“单袖筒”为例,在对“单袖筒”的成因以及所蕴含的文化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赣南采茶舞中“单袖筒”的文化资源与现代意识的融合发展.该研究对促进我国客家舞蹈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赣南客家灯彩民俗体育表演是一项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它来源于中原灯彩文化的传承,形成于节庆祭祀活动需要,是对生活和劳动场景动作的模仿.有只舞不唱和又舞又唱两大类十几种表演形式,具有灯具精美多样,音乐优美动听,舞姿粗狂柔美,造型壮观漂亮等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是赣南地区的文化主色调,广泛存在于当地多种艺术题材中。将红色文化融入赣南采茶戏中,既符合采茶戏的历史发展规律与现实需要,又有助于强化采茶戏的地域特色。在采茶戏与红色文化的结合过程中,一方面需注重对采茶戏传统曲牌唱腔、舞蹈表演等元素的继承创新,另一方面应汲取红色文化的优秀内涵,运用现代艺术手法,秉承寓教于戏的创作理念,弘扬红色精神,从而提升采茶戏的艺术性与思想性。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正月里,花里花朵开……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南康市逸夫小学的校园里总会弥漫着优美的采茶调,全体师生在操场上翩翩起舞,这边扇子花翻飞,那边矮子步跳起,真是令人目不暇接。赣南采茶戏被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  相似文献   

20.
赣南采茶戏走进校园活动目的是可以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土音乐与生活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既可以培养学生对赣南采茶戏曲的兴趣,又可以构筑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和发展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