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渔的《闲情偶寄》从现实生活出发,综合阐述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生活中不同层次的(生理、心理、文化和精神)审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独树一帜的生活美学观点。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李渔的生活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的,这一以人为本的美学思想特征奠定了李渔在中国生活美学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闲情偶寄》为主要依据,结合李渔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生活、思想和审美创造特点,阐述了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的三个重要特质:一、以人为本的生活审美观;二、在简朴实用中求雅;三、顺时而变,创新为美。并对其现实意义和个人的时代的局限性作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3.
“快乐哲人”李渔生活美学思想有三个重要特质: 以人为本的生活审美, 顺时而变的创新为美, 简朴实用的雅中求美。李渔的生活美学思想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但也有其个人和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李渔的<闲情偶寄>一书多处论及他的工艺美学思想和具体的工艺创作理论、方法,其中以居室、器玩两部所论居多.分析李渔的工艺观念,对于当下工艺创作仍有益处.  相似文献   

5.
李渔所处的时代虽然还没有"接受美学"的诞生,但李渔凭借对戏曲这种特殊文艺形式的独特理解以及对戏曲创作的切身体会,在《闲情偶寄.词曲部》中用他自己的方式阐释了300年后接受美学中所谓的"隐在读者"、"期待视野"、"审美距离"等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6.
李渔的《闲情偶寄》一书多处论及他的工艺美学思想和具体的工艺创作理论、方法,其中以居室、器玩两部所论居多。分析李渔的工艺观念,对于当下工艺创作仍有益处。  相似文献   

7.
李渔的服饰美学观主要集中在《闲情偶寄》的《声容部》中。他在服饰上提出的问题,丰富和深化了古典服饰美学。李渔的服饰美学观主要体现在修容、首饰和服装三个方面。从总体上说。李渔服饰美学的原则是:适度、自然、合谐。  相似文献   

8.
拜读了大师李渔的《闲情偶寄》,感受颇深,特别是重点研读了《居室部》和《器玩部》,深深体会、理解了李渔先生关于室内设计的美学思想。我认为李渔先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和谐,环境空间、装饰陈设、人,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喜剧美学史上,鲁迅攀越着一座新的高峰。他的文化视野的宏阔,理论发掘的深邃,固为清代的李渔不可企及,也令近代的王国维相形见绌。人们的美学观念和理论建树决不是什么“纯粹的思维”,而是由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所决定的。鲁迅处在中国现代社会思想发生激变、中西文化交流往纵深拓展的历史时期。他的喜剧观鲜明体现中西喜剧理论和创作的交汇、冲撞与融合,也生动地昭示他自成经纬地创立民族的现代喜剧美学的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渔提出的“结构第一”的戏曲结构主张是李渔戏曲美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李渔戏曲结构论的关学思想主要表现在:第一,戏曲艺术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第二,戏曲。是完整而有机的整体艺术;第三,戏曲是高度重视观众接受心理和审美心理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李渔和狄德罗分别是中西戏剧美学理论的主要代表。由于中西文化、社会、政治等因素,二者在戏剧美学理论体系上的建构各树一帜。李渔与狄德罗在戏剧美学思想上有诸多相通之处,如真实观、戏剧结构以及戏剧表演要求等。二者的美学思想在相通之外亦同中有异。探寻二者在戏剧美学上的异同,对于当今的戏剧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韩丽杰 《成才之路》2012,(6):13-I0008
《闲情偶寄》是清代戏曲家、小说家李渔所撰写的作品。全书从戏曲器玩到衣食住行,涉及到中国古代文化生活各个领域,是中国古代文化生活闲适悠乐精美细腻的浮世绘。这部作品集中论述了华夏民族对居住环境唯美适用的追求,反映出了作者的文学艺术修养和生活情趣。文章以《闲情偶寄·居室部》为线索,对李渔的美学思想加以分析,以期对现代文艺理论创新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3.
"新奇同质"的思想应当是李渔小说尚奇观中的核心思想.他本人自称他的小说作品"不效美妇一颦,不拾名流一唾,当世而目,为我一新".在李渔所创作的小说作品中,人物塑造呈现出一种既新又奇的特质,是"新奇同质"思想的外化.正是这种思想,才使得李渔小说显示出自己的独创性.而这正是李渔超出以往任何时代小说家或小说理论家的显著地方,也是他突出的艺术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李渔把“以心为乐”作为他养生的美学观,这既是李渔人生观的一种表现,又是他修心养性的方法。“以心为乐”的养生美学观中,包含着中国文化中许多传统的哲学思想,李渔既延承着前人的思想,又融会贯通,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掺和其中,因此形成了他独特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渔,字笠翁、谪凡,号笠翁,是一位伴随着明季黯然的余辉走上戏剧舞台、在清初论坛上颇具建树的戏剧理论家。他在周旋梨园之暇,清谈词曲演习之际,曾也说及器玩居家等实用美术领域,成为中国历史上鲜为人知的工艺美学思想家。本文拟就李渔  相似文献   

16.
作为明清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李渔的创作思想至今仍有一定的价值.李渔认为文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李渔强调文学虚构,对于虚构的作用、重要性与方法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李渔重视创作主体的作用,提出作家创作时应该"设身处地",并探讨了"心""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好看"和"耐看"是李渔戏剧的重要特色,也是其戏剧的美学追求.李渔戏剧的"好看",表现在角色丰富、情节曲折、故事奇特、语言俳谐等多个方面,具有浓郁的趣味性、娱乐性;李渔戏剧的"耐看",表现为立意具有新颖性、厚重性特点,能将人生真知灼见和生活智慧贯穿于剧作之中,给人以极大的启发性."好看"、"耐看"的戏剧理念,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为清初李渔赢得了丰厚的物质回报和广泛的社会赞誉,也为今人树立了可资借鉴的艺术标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8.
李渔是清初著名的文人,平生以小说、戏曲著称于世,尤以他的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记>享誉当时文坛.但人们很少关注他的词学思想.实际上,李渔是一位具有独特理论建树的词学家.  相似文献   

19.
李渔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戏曲家、小说家,他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市民的生活和愿望,《十二楼》是李渔较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被誉为“清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上乘之作”。《十二楼》的写作理想是“以风情之口述道德之意”,风情与道德的统一是李渔的追求。本文将对《十二楼》的风情现象和作者李渔的道学追求分别进行论述,试从这两方面对《十二楼》进行平面剖析,探讨如何从作品本身得出李渔用风情性的描述来表现他的道学思想的艺术特点,从而对《十二楼》的研究做出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邓以蛰指出中国绘画理论具有"画史即画学"的特点和民族特色,他的书画美学研究也始终贯穿着这个主导思想.他认为,历史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写照,艺术发展的历史也就是审美意识发展的历史.因此,他的书画美学思想,无论是范畴研究,还是理论结构的展开,都密切地结合艺术史的发展来论述,由此也构成了他自己美学思想的显著特色,在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领域里形成独特的研究方法,为我们确立了一种崭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