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春玲 《武当》2010,(2):27-28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来创造的一份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华武术拳派套路有近千种,名称五花八门,举凡天上人间飞禽走兽、仙佛罗汉,甚至抽象哲学名词皆可成为拳剑套路名称。诸如白鹤拳、黑虎拳、金狮拳、青龙剑、罗汉拳、大悲拳、八仙剑、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囊括古今,显示了中华武学深厚广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正>出拳类拳操为布衣拳五类基础招法之首,也是布衣拳的入门套路。布衣拳谱提出:“出拳类有三招,前腿拳、后腿拳、侧腿拳,以拳面而击,拳形有掼、立、勾四法”。在布衣拳里有“武以出拳霸天下”之说,话中的“出拳”指的就是出拳类拳操,可见出拳类训练在布衣拳中具有重要地位。更多出拳类招法也在摆掌类、运肘类、抖身类和抬腿类拳操中不断被组合运用。出拳类拳操动作名称有:抱拳起势、跪步勾拳、坐步立拳、扑步撩拳、侧步掼拳、上步勾立、退步掼拳、回拳收势。  相似文献   

3.
贵州黑虎拳是南派少林拳,广泛流行于与湖南、广西二省交界的黔东南地区。该拳短小精悍,实用性强,既防身又健身。由于该拳的拳论、拳理、拳谚分散在民间,没有完整的文字记载,故虽有拳理拳论,却未形成系统的文字资料。本文通过考察21位老拳师手中的资料,采用分套路总结,求同不存异,归类合并,保持原貌的方法,首次将民间资料汇总总结。并...  相似文献   

4.
赵善生  沙江  肖景民 《武当》2013,(8):47-48
汇极拳初创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历时七代单传。创拳人赵之枞,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油坊赵村人。赵文光先生是汇极拳第七代掌门人,与创拳人赵之枞先生系同村本家,现住济南市槐荫区匡山小区,现年79岁。他从九岁开始习武,曾经练过少林长拳、查拳、劈挂拳、埋伏拳等等,于13岁那年拜人汇极拳第六代传人赵清慕先生门下习练汇极拳。汇极拳拜师规矩十分严格,须先递拜师帖,住在老师家里习武练功,不是逢年过节不得回家,意在不许外传。赵文光先生拜师后,住在赵青慕先生的家中接受先生的言传身教,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历经五载,勤学苦练,终将汇极拳械及实战应用技法完全传  相似文献   

5.
<正>外家拳与内家拳都讲究练气。外家拳,或者说中国功夫,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内家拳讲究“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遍周身不稍滞”。人们有了一些疑问:外家拳的气和内家拳的气,是不是同一种气?这两种拳的练法是大相径庭的,那么内气在其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起作用?一.人体的气的生成人体之气,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气,饮食的水谷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脾胃和肺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生成。先天之气,即元气,是人体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气,由肾中先天之精化生,根于命门,  相似文献   

6.
张连生 《武当》2015,(2):16-17
大悲拳是中华武术宝库中具有极高健身养性价值和极强的技击威力的一大法宝,是中国武术文化同佛教文化相融会的一种密宗拳术。大悲拳拳姿端庄宁静、气势恢宏、身法舒展、变化多端、神妙无穷,对人的神志、脏腑、筋骨和肌肉均有全面的锻炼作用,是一套不可多得的以柔化为主、非常优秀的上乘功法。正因为大悲拳具有优异的健身养性效果,习练大悲拳的人越来越多。大悲拳不但包涵了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三种拳法,还包涵了大量的主要代表"北腿"的戳脚功夫,和易筋经、洗髓经和瑜伽的一部分功法。  相似文献   

7.
崩拳,形意拳、心意六合拳、大成拳等拳派的拳术技法之一。由于崩拳发力迅猛,动作隐蔽、直接。主要攻击对手胸腹部位,一般很难防御。十分适于街头巷战。这里介绍的是大成拳的崩拳技法。由于与现代搏击的接触,使得大成拳崩拳技法更适应现代搏击的格斗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上经常看到有些网友说自己练习的这种拳好,而还有些网友又说自己练习的那种拳好,并为此而相互发生争执,都在说自己的拳好,对方的拳不好。我自己也是个武术爱好者,看了很多的书和杂志,上网很多年,经常也见到有人说这个拳好,那个拳好。让旁人看了一会想学这个拳,一会又想学那个拳,满心以为只要自己学了,就一定能学好成为武林高手。这山望着那山高,望了那么多年,却始终没有任何成绩,光阴倒是浪费了不少。  相似文献   

9.
孙武军 《精武》2007,(6):18-19
内家拳这一名称最早出自宁波人黄宗羲之口,所见最早也是最权威的内家拳法也是宁波人黄百家所记;尤其是,说到内家拳必提的两位内家拳大师张松溪和王征南,都是宁波人。宁波古称四明,黄宗羲说,内家拳从张松溪传四明叶继  相似文献   

10.
格斗拳     
27.左贯拳左拳变掌向内格挡收至腰间,同时左拳收于腰间;上动不停,右拳向左圈打,左掌自外向内格挡,止于右腕侧(图1)。 28.右贯拳 两手自体前落至腰间,同时向后转体180°,变成右弓步。右贯拳同左贯拳,惟左右相反(图2)。 29.翻江手撩阴腿 左手回身劈拳,两脚蹬地向后转身由右弓步变成左弓步,同时右掌变拳,自身后由上向下劈出,左右拳动作不停,左拳劈出后架拳至头顶,右拳顺势收至腰间变成左弓步架拳(图3)。 上动不停左脚蹬地支撑,左脚架拳不变,右弹踢成左架右踢裆(图4)。 上动不停,右脚扣地,同时右拳从…  相似文献   

11.
黄晓琼 《精武》2008,(1):61-61
江西因有传统武术“字门拳、硬门拳、法门拳”而闻名,历代名人辈出,如赣江三条龙,字门拳代表郭子龙,法门拳代表朱子龙,硬门拳代表邓金龙,在清朝时声名远扬。  相似文献   

12.
吴剑锋 《武当》2013,(1):7-9
内家三拳,一般指形意拳、太极拳和八卦掌。以圆为基本特征的内家三拳,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圆运动风格,而且形成了一套圆运动理论拳法。虽然三拳在演练风格上各有特点,但拳理拳法同出一源,总离不开一个“圆”字。布学宽先生生前常说:“太极拳划圆,八卦掌走圆,形意拳打圆。如能三拳交替习练,用心体悟圆理,对健身有益,对技击有用,千万不要忽视。”  相似文献   

13.
八门拳     
八门拳,是广泛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厦和新疆的主要拳种之一。据拳谱记载,八门拳是清朝嘉庆年间燕山武术家常巴巴以宋、元遗技为蓝本,取觉远访白玉峰时所留拳技为素材,集诸家之长所创。它内容丰富,有基本功法、拳法、器械、对练套路。其拳势舒展大方、劲力浑厚、刚柔相济、动作灵活、  相似文献   

14.
邹强 《武当》2008,(7):53-53
太虚拳为武当内家拳种,由广东新会伍德文先生相传于世。 本拳与太极拳同源异流,其理均一,唯太虚主先天,太极主后天。太虚,即无极,阴阳未分,浑然鼓荡一气于其间。太虚拳就是根据宇宙河图洛书数理及其阴阳生化之机构造而成。  相似文献   

15.
拳经是指路明灯,学者根据拳经的指导思想练习,可少走弯路。编著拳经者也切实是高人,他的练功境界也切实达到了至高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才会理解一定程度的内容,说本层次的话。只有亲身体会达到其水平,能文能武方可得出正确的结论,没有亲身体验决不会写出拳经高论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拳经,研究拳经,在实践的模拟训练中掌握运用好拳经  相似文献   

16.
周至譓 《精武》2007,(12):15-17
本文作者自幼习武,师承岭南洪拳名家刘天佑,为"烂头何"一脉洪拳正宗嫡系传人,习武数十年,勤操不辍,拳艺日臻纯化,境界堪称一绝,现任广州市武协洪家拳会副会长,一级武术教练,在岭南武术界享有盛名。——编者  相似文献   

17.
南枝拳     
黄茂烈 《精武》2006,(7):18-19
南枝拳是南拳中一个出色的拳种,属后发制人的实战技法。据传,此拳出自南少林寺,为洪熙官所创,寺僧何岩曾学此拳。火烧少林寺时,何岩出走广东,至海陆丰碣石收徒传拳。陈南枝是何岩再传弟子,是门中成就最高之人。陈南枝(1847年-1925年),又名鉴山,为名震一时的技击高手。潮汕武坛和民众都佩服其功夫,公认其为“好手南枝师”,并称其所教的拳为南枝拳。  相似文献   

18.
秘宗拳     
秘宗拳虽名为少林派拳术,而实为内功拳。其特点与太极、形意、八卦无不相合。秘宗拳之真谛有诗云: 头顶颈挺舌舐腭,沉肩坠肘胸宜含。敛臀提肛膝微屈,气息相随丹田趋。本期开始连载的这套秘宗拳,俗称秘宗架或秘宗母拳。它即有徒手套路,又有器械套路,实为不可多得之拳术教材。  相似文献   

19.
李麟  朱卫华 《精武》2003,(4):38-39
“拳无绝招,拳无空招”是恩师在世时常谆谆告诫我们徒子的话,是“八仙门”拳艺的核心与灵魂。  相似文献   

20.
流行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一带的黑虎拳以拳架低矮、发力暴猛、招式奇特、内外兼修著称。'四红'拳指的是黑虎拳中的'朵红'者红'大红'里红'四路拳术,本文除介绍了贵州黑虎'四红'拳的拳谱外,还介绍了黑虎拳的练功方法——黑虎五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