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道教养生思想简论》和《再论我国道教养生思想》的基础上,作者以道教经典为依据,再对我国道教的内丹炼养、服食补养和房中卫生3类养生术的形成和指导思想以及主要方术进行剖析和论述,这样就使我国道教养生思想有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以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为代表的内家拳为例来探求内家拳拳法所蕴含的道教思想及道教养生文化,探求中国传统武术内家拳及道教养生文化之间的关系,启发和树立现代人正确的养生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3.
以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为代表的内家拳为例来探求内家拳拳法所蕴含的道教思想及道教养生文化,探求中国传统武术内家拳及道教养生文化之间的关系,启发和树立现代人正确的养生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4.
徐成文 《武当》2012,(11):50-51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汉族民间最为流行。这渊源于古代巫术和道家的学说,以春秋时代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为教祖,变化无穷的神,把《道德经》(传说为老子所著)奉为道教的经典。道教的道派不同,清规也不尽相同。如全真道教是不茹荤腥并禁止结婚的,而正一道派就允许结婚和吃荤。道教饮食习俗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剑父 《武当》2000,(7):65-66
早期道教 指汉末始创时期的道教。在道教史上,张陵、张衡的天师道,张修、张鲁的五斗米道,张角的太平道等,都定名为早期道教。早期道教创教的道首多为东汉社会上层流行的黄老道信徒。他们承传黄老道的一些长生仙方,以《太平经》的教义向社会下层布道,在灾疫流行的年代以符水在民间治病禳灾却祸,发展成大规模的民众道教结社。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化形态学的原理,对道教养生文化这一中国传统宝贵财富进行分析和总结,再进而以文化发展的规律提出道教养生现代化的策略,以促进道教养生的全新发展.文章分别从文化形态学关于物质、制度和价值三个层面对道教养生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和归纳,探讨道教养生现代化进程可行之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以佛教、道教内习武的史实记载为依据,对武术与佛教、道教开始融合的时期及融合的原因进行考析.两晋南北朝是佛教、道教大发展的时期,也是武术开始与二教融合的时期,由于佛教、道教和武术在社会各阶层的广泛传播,佛、道文化中求善思想与武术暴力性之间的矛盾,武术与两种宗教文化之间的自然影响与渗透等原因,武术与佛教、道教实现了融合.  相似文献   

8.
顾燕冲 《湖北体育科技》2014,(12):1094-1096
内家拳是中国武术与道教体系结合的产物,它在拳理技法等各方面都体现了道教的核心思想,尤其是道教的教理教义对内家拳的拳理核心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利用道教思想精华指导习练武术内家拳,有利于人们更好把握今生,长生久视,实现人生梦想;继承和发扬道教教理教义的精髓,对构建和谐社会,以"道"为核心,实践"道法自然"也有作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群力 《武当》2003,(1):26-28
一、武当武术养生特点 (1)武当武术养生的思想基础是重视今生武当武术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而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重人贵生”是道教的精义。道教对人生是  相似文献   

10.
余金宝 《收藏界》2012,(10):54-57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后汉时期(即公元一至二世纪)道教才得以真正产生。后来在三至四世纪也就是魏晋时期,由于印度佛教的传入,道教开始与佛教相互融合。唐宋为道教的兴盛时期,主要是因为得到上层阶级的扶持以及道教理论的日渐成熟。金代,道教曾一度被统治者视为  相似文献   

11.
汪兆辉 《武当》2008,(2):14-15
纯阳之道学,在晚唐五代之初的崛起,皆纯阳真人吕洞宾新兴道教所做的努力,使正统的道家及道教至秦汉以后,由鱼龙混杂,支离破碎之势,一跃而起,使耳目为之一新,故宋元明清以至现代千余年来,道宗内外无不敬奉尊崇纯阳祖师,视其为神仙,被元世宗尊封为“纯阳孚佑帝君”,实为中国道教史上之翘首。纯阳祖师在新兴道家与道教的同时,别具风格的创立了道宗拳法。  相似文献   

12.
《武当》2010,(5):F0002-F0002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神仙以济世度人为宗旨。故道教徒既信道德,又拜神仙。道教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中,其崇奉之神灵数量众多,但无一例外地都能从这块土壤中找到它的源头,例如静乐宫真武神信仰。  相似文献   

13.
第一节《河车功》法小考《河车功》法,为道教正宗法门,实为修真炼丹之基石。远在周朝时代,称为周天功,到了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养生法与佛教并流,方法上已有不少改进,道教“以身心”恩兼顾为主,称“性命双修”,佛家则以“炼心为主”,置身于度外。到唐代晚期,道教正宗传人,吕洞宾,钟离权,将周天功进化为《河车功》,并著有:  相似文献   

14.
武当武术源远流长震四海,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扬九州。2003年10月6日,我国第一部以武当山为背景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武当》在著名的道教圣地武当山开机拍摄。该剧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一代太极宗师张三丰的传奇故事,剧情曲折感人,环环相扣,以独到的武打设计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5.
“武当道教”具有一般道教共性的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显著的地方文化特色。它是以信仰、崇拜玄武为特色的文化形态。武当道教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神灵崇拜,其中也不乏动物神灵崇拜。这些动物神灵大都紧扣着武当道教玄武崇拜的中心主题,与武当道教玄武崇拜的中心主题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如龟神、蛇神、乌鸦神等等。 武术象形拳是以模仿某种动物或人物的日常生活形态或技击形态制成的拳术,具有象形制拳、仿形为艺、借形显意、神形兼备的特点。 从华佗的“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  相似文献   

16.
《武当》2010,(8):F0002-F0002
武当道教音乐是中国道教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简称武当道乐,是道教进行斋醮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道教音乐是道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具有烘托、渲染宗教气氛,增强信仰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神灵的崇敬。  相似文献   

17.
郭树璞 《武当》2009,(2):13-14
武当剑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敬仰,秘传于道教内千百余年,近些年才由道教走向社会,流传入民间。千百年来,武当道众以剑为信,精研剑术给武当剑注入了更加斑斓的色彩和深刻的内涵。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对武当剑的功理及修炼方法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武当》2008,(1):I0004-I0004
武当山道教太和武术院为一所独具道教特色的武院,传授武当太极、形意、八卦等数十种武当传统内家拳法及道教上乘修炼秘法,集养生、技击于一体,师资雄厚,由武当派第十四代衣钵传人、华山派第二十代上座弟子、中国道教学院首届学员史飞道长亲自传授,海外弟子云集,该武院常年向海内外招生,并收武当俗家弟子。  相似文献   

19.
尚儒彪 《武当》2009,(6):46-47
符咒,是道教符篆及咒语的合称,是道教的宗教活动,采用符咒治疗疾病,古即有之。从很多历史文献、道教文献、民间传说,以及现代的一些真实情况看,道教的“符咒治病术”确实有一定医疗效果。为避免是非,笔者虽掌握有较多文献资料和现实资料,一直未敢深涉研究。近来,笔者有幸拜读了厦门大学盖建民教授所著的《道教医学》一书中《道教符咒治病术的医学底蕴》一文后,很受启发。故将自己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部分病例之真实情况,介绍给有道贤德之士,望赐教真言。  相似文献   

20.
王金安 《武当》2007,(2):25-25
道教圣地武当山历史悠久,几千年的道教教派活动为武当山植入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武当武术与武当道教音乐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据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与时俱进,加速发展,丹江口市宗教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