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严志清 《收藏》2014,(8):89-89
民谚曰:"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于是,人们便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喝雄黄酒、插艾草、挂菖蒲,给孩子系五色丝绳,戴驱除五毒的肚兜,缝制装有香料的荷包等,以图驱邪辟恶,祈求平安。民俗中也有给孩子佩戴"五毒花钱"的习俗。笔者曾见过一枚十分精美的"驱邪辟恶"五毒花钱,直径50毫米,厚2.8毫米(见图)。  相似文献   

2.
董大勇 《收藏界》2012,(5):67-70
1、“当百千当万千”花钱(图1)笔者曾见与此钱相同的实物,方穿六出,有缺角。 2,“天下太平”北周处斩蛟花钱(图2)笔者曾见两枚折十高浮雕周处斩蛟(背仙道人物)大花钱,图案极为生动,蛟龙出水扑面而起,张牙舞爪,人物较小然挥剑而迎毫无惧色,气势磅礴,钱圆形,圆穿,当为隋唐以前之物。  相似文献   

3.
顾欣 《收藏》2006,(4):103-103
花钱门类洋洋大观,绚丽多彩,寓意深广。作为一个载体,它所赋予有关于中华民族的民俗民风、神话传说、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涵,几乎无所不包。其中不少深刻的寓意令人玩味无穷。面文为“鼎甲蝉联”、背文有“连科”与鼎霹(jiǎ)图案的吉语大花钱即是其中之翘楚。  相似文献   

4.
周小丽 《收藏》2020,(4):77-77
每逢农历五月,酷暑将临,瘟疫毒虫滋生,老话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古时候,端午被人们认为是"毒日""恶日"。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一定要用各种方法驱除五毒之害。这些风俗长期在民间流传,因此才有了采药、沐兰汤、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插艾蒿、饮蒲酒、制凉茶等各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除此之外,古人还会佩戴各种特殊不同的花钱,以期达到祛除五毒祈求平安幸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五”或“端阳”节。端.即开始的意思。按地支顺序推算,一年中的第5月正是“午月”,而每个月里都有三个五日,头一个5日就是端五。唐朝时,因唐玄宗生于8月5日,为避“五”字讳,宰相宋憬提议,将“端五”改成了“端午”。又因古人常把“午时”称作“阳辰”,于是端午又称为“端阳”。  相似文献   

6.
宋康年 《收藏》2010,(2):147-147
中国古代花钱其钱文和纹饰虽有繁简,但内涵富有哲理,能真实地反映出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宗教观、艺术观、民俗观等。如“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在旧时学子心目中始终根深蒂固。他们认为人生发展的唯一道路,只有耐住寒窗苦读、科举考中,才能获得金榜题名,乃至高官厚禄。这枚清代所铸“状元及第”背穿上“福”字和穿下鹿纹大花钱,就是这类题材在花钱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顾欣 《收藏》2006,(10):108-108
笔者藏有一枚大花钱,铜质青白,直径4.2厘米。其面文楷书直读“一生谨慎”,钱文书法颇具功力,背图为三国人物诸葛亮,荟服纶巾,手执羽扇,侧身作仰天笑谈状,人物形象极为传神(见图)。  相似文献   

8.
陈晓友 《收藏》2012,(11):86-87
古代花钱和银饰是历代民俗及时尚的缩影,有“铜雕”“银画”之美称。人们佩带这类符合自己愿望的吉祥图文饰品,是希望自己万事如意。  相似文献   

9.
王军  苏诚安 《收藏》2009,(6):120-121
花钱以其较高的艺术价值,丰富吉祥的内涵,以及和古钱千丝万缕的关系,成为中国古代民俗文物中的一个独特的板块。花钱中的字文图案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称其为古代袖珍“铜版画”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10.
“无敌战车”(先负)“五毒教主”1(2000年弈于网吧)五六炮对屏风马 张东升,河南省三门峡市 80805部队指导员,多次获得三 门峡市象棋比赛冠亚军,网名 “五毒教主”1(28级),颇具实 力。 作者自评值班医生 1、炮二平五马8进7 这是深夜的激战。当时我的一位棋友(比我差一先)替我下了三盘,结果两负一和,总分输给无敌战车,这是我小憩醒来后扳回的一局。 2、马二进三马2进33、车一平二车9平8 4、兵三进一卒3进15、马八进九卒1进1 6、炮八平六…… 此时平仕角炮已很少见,一般多走炮八平七,车1平2,…  相似文献   

11.
龙泉 《收藏界》2013,(1):72-73
一、民国三年交通银行“五元”券上的“此票不买日贷”戳记 “此票不买目货”票券,是民国三年交通银行发行的火车图案,加盖“天津”的五元券,后盖上三枚“此票不买日货”戳记的货币。分别是:正面中间右侧竖排“此票不买日货”,左侧六字分右左竖排,每排三字“此票不买日货”,背面中间位置戳记与正面左侧戳记同(见图1、图2)。  相似文献   

12.
吴志光  李蔼明 《收藏》2007,(7):166-167
偶得一银锭形有穿铜牌,正面铭阳文“金壹两”、阴文“南部马市”,背面铭阳文“天明六年秋九月”及“此通货于伪造者从椗处严罚者也,马役所”(图1)。此牌被列入《中国花钱图录》(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9月版,663页),并定为“昭和年间铸,日本臆造币”。对此笔者甚为困惑:日本确有“天明六年”,但此时该国有否称作马市的市场形式?即使有,  相似文献   

13.
《端午节》(2001-10T) 色调用得好 票图以白色为底,以红、黄、绿三色为主色调,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有着一定的视觉冲击力。“赛龙舟”和“避五毒”两图很好地表现了邮票主题,而“包粽子”一图则过于抽象,作为主要内容的粽子不突出。  相似文献   

14.
宋康年 《收藏》2014,(8):88-88
古代的厌胜钱又名花钱,其形状甚多,有方孔圆形、圆孔圆形、八角形、菱形、葵花形、葫芦形等,其纹饰图案也是异彩纷呈,不胜枚举。笔者介绍的这枚孝子图挂花钱,属于民俗文化中的异形花钱之一种(见图)。该钱呈葫芦形,上端云头有一小穿孔,便于系绳佩挂,亦称"挂花"钱。  相似文献   

15.
三、央馆活字典陆林与死五毒童仁富。在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班里,有两人被众位同仁戏称为一“死”一“活”——所谓“死”者乃“死五毒”童仁富,而“活”者则为“活字典”陆林。  相似文献   

16.
杨爱存 《收藏》2008,(9):109-109
笔者于2007年夏季在辽宁某地农村购得一枚“康熙重宝”背双龙纹“宝泉”大花钱,其直径60毫米,穿径8.6毫米,边厚3.4毫米,重66.9克(见图)。该钱铜质精良,色泽金黄,包浆熟旧。面文“康熙重宝”四字为宋体楷书,凝重端庄,“熙”字写法与常见行用钱有别,左边不带竖画,同俗称“罗汉钱”中的熙字写法一致。传说罗汉钱是为庆祝康熙皇帝六十寿辰而铸,当时被称作“万寿钱”,故此双龙纹大花钱亦有祝寿钱之说。  相似文献   

17.
(三)永宁加盖 上海中华书局印刷厂加盖,面值0.5分至100元,全组共29种(表4),其排版格式除036与大业加盖02相同,为方体字外,其余都以本厂特制的四个五号楷体字排成方阵,中间下方植五号阿拉伯数字(图15),浇版印刷。略与三一加盖相似,但“圆”字呈狭长形;角数面值票的阿拉伯数值字体较大,“角”字腹中的“土”部与左撇、右竖都不连接(图16)。  相似文献   

18.
(二)走动帅(将)应将后,产生的“杀”,为“闲”。 此前,走动帅(将)应将后,产生的“杀”,除“自毙”外,按“杀”判处。如图1是1985年美国三藩市李树明与杰克逊弈战至残局形成的待判局面。红方帅五平四,能够于下一着后车进八,将5进1,前车平五,士6进5,车五退一,将死黑方,是“杀”。  相似文献   

19.
党顺民 《收藏》2012,(7):99-100
最近,笔者在西安古玩城发现一张“同益官钱局”银元票(图1),为最新面世之品。该银元票由黄、绿、黑三色套印,票面长137。5毫米,宽93毫米,票面编号为“力字第柒伍号”,发行时间为“中华民国拾三年十月五日”。银票四周角各有一圆形框,内有“1”字标识。其中编号中的“力、柒伍”和年份中的“三、十、五”为手写,其余内容为印刷而...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20,(8)
正在清代民俗花钱中,有一种吉语挂花钱,上面的诗文古句多与当时的科举制度有关,其图案造型也是大气、生动,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民俗风貌与传统文化内涵。这种吉语挂花钱(图1),一般上下通高58毫米左右,钱形直径42毫米左右,重25克左右。其工艺精湛,铜质精良,字口清晰,图案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挂花钱上有诗文古句及图案,正面文字为"一色杏花红十里,状元归去马如飞",题曰"古句"。背面图案是魁星,俗称"文曲星",髡发袒胸、跣足露臂,一手捧斗,一手执笔,立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