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唐代秘戏钱     
金长宝 《收藏》2013,(11):101-101
笔者对古代花钱十分珍爱,在这些花钱上,有的铭铸着喜庆祝福的吉语,有的镌刻着精美繁复的花纹。另外。还有一种花钱雕刻着人们羞于启齿的房事情景,被称为“秘戏钱”。因秘戏钱为古人祈求多子多孙的压胜品,涉及房事,也叫“合欢钱”,俗称“春钱”“春宫钱”或“避火钱”。  相似文献   

2.
在清代,吉语钱广为流行,不仅宫廷和官方铸钱局铸造,民间作坊也铸造,而且钱面、钱背上的吉语五花八门。如今能够见到的这些传世吉语钱,比较普遍的是钱面为吉祥图案,钱背为吉语,也有钱面、钱背都是吉语的。不过,笔者从  相似文献   

3.
中国花钱的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千姿百态,其中吉语类花钱更是深受民间喜爱。吉语钱,也称口彩钱,历代官炉、民铸均有,其品种极多,如开炉钱、万寿钱、祝圣钱、包袱钱等都属其范畴。其形状各异,有圆形、椭圆形、六边形及异形等;材质多样,有金、银、铜、锡等,其中铜质最为常见。吉语钱上常铸有"天下太平""万寿无疆""大富大贵""出入通泰"等字样,或一面为图案,一面为吉语文字等。也有吉语文图同在一  相似文献   

4.
程思明 《收藏》2013,(2):103-103
吉语花钱是铸有吉祥祝词的非流通钱币,民间又称其为“口彩钱”。形制大多为方孔圆钱,常见的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寿康宁”“平安吉庆”“福禄寿喜”“加官进禄”“福禄双全”“五福双全…‘五子登科”“驱邪降福”等,体现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古代民间风尚和习俗。  相似文献   

5.
樊中其 《收藏界》2012,(6):76-76
笔者热爱中国古钱币文化艺术,在古钱币收藏研究的同时,也收藏一些珍贵的古代吉语大花钱。有:"福禄寿"吉语大花钱、"长命富贵"八卦钱、"龟鹤齐寿"大花钱等等。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0,(8):28-28
“长命富贵”吉语花钱品种很多,约有几十种,并不稀奇,但正面“长命富贵”,背面“水波纹”,直径6厘米的明代大花钱您见过吗?笔者收藏花钱数十年,藏品近千,也是首次遇到,当时眼前一亮,直觉告诉我这是枚好钱。  相似文献   

7.
正吉语钱,历代官炉、民间均有铸造,品种极多,内涵丰富,是民俗民风的缩影,代表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收集、研究这些铸造精良、文图优美的吉语花钱,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民俗文化。清代二十四福寿吉语花钱(见图),直径48毫米,厚2.7毫米。品相精良,古朴雅致,蕴含福寿绵长的良好愿望,是清代花钱中的上品。其钱文字体变化多端,书法优美。从这类吉语花钱字数上来说,其正背的"福""寿"二字  相似文献   

8.
程正航 《收藏》2006,(9):90-90
在封建社会,“万岁”之称只能用于九五之尊的帝王,“皇帝万岁”吉语钱无疑是封建社会臣民对帝王顶礼膜拜的产物。据《事物纪原》载:“盖七国时,众所喜庆于君者,皆呼万岁。秦汉以来,臣下对见于君、拜恩庆贺,率以为常。”  相似文献   

9.
钱币二品     
光绪通宝背天下太平年号吉语钱赏析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为了庆祝皇帝登极,宫廷喜寿,由官局铸造了一些流通年号的吉语钱,馈赠有关人士,以作纪念,其铸额极其有限。光绪通宝背天下太平吉语钱币,是新皇和臣民的共同愿望,吉语祝辞,故得以用之。以取吉祥或以示庆贺。纵观是币(如图),正面书光绪通宝四字,读序为上下右左,以回纹图饰环绕币缘一周;背  相似文献   

10.
马良 《收藏界》2011,(8):72-72
驺虞即传说中的古代仁兽,在王道化行、四海升平的时代出现(见于《诗·召南》篇)。 峙与相通,有预备储备之义。《诗·周颂·臣工》中""乃钱的简化。二词连在一起,可解释为千载盛世在王道的统治下,百姓们准备好了农具,勤力耕作的意思。因此“驺虞峙钱”是一种带有十分吉祥性质的吉语厌胜钱。  相似文献   

11.
古代花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是古钱币系列中一个独特的品类。就其品种而言,花钱最走红的是宫钱和秘戏钱,其次为人物钱、吉语钱、庙宇钱、上梁钱和钱文钱等。收集、研究这些铸造精良、文图优美、内涵丰富的花钱,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冯馨郴 《收藏》2015,(3):98-99
花钱种类繁多,大小不一,或图文并茂,或有文无图,或有图无文。花钱的文字图案极为丰富多彩,有宗教祖训、神话典故、乡土风俗、爱情婚姻、动物花卉、十二生肖、民间传说、吉语祝辞等,可谓包罗万象,琳琅满目。吉语钱是花钱中的主要分支,是最多的花钱种类,反映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主要用于纪念、馈赠、励志、娱乐等。吉语钱主要表现这样几个主题,即:福、禄、寿、喜、财。表现方式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经典警语、借用谐音以及口口相传的吉祥话儿等。其目的就是祈福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一位钱币收藏爱好者转让给笔者一枚"地不爱宝"吉语钱(见图)。此钱为传世品,虽经多人随身携带和抚摸,钱面、钱背磨损严重,但文字、图案还算清楚,而且保存完好,老旧包浆也自然。  相似文献   

14.
厌胜钱,亦名压胜、押胜钱,俗称花钱。追溯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自汉以来,就有铸造。它是我国古代钱币长河中一条重要支流。这枚顺风大吉纹厌胜钱,就是具有典型性的吉语钱。该钱,质地黄铜,圆形、圆穿、阔缘,直径4.7厘米,  相似文献   

15.
程思明 《收藏》2014,(7):120-120
清代川炉所铸花钱素以铸工精湛和工艺独到而闻名,其中以祈求多子多福为题材的吉语花钱更因其寓意吉祥、书法精美而备受藏家的青睐。笔者收藏的这枚"五男二女"合背吉语花钱(见图),直径25.5毫米,厚1.5毫米,正背两面均书有"五男二女"楷书字样,书法隽秀俊朗,颇具功底;铸工精湛,铜质细腻,形制规范,包浆熟旧,且穿口干净利落,与同时期川炉花钱铸造工艺特征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6.
邹桂山 《收藏界》2011,(7):78-79
我国古代金银钱币,就至今出土和被发现的情况来看,其品种、类别、数量较多。在钱币面文方面,有历代的年号钱、厌胜钱、吉语钱、花钱;在币值方面,有小平钱、折二、折三至折十各种不同形态的大小钱。金银币的材质当然都是以金银为主,但这些金银币的金银含量却各有不同,也较为复杂。下面就金银币材质含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的民俗钱中,有种祝颂家庭的民俗钱。这类钱,多以"平安兴旺"、"子孙贤孝"、"合家欢喜"等吉语祝颂家庭美好吉祥。近日,笔者获得一枚异形民俗钱(如图)。钱径6厘米,双面钱文。正书"诗书教子、忠孝传家";背书"积金非宝、壹艺遗业",钱文楷体。此钱铜质精良,铸工讲  相似文献   

18.
刘盛会 《收藏界》2010,(5):82-83
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为了庆祝皇帝登极,宫廷喜寿,由官局铸造了一些流通年号的吉语钱,馈赠有关人士,以作纪念,其铸额极其有限。"光绪通宝"背"天下太平"吉语钱币,是新皇和臣民的共同愿望,吉语祝辞,故得以用之。以取吉祥或以示庆贺。纵观是币(如图),正面书"光绪通宝"四字,读序为上下右左,以"回"纹图饰环绕币缘一周;背  相似文献   

19.
可人的花钱     
覃福香 《收藏》2016,(5):90
正"花钱"是"厌胜钱"的俗称。它不是流通货币,正面有文字和各种吉祥语,背面则有各种图案。自汉代以来花钱即有铸造,其款式种类多样。吉语花钱的钱文都是吉祥祝福的语汇,多用于社会交往、传递感情,寄托除凶辟邪的良好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反映了古代的民间风尚和习俗。是品吉语花钱(图1),直径44.3毫米,厚2.3毫米。圆形圆孔,清  相似文献   

20.
程思明 《收藏》2013,(3):103
吉语花钱是铸有吉祥祝词的非流通钱币,民间又称其为"口彩钱"。形制大多为方孔圆钱,常见的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寿康宁""平安吉庆""福禄寿喜""加官进禄""福禄双全""五福双全""五子登科""驱邪降福"等,体现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古代民间风尚和习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