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至柳永而为一变,自苏轼又为一变。苏轼称柳词“不减唐人高处”,并且自己不曾弃“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开豪放词风,“新天下人耳目”。本文从词中人格、自我意识、画面境界三个方面论述了柳苏的传承关系和对宋词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词在初级阶段和民间阶段 ,题材广泛。晚唐五代的“花间派”,把词带进了“艳科”的窄胡同里。宋人视《花间集》为词的鼻祖 ,作词多以“花间”为宗 ,论词多以“花间”为准。北宋苏轼 ,把诗文革新运动精神带到词里 ,还之以本色。南宋辛弃疾继之把苏轼建立起来的词风推到高峰。明清人受宋词和词论的影响 ,视婉约词为“正宗”,豪放词为“别格”。笔者认为婉约词有许多质量高的佳作 ,豪放词亦不乏思想性、艺术性皆高的优秀篇章 ,婉约和豪放是词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苏轼是宋代词坛的一位大家。他的词的创作体现了一位大家兼容具范的创作风貌,豪放者有之,婉约者有之,豪放者大开异境,婉约者缘情而绮靡,他的词风是阳刚阴柔双美兼具,不可偏废。苏轼词风的形成,是他的文艺创作思想和人生经历、学养、襟抱的艺术折射。  相似文献   

4.
温婉背后的豪情——试论柳永的豪放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以婉约为宗,柳永是继《花间集》后的又一位婉约词人,虽然其作品以婉约词著称,却有不少词带有豪放色彩。柳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崭新的艺术形式和接近生活的内容在宋词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继往开来的作用。他那婉约中的豪放之作有对社会历史和人生发出的感叹,也有对开阔壮观、兴象高远的景色的描写,更有对宦游生活的厌倦情绪,这些都是气象恢弘之作。这一批气势阔大、思想深沉、颇具阳刚之美的词作,可以说是开了豪放词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初读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1986年12月第1版,江苏古籍出版社),就发现其中所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自己初中时所学的在字句上有所不同,也与高中课本所学内容不同。这种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提要·东坡词提要》云:“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故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废。”这段话不仅写出了柳永、苏轼、辛弃疾对宋词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北宋词人苏轼真正把词从花前月下的“艳科”中解放出来,创造性地以诗为词,同时又改变了词“俗媚”的境界,开创了抒写豪情壮志、具有英雄本色的豪放词风.为宋词发展带来了第一次巨变。本文主要介绍了苏轼豪放词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豪放词由北宋苏轼所开创,南宋辛弃疾将其推向高峰,它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题材广阔、情感豪迈奔放、意境深远宏阔、抒情酣畅淋漓。就豪放词来说,"阳刚之美"是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提起苏轼,就会让人联想到豪放词派。苏轼的文学创作成就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相比其散文与诗歌,词的创作成就更大。苏轼对传统词风的突破,对宋词乃至作词史的发展确实做出了永不可没的贡献。在本文中,笔者将从词的发展、苏轼对传统词风突破的表现及其原因三个方面,粗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0.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史上,有豪放派与婉约派之分,当提到豪放派时,我们会不由自主想到两个人苏轼与辛弃疾,他们是豪放派的大家,都满怀慷慨豪迈的情怀,奔放热烈的情感,开创并奠定了豪放词派,树立了他们在宋词历史上的地位,大大推动了宋词的发展,后人称他们二者为“苏辛”。二者作为豪放派的代表,都有着很高的造诣,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准,在词坛上独树一帜,生活在北宋时期的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生活在南宋时期的辛弃疾则奠定了豪放词派,宋词在前仆后继的推动之下达到顶峰,但是两位词人由于生活的时代背景,性格特点,人生经历等的不同,豪放词的风格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将主要探讨和分析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词风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宋词在他手中达到了高峰。他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进而成为北宋词坛的革新家。他开创了豪放词风,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打破艳词独霸词坛的局面.确定了豪放词在词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但纵观《东坡乐府》中编存的三百首词。我们发现,严格意义上的豪放之作仅占极少数.东坡词绝大多数仍是明丽清新的婉约词。当然,  相似文献   

12.
关于苏轼的词风,历来说法不一。但从古至今,很多学者皆认为苏轼是豪放派词人。其实问题并非那么简单,本文从苏轼对词的认识着手,系统地分析了苏轼的豪放词、婉约词,从而得出苏轼是多种词风兼具的词人,以求人们对苏轼的词有一个全面的、崭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丁雪艳 《学语文》2014,(1):51-52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初读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1986年12月第l版,江苏古籍出版社),就发现其中所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自己初中时所学的在字句上有所不同,也与高中课本所学内容不同。这种版本不同、文字有别的情况,一是因诗人自己修改——“新诗改罢常自吟”,经过推敲后,诗人把诗词中一些不甚妥帖的词儿换了.  相似文献   

14.
宋代词人张炎以其词和词学理论《词源》著称于世,他是一位诗画兼擅的文人,他的词常常借助绘画的技巧,给人以绘画关的享受。本文主要从绘画技法中的布局技巧、色彩美、意境这几个方面来论述他词作的绘画美。  相似文献   

15.
宋代词人张炎以其词和词学理论《词源》著称于世,他是一位诗画兼擅的文人,他的词常常借助绘画的技巧,给人以绘画美的享受。本文主要从绘画技法中的布局技巧、色彩美、意境这几个方面来论述他词作的绘画美。  相似文献   

16.
《乐府雅词》成书于南宋初年,是现存最早的宋词选集。通过对这部词集的择词标准以及思想内容和审美追求等方面的分析,可见其集中体现了宋词发展到南宋时出现的新变,形成一种时代的词风--南宋词风,因此颇具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词史上“苏辛”并称,主要是源于他们共同扩大了词的题材,深化提高了词的内蕴,尤其在追求阳刚之美的词风这一点上,他们更是一脉相承。同时,人们也常以苏“旷”辛“豪”来评论其词风及思想性格的差异。然而,细心的读者不难从二者对陶潜的认识、学习中发现,苏轼的旷达实际上是一种并不厌世的透彻的悲观,辛弃疾豪放的背后则隐藏着深刻的无聊,只不过此无聊是一种伟大的不满足,它催促人从事不断地创造。  相似文献   

18.
付婧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4):122-124
《江城子》这一词调起源于晚唐五代,在晚唐五代还未定型。到了苏轼手中达到成熟定型,繁盛于北宋。苏轼的《江城子·记梦》和《江城子·密州出猎》开创一代词风,引起后代乃至于同时代人的追和,整个宋代留下了将近二百首《江城子》词。衰落于金元,金元时这一词调表现范围进一步扩大,有近三分之一《江城子》词是道士所创作,内容与道教有关。总的说来,《江城子》这一词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声情特征,可用来写不同的情感体验,表现出此词调表达感情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9.
苏轼以其风貌崭新的婉约词对传统婉约词风进行了大胆的析。他变传统婉约词的“以俗为美”为“以雅为美”,淡化、内化了以艳为美的婉约词风;他以诗为词,使词由类型化到个性化,给传统婉约词注入了活力和生产。苏词既继承了晚唐以来婉约词委婉抒情的写作技巧,又对其进行刷新,从而挽救了婉约词每况愈下的词风。  相似文献   

20.
正《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豪放词风趋向成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现行"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鲁教版"初中教材经典篇目。这首词风格独特,难度适中,是一线教师上展示课时常选择的篇目。翻检近十余年来的研究论文,笔者发现教师教法五花八门,学术界的研究视角与实践者的教学视角不在一个平面上,且两个层面没有交集点。因此有必要研究文献,以深入探讨。一、2000年至今学术界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研究的内容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