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伟琴 《课外阅读》2010,(11):178-179
z于P.3451残卷变丈中的“尚书”及其篇名,1937年孙楷第先生在《敦煌写本(张淮深变文)跋》中认为“尚书”指张淮深,并拟变文名为《张淮深变文》。之后,王重民先生的《敦煌变文集》、潘重归先生编的《敦煌变文集新书》、项楚先生《敦煌变文选注》及其增订本、黄征先生、张涌泉先生校的《敦煌变文校注》等都沿用了孙先生的看法。笔者在对P.3451残卷歌颂对象考证的基础上认为P.3451残卷变文的“尚书”应为两个一一张议潮和张淮深,其篇名似应为《河西节度使张尚书变文》。  相似文献   

2.
《下女夫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以往的认识与检讨敦煌遗书中的《下女夫词》,早经刘复先生收入《敦煌掇琐》,王重民先生又根据六个抄本予以校录,收入《敦煌变文集》(上集).关于《下女夫词》的性质,《敦煌变文集》编者判断为对话体故事变文.王重民先生在《敦煌变文研究》一文中把《下女夫词》列为对话体变文的第七篇,并且说《燕子赋》、《茶酒论》和《下女夫词》是  相似文献   

3.
《敦煌变文集》中的《破魔变文》、《降魔变文一卷》、《难陀出家缘起》三篇,由王重民先生校录;《祗园因由记》,由王庆菽先生校录。《敦煌变文集》出版后,徐震堮、蒋礼鸿诸先生又加补校,项楚先生亦作《〈破魔变文〉补校》、《〈降魔变文〉补校》。望洋兴叹之余,不避效颦之讥;若少有拾遗补阙之劳,则足以自慰。下《敦煌变文集》引文仅标页码。凡无异议之原校,迳引改后文字;为利排印,原繁体、异体、俗写、别字一律改为通行汉字;改竖排为横排后,专名号等,相应省略。称引诸家校勘简称“某校”,出处附文末。  相似文献   

4.
读变枝谈     
余读《敦煌变文集》。释集中各篇词义,为《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余所笺记,缀为此篇,凡校文、释义、正读、广异闻者皆入之,颜曰读变枝谈。枝者,谓《通释》之旁枝也。每条各记《变文集》页数,便寻检也。读变文者或有取焉。伍子胥变文  相似文献   

5.
王重民等先生校录的《敦煌变文集》问世以来,时有方家为之补充校正,对于阅读原文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由于变文没有更多更好的本子,故绝大多数校补  相似文献   

6.
王重民、王庆菽、向达、周一良、启功、曾毅公六位先生轮校编成的《敦煌变文集》,给敦煌变文的研读开拓了大道通途。但变文难读,待校之处仍多。徐震堮、蒋礼鸿、郭在贻、项楚诸先生续加补校,成果辉煌。然未竞处仍存。谨以《维摩诘经讲经文》五篇  相似文献   

7.
载于《敦煌变文集》中的《太子成道经一卷》、《太子成道变文》四篇、《八相变》、《妙法莲华经讲经文》(P.2133),均由王庆菽先生主校,另一篇《妙法莲华经讲经文》(P.2305)由王重民先生主校。《变文集》出版后,续有徐震堮,蒋礼鸿、项楚、郭在贻、袁宾诸先生对上述篇目于以补校。偶有未竟,笔者亦为之拾遗若干。下引《敦煌变文集》原文仅标明页码,凡无异议之原校径引改后文字,引诸家校勘省称“某校”,出处见文末。  相似文献   

8.
对原作进行校勘以求真貌,是敦煌变文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如果这个基础不坚实,也就是说如果研究对象失真,那么由此出发的研究就很难有严密的科学性,在这种基础上建立的科学大厦,无论外表如何华丽,终究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王重民等先生编校的《敦煌变文集》(以下简称《变文集》)自1957年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欢迎,但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局限,该书在校录方面错误甚多,据不完全统计约在万条以上,从《变文集》出版至今,有关的商榷、补校论文(著作)已达120余篇(种)之多,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有许多误录、漏校、误校之处未被发现和纠正,甚至又产生了新的差错。令人欣喜的是,最近由岳麓书社出版的《敦煌变文集校议》(以下简称《校议》),对敦煌变文的整理校勘有一定的新水平。这部  相似文献   

9.
《太子成道变文》(斯3096卷),载《敦煌变文集》327页,字不满400,而讹误比比皆是,难以卒读。经王庆菽先生、蒋云从(礼鸿)先生等校释勘正,始得通顺可读。本文仅就王庆菽先生《校记》中所遗留的几个疑难点进行校释。  相似文献   

10.
《敦煌变文校注》、《敦煌变文选注》等对《王昭君变文》所作的校理疏释中,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商"其注而未确者,"补"其校而未善、未尽者,有利于《王昭君变文》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继王重民、王庆菽等六先生辛勤耕耘校录成书的《敦煌变文集》出版后,蒋礼鸿、徐振堮、项楚诸先生续作,成就可观,有功于变文研读自不待言.今天,研读变文的条件已自不同于当年.笔者在前辈及时贤的鼓舞下,东施效颦,试为补遗拾阙,惟识者正之.本篇为王庆菽先生校录的S.4571号卷子.为便于排印,凡无异议之俗字别体及原校,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一些学刊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敦煌变文校勘的文章,解决了一大批变文校勘中的疑难问题,成绩很大。但这些文章大抵是以《敦煌变文集》①作为校勘的依据,没有或基本没有核对原本原卷。事实上,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敦煌变文集》的校订工作是很不够好的”②,而且传录失真的情况也十分严重③。所以以《敦煌变文集》为依据的考订文章,就难免有疏失之处。这里就管见所及,试作平义。  相似文献   

13.
王重民,王庆菽等六位先生整理校录的《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初版,1984年重版,以下简称《变文集》),迄今为止,仍是搜集变文资料最多的集本,仍为研读变文的必备之书,此书出版之后,又经许多专家学者的补校,文字讹误大为减少,可读性大大增强。然而,众所周知,变文卷子的错讹很多,虽历经校勘,仍然难以完全扫清。就是已经校改的文字,有的也需进一步考释,我们阅读《变文集》及诸家的校订文字,也发现若干  相似文献   

14.
1957年由王重民、向达、周一良、启功、王庆菽,曾毅汇校出版的《敦煌变文集》,蒐集了当时可能找到的一百九十个敦煌说唱文学写本。1981年第二期《中华文史论丛》载王重民《敦煌变文研究》云:“这可以说是最后最大的一次整理”。其中有二十三卷被曲艺词典收为“唐代曲艺作品”类的所有条目,如《伍子胥变文》、《董永变文》、  相似文献   

15.
王重民先生等编校的《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问世40年来,时贤方家在敦煌变文的文字校勘和词语考释方面成绩斐然。但时至今日,变文中仍有一些字词尚待辨释。现仅就平素涉猎所及,不惴愚陋,摘列数例略陈浅见,敬希读者指正。〔勃笼〕手脚舞动。《李陵变文》...  相似文献   

16.
敦煌石窟出土的7世纪前我国寺院俗讲的变文,接近口语,有散有韵,有说有唱,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株奇葩。拙文依据王重民、王庆菽、向选、周一良、启功、曾毅公六先生合编的《敦煌变文集》,探索其迭字运用的特点和技巧。敦煌变文用迭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17.
<正> 王重民等六位先生编的《敦煌变文集》(以下简称《变》),搜集了敦煌石窟所发现的变文中的七十八篇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大概都是唐末到宋初的东西”。这些记录寺院中俗讲的变文,“是  相似文献   

18.
敦煌变文人称代词初探吴福祥本文以《敦煌变文集》(以下简作《变文》)为对象,考察敦煌变文人称代词的用法与功能,并结合唐五代其他文献,探讨这一时期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以期为近代汉语人称代词研究提供一些材料和初探性的意见。第一人称代词1.1《变文》第一人称...  相似文献   

19.
《祖堂集》中出现了唐代新产生的近指词“这(者)”,其后都有连带成分。与《敦煌变文集新书》的比较,《祖堂集》“这(者)+连带成分”大体上比《变文》发展得快。  相似文献   

20.
孝道在中国古代儒家伦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自西汉刘向《孝子传》(一作《孝子图》)以来,曾经出现过许多种题名为《孝子传》的著作,但大都早已亡佚了。清代茆泮林所辑《古孝子传》,即汇集了九种《孝子传》佚文,断简残篇,难窥全豹。敦煌石室所出《孝子传》(拟题)残卷五种,经过王庆菽先生综合校理,收入《敦煌变文集》卷八,是保存佚文较多的一种。其后徐震堮、蒋礼鸿先生又加补校(注),千载以前的疑文讹字,遂能涣然冰释于一旦。其偶有未尽者,兹再为捃拾若干条,以期有助于读者之省览。井泥已尽,可以(?)(索求)出我。(901页) 原校“(?)”为“索求”二字,非是。《敦煌变文集》137页(以下引文出自《变文集》者,但标页码,不赘书名)《韩朋赋》:“成功(?)女,始年十七,名曰贞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