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异地高考”的根源、理念探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异地高考"政策一般采取"堵"的策略。各地纷纷出台的"高考移民"封堵政策应该说比较见效。近期对"异地高考"政策的松动也只是低层次的。深究之下不难发现,封堵政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配置不均衡;二是省际间高考招生分数线高低差别大,部分省省际内二本院校高考招生分数线不统一,不同地区不同分数线。"异地高考"政策让我们深层次反思教育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2.
涂皓 《教育》2013,(8):38-39
5月15日,国务院决定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更多的希望。此次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将去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一万名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增至5万名,招生区域包括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和中央部属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按照高考程序和确定的标准,新增的本科招生计划主要用于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升学压力大、农村考生多的中西部省份。同时要求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全国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8.5万个名额,由东部高校招收中西部考生。多措并举,使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高考移民问题。功能论认为高考移民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是因为它破坏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格局,导致原有的配置格局失调;冲突论视野下,高考移民的本质是移民考生与当地考生追求自身利益的冲突;从批判论的视角分析,现行的高考制度和应试教育体制是产生高考移民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私权利之视角下的高考移民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南省2005年被取消报考一本院校资格的李洋等28名“高考移民”为例,从私权利之视角剖析“高考移民”现象合法、合理性的一面。通过正当的户籍迁移手续进行的“移民”,具备合法性。在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形势下,“移民”是考生的一种自立救济行为,具备合理性。要缓解高考移民现象,需将迁徙权纳入法律保障范围,公平合理地调整高等教育资源布局,加强高校招生录取权的司法监督,从而达到保障全国考生权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不同省级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当地高等教育资源之间的关系,不同地区的考生2009年的高考中竞争北京大学入学名额的竞争度间的差异,这种竞争度差异与不同地区经济和教育资源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出北京大学目前的本科招生制度造成并在不断强化了地区间不平等的结论。接下来分析了北京大学高考外本科招生制度,探讨了这些招生方式进一步拉大地区间不平等的情况。最后,本文对北京大学目前的本科招生制度的成因、其中反映出的"从精英中培养精英"的办学思想及其存在的宪法和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涂皓 《教育》2013,(22):38-39
5月15日,国务院决定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更多的希望。此次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将去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一万名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增至5万名,招生区域包括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和中央部属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按照高考程序和确定的标准,新增的本科招生计划主要用于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升学压力大、农村考生多的中西部省份。同时要求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全国高校招生计划中专  相似文献   

7.
高考移民现象的再认识——从分配公正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移民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现行高教资源分配的严重失衡。重构高教资源分配制度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不同的策略,促使高教资源在地区之间达致公平为根本改进之道:对人均高考资源较少的地区,加大招生力度;对人均资源丰富,高考分数低的地区控制招生人数,扩大当地高校外地生源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高考移民”是指考生为了增加录取机会,根据各地录取分数及录取率的差别而采取转学、迁移户口等方式异地应考的现象。移民考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依法享有与当地考生平等的就学机会和择校权。解决高考移民问题,关键在于修改和完善现行的政策法规,公平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并依法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以保障公民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高考移民"群体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已成为涉及到全国各省的教育和社会问题。"高考移民"有其合理因素,是考生实现平等受教育权、追求考试公平的自我救赎行为。同时高考移民从本质上是移民考生追求稀有资源而采取的越轨行为。高考移民问题最终解决必须"封堵"和"疏导"并举,"治标"与"治本"并重。  相似文献   

10.
黄慧  吴建伟 《教育探索》2007,(10):11-12
根据社会学理论,"高考移民"现象的原因在于教育场中文化资本的分布不均,追求利益引起了个体的对抗与冲突."高考移民"是一群作为表面的受益者和实际的受害者,它反映的是在目前高等教育资源有限、高等教育尚未实现"大众化"的情况下,不同地区高考生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高考移民"损害的是公平的教育理念,以及宪法所赋予每一个公民的平等教育权利.教育权是最大的公平权,在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上,政府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1.
高校招生地区配额政策是让民众通过高考实现向上流动时均衡地区资源差异的重要制度,是体现教育公平、缓解各地区教育不均衡发展矛盾、让社会阶层重构的调整平台,具有广泛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研究通过对31个省份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在高校招生地区配额政策问题上,民众意愿对政策变化回应强烈。民众通过百度搜索密切关注高校招生政策变化,通过社交媒体渠道表达他们对政策变化的期望,通过高考移民、送孩子出国读大学等行为规避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在高校招生地区配额政策问题上,学术媒体对高校招生地区配额政策与民众意愿有正向调节作用。学者们通过学术论文讨论政策弊端,呼吁政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招生地区配额制度改革进入政府议程。文章最后对深化改革高校招生地区配额政策,促进教育公平的阻力、推动力及路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考移民现象在国内许多地区愈演愈烈,各地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对高考移民进行封堵。高考考生是否具有通过在异地参加高考进而接受高等教育的受教育权?高考移民行为是否可以被干预?  相似文献   

13.
资讯看板     
《新高考》2011,(4):60-60
今年高考计划扩招3万人《城市晚报》: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表示,在教育优质资源的配置方面,高等教育院校的分布是教育界要共同关注、面对、回答的问题。李卫红透露,今年的高校招生计划将新增加3万名额,"实际上都是倾斜于西部"。针对"高招新增3万人的名额主要向西部倾斜,那么中东部地区的招生人数是否不再增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在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实行宽松的高考报名资格条件政策,引起不同方面的强烈反响。青海省实施的高考报名资格条件政策与当前国家高考计划管理体制及青海省省情紧密相关。放宽高考报名资格条件,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体现了稳中求进与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加富于人性化,更加有利于社会稳定。要正确处理封堵高考移民与促进人口正常迁徙之间的关系,切实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建议国家招生制度改革要与高校招生计划制度改革同步进行,要留给省级一定的政策空间,改革中不放松对高考移民的封堵,逐步增加对迁入地弱势群体子女定向招生的比例,以此弥补由于政策放宽可能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语文》2005,(7):9-9
“高考移民”——高考移民不是什么真正的移民,它不具备移民的特征,它不具备到目的地定居、工作和参与当地社会生活的特点,其动机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到目的地定居,其最终的结果也没有形成到目的地定居的事实。它所造成的事实仅仅是作为一种移民假象去捞取高考实惠的一种手段,高考移民是通过搭桥户、空挂户等非法户口转移手段而达到的一种临时移民假象,发生在有国家高考招生优惠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其中海南省最严重的地区,高考移民多达15000人/年,比当地居民的考生的一半还要多,“高考移民”成为当地居民的普遍用语。  相似文献   

16.
残疾人通过普通高考接受高等教育是我国通过立法予以保障的一项权利,也是残疾人进入高等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普通招生考试支持政策的内容聚焦于招生要求、体检规定、合理便利三个方面.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政策改革滞后,残疾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支持政策尚不完善,仍面临考试权益维护不足、区域统筹规划有限、教育经费保障薄弱等...  相似文献   

17.
“高考移民”是一种群体行为,同时也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现象.“高考移民现象”是指一些考生基于户籍所在地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为追逐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享有更多的教育机会,把户口从一个省区迁移到另一个省区的情形.高考移民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反映出一定的社会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文章通过梳理建国以来的高考制度的形成过程以及户籍如何成为高考制度的政策考量,对高考移民现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文章围绕高校在校生人数、生源分布、优质教育资源、社会阶层等关键指标,对西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的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公正落实高考招生"专项计划"、提高重点大学农村户籍生源比例、合理分配高等教育资源等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总体入学机会的区域差异逐步缩小,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区域差异相对凸显,表现为京津沪地区处于绝对优势、民族地区具有比较优势以及中部省份相对落后的格局,近年来这一格局日趋固化。导致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区域差异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和民族地区扶持政策的干预效应。未来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调整应及时关注"中部坍塌"问题,在严格限制部属重点大学属地化招生比例的同时,建立基于人口比例和区域平衡的高考录取改革政策。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招生指标对不同地区施行“差别性安排“,是追求教育平等的举措之一.但由于其依据不科学,引发出“高考移民“投机现象,各地为了遏制这种投机行为,在报考与录取环节上采取了一些处置措施.但是,各地在具体操作中把正常户口迁移的考生也都视为“高考移民“,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侵害了这些考生的合法权益.为了从源头上解决“高考移民“问题,高等学校招生指标应依据考生在中等教育阶段享有教育资源的差异施行“差别性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