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的精妙和核心之处蕴藏在词语教学当中。教师要引领学生依托词语,感知文本大意;品味词语,凸显语言情韵;转化词语,凸显画面质感;体悟词语,丰富文本内涵。这样就能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词汇是文本的基本组成元素。如果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就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词语导入,检查学生的预习,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展开语言训练,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文本,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不能很好地深入文本,课堂效率较低,笔者认为与文本解读密切相关。其中最关键的是不能让语言落空,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品鉴文本语言,包括关键动词、修饰词语、边角词语等,以此点燃阅读课堂,切实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4.
文本所蕴藏的秘妙是引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平台。教师应针对文本语言中的词语、句子、篇章所展现出来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体悟辨析,以促进学生认知效益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关注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咀嚼揣摩文本的语言。这样,不但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锤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一、从关键词语着眼词语作为语言最基本的要素,是运用语言的基本单位,不会运用,词语也就没有了灵魂。所以,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词语教学最终要指向运用,这是词  相似文献   

6.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理解、运用等诸多能力的重要环节。可是,在多次的语文听课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多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词语的教学存在着浅尝辄止、就词解词等教学模式,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与精湛,无法根据文章的遣词造句深入感悟文本内涵,当然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达成词语教学目标,优化词语教学过程呢?一、借词语理解文本,把握文章内容文本中的一些词语的教学是应该依托语言环境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品味经典文本语言,可提高学生语言敏感、美感与词语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体会文本蕴含的生命内涵与意义,人生语文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根据语境咬文嚼字、联系文本思路品味语言文字运用的妙处,并使学生学会感受其声.品味其形,品味文本的反复呼应之妙。  相似文献   

8.
文本中的词语不是孤立的,教师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解读、提炼、整合,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有目的地将文本中的重点词语一组一组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组块间的联系,并且利用词语组块形成文本中丰富的语言材料,引领学生透过词语组块,在课文内容上反复斟酌,并且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最终实现词语、内容与意义和谐统一,达到识记、理解与运用融会贯通,实现词语教学"1+1>2"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词语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文本语言的序列之中,而是与其他语言彼此融通,构建出充满生命气息的独特情境。词语教学就应该创造性地渲染情境,让每个词语在学生的意识中跳跃,真正提升学生对词语的感知解读能力。教师可在教学中设置生活情境、文化情境和运用情境,以提升词语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正词语教学不但对于提升学生听、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还担负着发掘教材的语言美、提高学生文章鉴赏力的重要功能。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集中在词语典雅、修辞曼妙的语句上,而忽略了看似寻常的词语。其实,"看似寻常最奇崛",文本的表达特色常常蕴藏在寻常词语的使用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透过寻常的词语,破解表达密码,体会作者表达和运用寻常词语的妙处,使学生受到语言的熏陶。一、聚焦相同词语,领会独特的表达视角同一文本内经常会出现相同的词语,教师应如"猎犬"一般,以敏锐的"嗅觉"捕捉、研读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有些文本使用相同的词语非但不  相似文献   

11.
林雪真 《教师》2014,(35):41-41
词语是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由于词语教学比较枯燥,加上低段要求掌握的词语比较多,导致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讲生活,联字形,借文本,重语用四种方法能有效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词语是夯实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重要基石。阅读教学中应引领学生深度把握文本中的词语,并对其进行深入有效的体悟。教师可指导学生揣摩联想,在品析中体悟词语的丰富意蕴;辨析对比,在斟酌中洞察词语的人文情愫;拓展补充,在运用中丰富词语的外延,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写作是思维互逆的过程,教师应该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读写交融的结合点上,引领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强化文本的读写结合,为学生语用训练奠定基础。以《黄山奇松》一文的学习为范本,提出借助复习词语,丰富语言积淀;紧扣关键词语,丰富体悟效益;品鉴语言特色,实践写作方法,从而历练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语言中揣摩其背后的内涵和意蕴,让学生得到情感熏陶与语言锤炼的双重浸润。教师可采用以下手法:唤醒生命意识,在意境展示中理解词语;链接经验联想,在意境渲染中活化词语;创设充足空间,在意境联系中揣摩词语。  相似文献   

15.
史蓉芳 《教学随笔》2013,(6):41-42,46
小学低段写话教学在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低段学生识字不多,知识面窄,理解能力弱,但想象力较为丰富。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可以考虑利用教材中学生已经熟悉的语言情境——文本情境,来培养学生说话写话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借助文本情境提供给学生完整的、真实的语言情境,在文本情境中培养学生对词语、句子、篇章的整体意识。培养学生在篇章、句子、词语的整体把握中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是培养语感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最具实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词语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教师一直追求高效语文课堂的立足点.但是,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我们却发现,一些教师还在沿用"一词一解"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与文本有效对话的过程中理解词语,掌握词语. 一、对话文本语言,理解词语内涵 语文是语言的学问,更是情感的学问.而"对话式"的词语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到词语的内涵,更能深入剖析出词语的意境.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在对话中深入理解词语的含义,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理解词语是理解句子、段落、篇章的基础,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当课文中出现大量需要理解或体会的词语时,教师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拿出工具书来查阅,而是要根据词语理解的需要,采取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借助想象、运用对比、借助角色体验等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帮助学生尽可能地在运用中内化文本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境式词语教学是指师生结合文本语境、生活语境来理解词语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地运用语境式词语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词语内化,丰富语言积累,实现“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变。下面笔者简要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境式教学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9.
所谓深度阅读,是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深入弄懂关键词语、句子的含义,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语言韵味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既关注文本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又关注文本独特的表达形式,做到言意兼得。一、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词语、句子是组成课文内容的基本单位,理解词语和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尤其对一些关键词语和句子的体验和感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文章的内容与词语、句子的  相似文献   

20.
邝明 《生活教育》2014,(7):72-74
老师必须在课堂上注重文本的品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巧妙,启发学生于文本的思考,心灵与文本对话。如何做到品读?品语言,抓住关键词,进行比较阅读,老师还要逐层引导,或联系语境,或结合作者情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体悟词语丰远之处,体会其灵动之处。启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要培养学生质疑的态度,从理解词句到深入理解文本,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增长文化见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