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作家杨绛先生在3月29日致信《中国青年报》表示:“今年2月18日忽见上海《文汇读书周报》2月16日头版头条大篇幅报道〈杨绛谈热门题材‘钱锺书’,亲自校订〈第一才子钱锺书〉但不写序言》,令我震惊。我从未见过那位记者,电话都没通过。不知这份报道从何而来。我于当日致电该报郑重声明‘我从来没有向任何记者谈热门题材‘钱锺书’,我也从未亲自校订《第一才子钱锺书》’,要求该报刊出更正声明,并向我和读者道歉……  相似文献   

2.
释“七”     
《汉语大字典》释“匕’云:‘“七,数词。六加一的和。”这是“七”字的基本意义。在说解“七”字的字形及本义时,引《说文》云:“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卖出也。”并引了山《数名古谊),谓“‘七’古通作‘十’者,刊物为二,自中切断之象也……考其初形,‘七’即‘切’字”。丁山所谓古字,当是指甲骨文及六国古文。甲骨文“七”字与“甲”字相同,都像今日的“十”字以甲骨学小辞典》说“七”字的横比“甲”字的横较短,并非普遍如此人《说文》释“甲”云:“甲,东方之益,阳气萌动,从木戴车甲之象_一日人头直为甲,甲象…  相似文献   

3.
昨夜看电视剧《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苏禄国王病逝,永乐帝派人来宣读吊唁的诏书,其中有感叹词:“於戏”。这本来是我国古代文章中常用的感叹词,其音其义与“呜呼”(或“乌乎”)全同。据颜师古在其《匡谬正信》中考证:“古文《尚书》悉为‘於戏’字,今文《尚书》悉为‘呜呼’字,而《诗》皆云‘於乎’,中古以来文籍皆为‘呜呼’字。“这是“於戏”的来历。其实后世  相似文献   

4.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又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而《太平御览·珍宝部》引作:"又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伪辞曰……。"王念孙在《读书杂志·史记》中相当自信地认为应从《太平御览》。他说:"‘伪’上本无‘为’字。‘伪’即‘为’字也……后人误读‘伪’为‘诈伪’之‘伪’,故又加‘为’字,不知无其事而为之辞,即是诈伪,无庸更言伪也。"王念孙认为"‘伪’即‘为’",并举出了十八条书证。王念孙学问渊博,下笔审慎,但在"伪辞"还是"为伪辞"的问题上轻率了一些。他所提出的书证经过分析也可以一条条被驳倒。  相似文献   

5.
1 不应忽视的“说明”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时,有一个简短的说明(简称《说明》)。这个说明印在大标题之下,位置不很明显,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在《简化字总表》重新发表后四年有余的今天,乱用简化字的问题仍然经常在很多报刊上出现。例如:《说明》中指出:“‘叠’、‘覆’‘像’‘啰’”不再作“‘迭’、‘复’、‘象’‘罗’的繁体字处理”,而有的报刊在该用“像”字的地方,仍然使用着“象”字。  相似文献   

6.
近读段书伟先生《通俗文辑校》一书,所收遗文本于清人以来诸种辑集,可称为一较完备之本子。有关《通俗文》的作者问题,殴书前言亦有论及,其所举理由,大致根据洪亮吉等学者之成说,书中提到的"论证"有二:一以同时代之学者也有类似之材料,合乎了当时的"时代条件";二则从服虔《春秋左氏解谊》、《汉书音训》之遗文之比对中,大致与《通俗文》内容相  相似文献   

7.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审张本同志1994年12月26日来信指出《编辑学报》刊出的陈亮《撰写科技论文的几个问题》(见《编辑学报》1992年第4卷第3期143-145页)系抄袭他发表在《实用内科杂志》1987年第7卷第1期37-38页的《撰写医学科研论文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一文,“除将后者的文题和正文中‘医学’改为‘科技’二字以及第2段之‘医学’二字改为‘畜牧’二字之外,完全一样。”1994年12月7日陈亮复张本同志函承认“侵犯了老师的权益”。为维护知识产权著作权法的尊严,本刊编辑委员会决定撤销《编辑学报》1992年第  相似文献   

8.
文汇出版社继《敬宜笔记》后,又推出《敬宜笔记(续编)》,两本书分别列为“‘夜光杯文丛’&;#183;个人专辑”之第一辑与第六辑,同列在文丛中的,还有季羡林、王蒙、李辉等其他作家的专辑。  相似文献   

9.
差错明显减少。只发现三处:一、39页《谈谈编辑记者的文字修养》一文的右第15排的‘熟’字,应为‘孰’或‘殊’。这里最好用‘殊’字。原句是:揣摸其原意,可能是把有些地方存在的订‘娃娃亲’的落后习俗写成  相似文献   

10.
古代文人为文是很讲究修词炼字的. 南宋文学家洪迈的《容斋随笔》卷八,记载了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修改《泊船瓜州》一诗的故事“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王安石真是做到了一字千改始心安,“语不  相似文献   

11.
郑振铎先生在《明清二代的平话集》一文中曾谈到:“《京本通俗小说》的产生地,似乎较为容易断定,据其以‘京本’二字为标榜,则我们可知其必非出版于两京(北京、南京)。……以‘京本’二字为标榜的,乃是闽中书贾的特色。这样看来,《京本通俗小说》大有闽刻的可能。但闽中的书贾为什么要加上‘京本’二字于其所刊书之上呢?其作用大约不外乎表明这部书并不是乡土的产物,而是‘京国’传来的善本名作,以期广引读者的罢。”郑先生这里对“京本”的说法,在学术界影响很大,直到现今,在一些论著中仍然在沿用着。例如胡士莹先生在《话本小说概论》中论及《京本通俗小说》一书时,也说:“此书标‘京本’字样,实书贾伪托以示版本之可靠,犹之宋说话人以‘京师老郎’为号召一样,这是当时福  相似文献   

12.
陈奂(1786—1863),字倬云,号硕甫,晚号南园老人,苏州长洲人。清代著名经学家,后人推重为清代《毛诗》学三大家之首。所著《诗毛氏传疏》之刊行,自该帙完成之时起,陈奂即多方求援,俾其早日付刊,而陈奂诸友人亦纷纷赞助,代陈奂设法筹措。《诗毛氏传疏》最终得以行世,不仅有陈奂自身之努力,亦颇可见陈奂与诸友朋交游之一斑。《诗毛氏传疏》得名之义在于:"凡《诗》有四,今以‘诗’为建首,而以‘毛氏传’别之,曰《诗毛氏诂训传》。‘诗’是书之名,‘毛氏’为作传人姓,别  相似文献   

13.
一本人有一篇古典文学论文在某学术刊物发表,寄来该期刊物后,始知拙文被改动了数处.这本是编辑一片好心,但却改错了.例如拙文谈到唐代元稹的《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可能因铭文一般作《墓志铭》的缘故吧,编辑将稿中的‘墓系铭’全改作‘墓志铭’.如果编辑能尊重作者原文或为慎重起见,稍一查阅有关资料,便不会出此错了. 又如,拙文论及唐代一诗人一首诗时说,‘诗中言“河北”平仄亦合律’.编辑加了‘河东’一词,成了‘诗中言“河北”“河东”平仄亦合律’.按‘北’字为仄声,而‘东’字为平声,依格律,原诗是不能作‘河东’的,怎么能说‘河东’也合律呢?  相似文献   

14.
刘斧,北宋时期重要文言小说家,编著有《青琐高议》、《青琐摭遗》、《翰府名谈》等文言小说集,都程度不同地在流传过程中散佚,学人对其佚文已有所收辑。其中程毅中先生辑有36则,载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青琐高议》之后;李剑国先生《宋代志怪传奇叙录》(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辑126则;赵维国先生《〈永乐大典〉所存宋人刘斧小说集佚文辑考》(载《文献》2001年第2期)辑有7则。此检索诸书,复寻得佚文二十馀则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字师例举     
我国古时把更改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称为“一字师”。一字师,古今皆有。在众多的一字师中,留下了许多美谈传话或奇闻轶事。现例举如下: ——一字师最出名的要数诗僧齐己。宋朝魏庆之的《诗人玉屑·一字师》记载:“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又据宋朝阮阅《诗话总龟·评论》引《群阁野谈》谓:“五代张迥《寄远诗》有‘蝉鬓凋将尽,虬髯白也无’句,齐己改‘白也’为‘黑在’,迥遂拜作一字师。”从这两则故事来看,齐己既尊郑谷为一字师,齐又被张迥尊为一字师,这倒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明朝黄溥《闲中今古录》卷一载:元萨天锡送浚天渊入朝,有“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  相似文献   

16.
张静 《中国编辑》2011,(1):73-74
2010年6月,郝铭鉴先生的集子——《心中要有块石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1万字,由"编家的‘品’"、"书市的‘风’"、"做书的‘道’"、"卖书的‘谋’"、"书中的‘味’"、"心底的‘梦’  相似文献   

17.
卷六《秦始皇本纪》:“攻魏垣、蒲阳。”《正义》:“垣,作‘(?)’。(?)音袁。括地志云:‘故垣城,汉县治,本魏王垣也,在绛州垣县西北二十里。……’”(228/2,此为中华书局1982年版页数行数,下同)吉案:黄本、凌本、殿本同,彭本上“(?)”字作“垣”,无下“(?)”字。张文虎《札记》:“案此宋人讳‘桓’,因并及‘垣’而缺笔,非《正义》有异文也。王、柯、凌所据宋本皆如此,仍其旧以见当时坊刻之谬。”张文虎言“(?)”乃“垣”之避讳字,不误。北宋钦宗名赵桓,据《淳熙重修文书式》,“垣”字亦在避讳之列(参陈垣《史讳举例》,页115,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故今所见百衲本《史记》所影印之南宋黄善夫本于“垣”字多有避讳  相似文献   

18.
《新闻知识》一九九三年第三期第二十六贞邓利平同志的》对行为丑与新闻美的一些认识》:‘其实丑的东西你不报道它依然存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津’为‘泽’之误;、根据《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一千三百三十一页《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引文掉‘照例’二字。这两个错误,如在文化大  相似文献   

19.
现存的《元西域人华化考》(以下或简称《华化考》)稿本资料包括以下十一种:提纲本一册;"西域华化考史料"三册;"元西域人华化考馀料"一册;散稿若干页;"元事杂抄"一册;"赡思遗文"一册;"证类本草海药辑、李珣海药本草辑"一册;《元西域人华化考》油印稿本上下册(复印本);《元西域人  相似文献   

20.
中央文史研究馆前任馆长启功先生在《崇文集二编》的前言中说:“今议本集之名或为《崇文集续编》,或云《崇文集二编》.窃谓‘续’字微觉含混,明标数字,可证次序,如云‘续集’,不如直标‘二编’,后续若干,一一可案,多蒙同意,即标‘二编’,后有再续,屈指可数,因标‘二编’,以见次序,并为无穷续编以祝焉.”一句“无穷续编”,包含着启老期望专门收录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论著的《崇文集》弦歌不绝、薪火相传的雅意.现在《崇文集三编》又付梓了,应该说没有辜负启老的期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