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维一 《收藏》2013,(8):79-81
可以制枕的材料多种多样,自古以来有玉、石、金、银、铜、陶、瓷、木,乃至今天的布、化纤材料等等。在众多材质之中,有一种枕,既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也似乎还遗留于现代人的记忆之中,它就是漆皮枕。  相似文献   

2.
正1768年,乾隆皇帝兴致勃勃地挥毫泼墨,为一件白釉枕题诗(图1、图2):瓷中定州犹椎轮,丹青弗藉傅色粉。懿兹芳枕质朴淳,蛤粉为釉铺以匀。铅气火气净且沦,粹然古貌如道人。通灵一穴堪眠云,信能忘忧能怡神。至人无梦方宜陈,小哉邯郸漫云云。乾隆戊子仲夏月上瀚御题。乾隆皇帝为这件枕头的质朴淳厚所吸引,把它想象成一位古貌古心的道人,认为它可以让自己忘忧怡神。可惜的是,博闻多识的"十全老人"乾隆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把枕头的产  相似文献   

3.
俗语说得好,"一世人生半世枕",人的一生中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选一个枕头很重要,甚至可以辅助治疗疾病,这在几千年前的古代医书中已有记载。药枕的前世今生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香枕是目前已知的最早药枕,距今已有2000多年。唐朝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用蚕屡次、废茶叶装枕头可明目、清心"。而明朝名医李时珍更在《本草纲目》中列有"明目枕",称用"苦荞麦皮、黑豆皮、绿豆皮、决明子、菊花内和枕,至老明目"。近年来利用香味疗法治病十分普遍,特别是运用某些中草药做成的药枕更是有着不一般的功用。家住南宁  相似文献   

4.
黄巧好 《收藏》2018,(6):67-73
在种类繁多的陶瓷枕中,有一种陶瓷枕,以优美的造型、多样的装饰和美好的寓意而深受喜爱,这便是以如意为名、以如意头为枕面造型的如意形瓷枕。如意形枕,顾名思义是以如意为造型的瓷枕,是一种俯视枕面造型类似叶片或祥云纹、左右两侧有两到三处曲线对称、上有桃尖的瓷枕类型。如意形瓷枕始于唐末,兴盛于宋代,是瓷枕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造型艺术。由于瓷枕在明清时逐渐被其他材质的枕所代替,如意形瓷枕也由此式微。  相似文献   

5.
康年 《收藏界》2011,(5):79-79
瓷枕,指的是古人以瓷制作而用于睡眠的枕头,为生活中的寝具。从"枕"字的边旁为"木"字看,可能我们祖先最先是以木作枕的。《诗经·陈风·泽陂》中有"辗转伏枕"之句;《论语》中有"曲肱而枕";《晋书·刘琨传》中亦有"枕戈待旦"之说,均充分说明我国很早就已出现了枕。至于谈及瓷枕,出现于我国唐代,流行于宋元时期,考古发掘中出土有青瓷枕、白瓷枕、青白瓷枕、釉下彩绘瓷枕、点彩瓷枕等,枕的造型有腰圆形、云头形、花瓣形、椭圆形、八角形、银锭形以及孩儿形、  相似文献   

6.
野趣     
查丕栋 《围棋天地》2006,(20):62-63
唐末诗人李洞有一首《赠王凤二山人》诗,里面有一句“休棋各枕奁”。乍读之下,真让人不可思议。下棋下累了,一人枕一个棋奁睡一觉。浪漫是够浪漫的了,但是能舒服吗?我真不明白,圆不溜秋个棋奁,能作枕头用吗?现在我们看到的扁圆形棋盒,材质名贵,做工考究,形态典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但要用它来当枕头,恐怕就不好使了。下面就是原诗,读者朋友可以自行阅读,看我说得是否有道理:  相似文献   

7.
明代鲁荒王朱檀墓的陪葬品中发现有多件漆器家具,它为研究明初的家具式样和髹漆工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为了解明鲁王墓出土红漆木桌的髹漆技术,本工作在对木桌保存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漆膜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X)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从而对漆桌的髹漆材料和工艺有了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8.
墨梅轩 《收藏》2007,(8):67-67
我收藏古瓷片极少有捡漏的经历,这枚仅存4字的磁州窑系残枕片也不例外。我相信,如果它混入泥沙之中,可能分文不值,但值得庆幸的是它与我不期相遇,就是一种千年之缘。  相似文献   

9.
李郁 《收藏》2013,(6):72-77
美人枕是我国古代人形枕的一种。人形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枕的形制和人的体形基本一样,这类枕直接用人的身体作枕,背部作枕面;另一种是人物作枕座,其上另设枕面。从内容来看,人形枕的人物多为孩童和女子,男子形象极少。而在人形枕中,美人形枕最直接地反映了宋代以后与女性相关的一些习俗。例如缠足习俗,在美人形枕中就有最直接的展示,它让我们最直观地看到宋以后各个时期女子缠足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都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而睡眠常离不开枕头。古人与用枕《论语·述而篇》中:“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吾如浮云。”这里曲肱而枕之的“枕”,有着守法贫穷。不违法而富贵的意思。在《梦溪笔谈》的“虚能纳声”中,写有“古法以牛革为矢服(用牛皮做箭袋),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车,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这种牛革矢服枕,有遥测敌人举止,预防偷袭的意思。《晋书》中有“日昃(过午)忘食,枕戈  相似文献   

11.
"漆器"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漆器一般髹朱饰黑,或髹黑饰朱,以优美的图案在器物表面构成一个绮丽的彩色世界。早期漆器一般在简单木、竹胎上髹涂,既可防腐,也可用于装饰。随着漆  相似文献   

12.
刘卓 《收藏》2013,(15):146-152
雕漆是中国传统髹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它是采用天然漆树汁(俗称天然大漆),在木、铜、竹等胎体上进行多层髹漆,待涂抹出一定厚度后用刀在其表面进行浅刻或浮雕等装饰的工艺。雕漆按其所髹漆色和髹涂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剔红、剔黑、剔彩、剔犀几种。雕漆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代表性品种,与玉雕、牙雕、景泰蓝一起被称为北京工艺美术的"四大名旦"。  相似文献   

13.
刘卓 《收藏》2013,(8):146-152
雕漆是中国传统髹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它是采用天然漆树汁(俗称天然大漆),在木、铜、竹等胎体上进行多层髹漆,待涂抹出一定厚度后用刀在其表面进行浅刻或浮雕等装饰的工艺。雕漆按其所髹漆色和髹涂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剔红、剔黑、剔彩、剔犀几种。雕漆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代表性品种,与玉雕、牙雕、景泰蓝一起被称为北京工艺美术的"四大名旦"。  相似文献   

14.
正《说文解字》:"枕,卧所荐首者。从木,冘声",说明木枕是古人最早使用的枕头之一,古代还先后出现过玉石。陶瓷,漆器。皮革等各种质地的枕,尤以陶瓷枕流行时间最长,深受人们喜爱。陶瓷枕不仅反映胎釉,烧制等工艺特征,还蕴含了丰厚的美术。民俗、文化等人文元素。陶瓷枕唐代已开始流行,宋金元时期的瓷枕烧造窑口众多,磁州窑系最具代表性。考古出土和传世有大量的精品存世,也见于欧美和日本等海外公私收藏。本专题分为"枕之史""枕之形""枕之粹"三个篇章,每一章节各有侧重,包括发展史梳理,各形枕的源头与造型变  相似文献   

15.
枕的故事     
霍雨丰 《收藏》2013,(11):54-57
枕,作为必不可少的寝具,在古代典籍中屡见其身影。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集《诗经》中就有"寤寐无为,辗转伏枕"的诗句一一描述的是古今相类的害相思病的少男少女睡不着觉跟枕头闹别扭的情形。  相似文献   

16.
枕的故事     
霍雨丰 《收藏》2013,(6):54-57
枕,作为必不可少的寝具,在古代典籍中屡见其身影。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集《诗经》中就有"寤寐无为,辗转伏枕"的诗句一一描述的是古今相类的害相思病的少男少女睡不着觉跟枕头闹别扭的情形。  相似文献   

17.
正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曾推出"枕语——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枕展",以瓷枕为主体,将枕的历史、枕上诗书画和枕上故事向观众娓娓道来。枕的历史枕是重要的日常生活用品,作为"荐首之具"伴随人类走过千百年的历史。关于枕的起源,尚无明确的结论。据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魏咸熙年间,因诛梁翼而得其玉石虎头枕,枕下有篆书"帝辛"二字。帝辛就是商纣王,因此该枕被断为"帝辛之枕"。尽管学术界对这一记载是否即为史实尚无定论,但据此推知,早在  相似文献   

18.
陈馨 《收藏》2013,(6):44-53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枕藏品成系列、有规模,纵可囊括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陶瓷枕,横可比较各时期不同地域所生产枕的特色。以下试以其藏品为例,对我国枕的历史与文化形成作一简要梳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陈馨 《收藏》2013,(11):44-53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枕藏品成系列、有规模,纵可囊括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陶瓷枕,横可比较各时期不同地域所生产枕的特色。以下试以其藏品为例,对我国枕的历史与文化形成作一简要梳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棋类是中老年人一种很好的娱乐活动,也是一种益智的艺术,它寓脑力锻炼于娱乐之中,所以下棋也是一种记忆训练。中老年人通过下棋,可以提高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为了取胜,双方在对弈中精神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