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给眼睛上色前,我们先认识一下素描中球体的所说的“五调子”. 1 高光:受光物体最亮的点,表现的是物体直接反射光源的部分,多见于质感比较光滑的物体. 2 亮灰部:高光与明暗交界线之间的区域. 3 明暗交界线:区分物体亮部与暗部的区域,一般是物体的结构转折处.(明暗交界线不是指具体的哪一条线,它的形状、明暗、虚实都会随物体结构转折发生变化.) 4 反光:物体的背光部分受其他物体或物体所处环境的反射光影响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陈建辉 《新读写》2010,(12):41-41
材料中提到“同事冷漠,客户刁难,老板忽视”,这工作环境虽够不上“黑”,也是够“灰”的。孟母为子三“迁”住地这一典故历来传为美谈,但在当今五彩缤纷的社会,“灰”环境不可避免,怎么办?我认为有志气的青年应有的态度是:不仅不“迁”,且要“留”而“治”之——这里的“治”是改变、优化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冰冻曼尺,非一日之寒。”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不放松每一个细节。这样,无论什么样的“灰”学生都会“亮”起来。  相似文献   

4.
在从事初中美术教学的二十几年里,笔者对初中最基础的素描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尤其对素描绘画中最重要的明暗五调子的教法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素描绘画出来的作品,可以理解为作者想要表达的心理感受,只是其颜色只限于黑、白、灰而已.因此学生要学好素描,首先要掌握、理解好明暗五调子.要使学生掌握、理解好明暗五调子,必须把教学内容与熟悉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的画面,学生才会更易于理解,更易于接受,从而更易于作画.因此笔者认为明暗五调子的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哎,别把我奶奶当“反面人物”哦!我要说的“叛变”是有关穿着的。 奶奶向来都是黑灰衣服的“勤务员”,勤勤恳恳地为它们“效忠”。上衣是灰的,裤子是黑的,鞋子也“宁黑不杂”,连手套啦,袜子啦,也全是黑不溜秋、灰灰土土的。好几次,我们“全家总动员”,发起“围剿”,可那些红红绿绿的衣服总被奶奶“陷”在“井”里——藏在箱底。“围剿”失败,我们只能作罢。  相似文献   

6.
山石的画法 物体在光的作用下,一般可以看到三个面:一个亮部,两个暗部。所以,画石时要注意明暗的塑造,“石分三面”画出立体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灰色统计法在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控制理论中,人们用颜色的深浅来形容信息的多少。“黑”表示信息缺乏,“白”表示信息充足。介于“黑”与“白”之间,即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成为灰色系统。信息不完全的数称为灰数,信息不完全的元素称为灰元,信息不完全的关系称为灰关系。若系统中有信息不确定的现象称为系统的灰色性,具有灰色性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  相似文献   

8.
冯梦龙的"三言"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力作,真实地反映出当时市民阶级的情感和意识,其中蕴含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是该部作品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特色。本文分别从红、绿、黑、灰四个角度多元解读"三言"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静物素描写生是初中美术造型表现的基础。要使学生学到素描的基本技法和造型方法,必须认识静物的形体结构,画出静物的线描;感受静物的明暗色调,强调素描黑、白、灰的空间关系,学会静物素描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渲染”原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的是画家在绘画时不平均使用笔墨.而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挥洒.以突出画面上的某一形象。“花开绿丛色益红,月出薄云光更亮”.说的就是“渲染”的作用。把这种绘画技法移用到写作中,  相似文献   

11.
爱的短章     
陈实讲述: 家里的电饭馒服役已8年有余,仿佛一个年近黄昏的老人,毛病不断,前一阵是指示灯不亮,这一阵是反应迟钝,饭煮好了却浑然不知关闭火力.当香喷喷的菜端上了桌,打开电饭煲,一股糊味扑面而来,那锅底的饭,黑的黑,黄的黄,咬一口,嚼上三分钟,才能勉强下咽.  相似文献   

12.
“宣”,有疏通、排解的意思,所以有“宣泄”一词,如“宣泄”一下郁闷的情感。而“渲”,绘画时用笔蘸水化开先前涂在纸上的颜料,使色彩浓淡适宜,这种动作称之为“渲”。“渲染”便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它用水墨或色彩涂染画面,可显出物象的明暗向背和墨彩的浓淡深浅。所以“宣”、“渲”两字虽声韵相同,但声调不同,字义更是各异,不可将“宣泄”写成“渲泄”。  相似文献   

13.
他出生贫穷农家,初中毕业,是一位普通打工仔,就连网名“黑苹果不亮”也土得掉渣,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当年,百度以1190万元人民币和4万股股票收购了他创立的网站。  相似文献   

14.
“毛病”一词本不是指人,而是指马的缺点.古人看马好不好,要看毛如何.马身上的毛旋儿有好有坏,位置生得不好就是“毛病”.后来,“毛病”由专指马扩大到其他事物,凡是有缺点或有妨害的地方,都可称为毛病了.  相似文献   

15.
中考以后,妈妈带小关到爷爷家去玩。看到小关无精打彩的样子,爷爷问:“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妈妈说:“有两道题,本来是会做的,结果做错了,正生气呢。”爷爷又问:“总的成绩怎样?”妈妈说:“还好,能拿600多分。”爷爷说:“考分这么高,高兴都来不及,怎么还不开心呢?”小关说:“那这两道题本不该错嘛!”“不该错的题为什么错了呢?”“还不是粗心,我恨死粗心这毛病了。”爷爷说:“发现了毛病也是收获,以后就可以注意了。”小关说:“我早就知道自己有粗心的毛病,就是改不了。”爷爷说:“我看你基本上是不粗心的。”…  相似文献   

16.
夏目漱石曾用“明暗双双”来指代其遗著《明暗》的小说世界。“明暗双双”本是一个禅语,为“明中有暗,暗中有明,二者交融”之意,这也是小说《明暗》的最大特点。二元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贯穿《明暗》的始终,其既是意义范畴上的,也是创作方法上的。“清子”意象的塑造把“明”与“暗”的二元对立统一起来,暗示了近代人精神救赎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所谓“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以虚为实,以实求虚,可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留白”主动地利用画面白色空间位置,去承担画面的造形任务。留点空间留点白,这画面,这世间会变得更加精彩。多一份空白多一份娴静,多一点空间多一份空灵。课堂是一种多元、开放、艺术化的师生信息交流舞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应该是“操盘手”,教师的作用应该是“相机诱导”。教师也可以像艺术家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构成教学的“虚实相间”,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思考和  相似文献   

18.
1.有只小猪可喜欢画画了,瞧!墙上贴满了它画的画。 2.一天,小猪画了三只小兔,有黑兔、灰兔,还有白兔。小兔子红红的眼珠,神气极了。 3.白兔看到了说:“错了,错了,黑兔是黑眼珠,灰兔是灰眼珠,只有我白兔才是红眼珠呀。” 4.白兔说:“兔子眼珠的颜色是由体内含的不同色素决定的,我体内不  相似文献   

19.
在国画中,有一个谋篇布局的技巧比较经典,叫做“计白当黑”,即对没有画面的部位要像有画面的部位一样作认真的推敲和处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留白”,“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在整体的意象和情调中体现出似无还有的艺术境界。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好比一幅画的各个组成部分,同样需要讲究“留白”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物教学》2016,(8):67-68
<正>1因自交和自由交配的组合情况不同,关注概率计算的"细微偏差"例1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蝇和黑身蝇杂交,F_1全为灰身。让F_1自由交配产生F_2,将F_2中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和自交2种情况下,后代中灰身和黑身的比例分别为(C)A.1:1,5:1 B.2:1,8:1C.8:1,5:1 D.5:1,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