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基于无形资产与企业业绩相关文献的综述和理论分析,本文以经国家认定的140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无形资产明细信息,就不同无形资产对企业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形资产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业绩显著正相关,技术类无形资产对经营业绩的贡献远大于土地使用权及系统软件类的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2.
基于无形资产与企业业绩相关文献的综述和理论分析,以经国家认定的140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无形资产明细信息,就不同无形资产对企业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形资产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业绩显著正相关,技术类无形资产对经营业绩的贡献远大于土地使用权及系统软件类的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3.
企业成长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状况又通过无形资产科目反映,因此,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是投资者赖以评价企业成长性的重要信息。借助于上市公司年报中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将无形资产划分为非技术性投资与技术性投资,并结合企业性质、高新特征和板块差异,分别进行了无形资产项目结构水平、投资水平和投资强度分析,指出中国企业在无形资产投资行为方面是"拿地"导向还是"技术创新"导向,并进一步指出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2006年2月15日我国新颁布的无形资产准则规定企业研究开发支出在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以资本化,而旧准则规定企业研究开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研究开发支出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必然会对企业的税收、短期经营业绩和长期经营业绩等产生影响,从而会影响企业高管在研究开发支出方面的决策。在分析无形资产准则变化对税收、企业业绩影响的基础上预期公司高管研究开发支出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重要战略资源。知识产权信息披露既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规范披露知识产权信息,能够提升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助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鉴于此,基于知识产权脱胎于无形资产且秉承了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传统,本文拟从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信息披露两个方面系统梳理和评价国内外研究文献,分析该领域现状、动态与不足,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推进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理论研究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分析沪深两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与科创板上市公司在无形资产项下披露的知识产权(专利)资产信息。专利是企业的重要创新成果,近九成上市公司都拥有不同类型的专利,但很多企业并没有将专利资产价值在公司财务报表无形资产项下进行披露;知识产权(专利)资产对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产;知识产权(专利)资产对企业市值、经营收益等都有积极的影响;因此知识产权资产信息的准确登记和完整披露对于上市公司吸引投资者、提升融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3-2005年A股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选取十二个行业的样本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薪酬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分组研究。研究表明只有在行业竞争程度较高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增长率与企业前一年每股收益增长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薪酬的增加可以引起企业业绩的增长;随着行业竞争程度的减弱,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叶珊 《科技创业月刊》2021,34(12):93-105
以2010—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管理层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外部表现越好,管理层越倾向于自愿发布业绩预告,且出具的业绩预告质量越高,信息披露的内容也更保守和稳健,验证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一种道德行为,主要为了提升公司声誉以及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分析发现,不同产权性质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业绩预告行为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非国有企业中二者的关系更为显著,这为"道德行为动机"假说提供了支持性证据.研究结论有助于社会公众、监管部门判断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及信息披露的可信度,提高监管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市场参与者做出理性投资决策,为进一步完善社会责任报告制度、业绩预告披露制度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无形资产对社会经济进步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知识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无形资产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显得非常重要。与此同时它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将产生约束性的影响,因而如何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从而更完整地、公允地、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进而更好的满足投资者等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评估和决策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那黎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3):127-130,138
通过宁夏11家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发现其无形资产尤其知识产权保护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周杏娟 《科研管理》2019,40(5):282-288
本文结合高科技企业的特点,全面梳理、系统总结了各类无形资产评价的方法及其应用条件,对相关方法作了对比研究,为国内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价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参考借鉴,从而促进高科技企业强化无形资产管理意识,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增值效用,建立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获得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2.
以价值管理为基础、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正在被中国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所接受,而在企业价值中不能被财务系统衡量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又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研究如何化无形资产为有形成果显得至关重要,战略地图正是描述企业战略中无形资产的协调与运用的一种工具,本文主要是研究战略地图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收益法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价值评估领域中,无形资产评估是一个难点,因为从无形资产所得来的收益比从有形资产所得来的收益的风险要大得多,未来收益很难预测。而收益法是运用货币时间价值的观念,将无形资产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预期收益按折现率折算成现值的一种评估方法。合理预测其未来收益,是正确评估无形资产价值的关键所在。首先介绍了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价值时所存在的两大难题一超额收益与折现率的确定,然后对解决应用难题的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无形资产为核心的价值创造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晨  茅宁 《科学学研究》2004,22(4):405-410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驱动因素。本文以价值网络理论为基础,认为企业是由利益相关者的专用性投资形成的网络。价值网络包含了个体、组织、组织间和社会不同的网络层次,知识等资源在网络不同层次的积累沉淀形成了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价值驱动要素通过网络各层次间的相互嵌入和价值交换而相互联系,形成了以无形资产为核心的企业价值创造系统。  相似文献   

15.
张辉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8):109-110
高等院校的无形资产从认识到管理制度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流失严重,高校失去大量的无形资产再创造价值的机会,这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一种现象,应引起政府、高校等的重视,采取切实措施,保护高校无形资产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Analyzing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a firm's intellectual capital separates tangible assets from intangible assets, and demands close attention to how the latter are valued. Conventional methods based on cost or market value are of little relevance. Ultimately, the analysis turns on who makes the estimate and to what end. We argue for a third source of estimates, the same managers whose application of strategic assets sets the value-adding processes of the firm in motion. This is a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hat raise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ques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firm and its value-creating capabilities. Objective measures cannot grasp these capabilities, and current efforts to establish such metrics are deeply counter-productive. We propose the ‘business model’ as the firm-specific natural language within which the future value of the intangible assets can be estimated.  相似文献   

17.
李丹  郭建民 《软科学》2008,22(5):129-133
探讨了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模式、技术研发支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以美国高科技公司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当公司进行涉及股权的战略联盟行为时会降低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蓄积;企业进行非涉及股权的战略联盟行为时,长期而言会促进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的蓄积等,为提高我国高科技企业经营绩效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e positive impact of intangible assets on several measures of economic performance is well documented in the literature. Less clear is what initially leads firms to invest in intangible assets. The latter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ecause, at least for the Italian manufacturing sector, firms exhibit strong heterogeneity in their investments in intangible assets. In line with the capability-based theory of the firm, we argue that the firm's propensity to invest in intangible assets can be explained by factors that are internal and specific to the firm. Making use of a rich dataset, we test and provide support for our hypotheses. In particular, we find that the propensity to invest in intangible assets increases with the firm's size, human capital, and historical intangible asset base. This points towards the existence of a cumulative process of intangible asset accumulation, which may account for most of the heterogeneity observed in the data. The paper adds to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in two ways: first, it highlights the existence of strong intra-industry heterogeneity in intangible asset investments, and second, it offers an explanation for such heterogene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