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影 《新闻天地》2008,(4):19-21
杨丽萍,犹如一个空灵飘逸的仙子。从《孔雀公主》到《雀之灵》,从《两棵树》到《雨丝》,从《云南印象》到《藏谜》,她不停地给我们惊喜,并以她十足的民族风格,独特的艺术视角,超然的慧眼,通过无声的肢体语言向我们阐述着律动在生命深处的秘密。日前,随着《藏谜》在全国的巡演,使她成为马不停蹄的“忙者”,奔波在各个城市间,这个编导出让观众看了会流泪的舞蹈的女人,在舞台之下,又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2.
此刻,我正在采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表演艺术家朱琳。望着她那和蔼的面庞,我不禁在记忆的海洋中搜索着:她就是《雷雨》中那位勤劳纯朴、经历坎坷的鲁妈吗?她就是苏联名剧《三姐妹》中,那个轻佻、泼辣的娜达莎吗?她就是话剧舞台上才气横溢的女诗人蔡文姬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武则天吗?……众多性格迥异的艺术形象,在我的脑海中一一闪现,这使我很难一下子统一于面前的朱琳一身之中。然而,这五彩缤纷的人物画廊,却正是朱琳几十年舞台生涯艺术创造的结晶。和舞台上那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不同的是,生活中的朱琳衣着朴  相似文献   

3.
《文化艺术报》是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文化艺术类综合报纸。被中国报协等单位评为十佳报纸。《文化艺术报》重点报道和评论国内外文化艺术界的最新动态,系统介绍文化艺术界的人物及作品。是一份高品位、可读性强、深受读者喜爱的优秀报纸。笔者于2011年7月有幸采访了《文化艺术报》总编辑陈若星女士,在采访过程中她的乐观主动和坚忍不拔,她的作风、她的胸怀、她的成绩以及她执著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相似文献   

4.
李强的故事与中国新闻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上的李强 我第一次见到李强是2003年的秋天,在我开设的清华新生研讨课《走在路上的叙事艺术》的第一堂课上。这个胖乎乎的男孩子格外引起我的注意,因为他是这个班上唯一的男生,而且是个旁听生。  相似文献   

5.
在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青年画家陈亚莲在北京举办以藏汉团结为主题的“《我的西藏十年》陈亚莲艺术展”。同时,《我的西藏十年》大型画册也由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我的西藏十年》是著名年轻画家陈亚莲十年来在藏区写生创作的,具史实性、并以现实题材为主的大型艺术展。作为一名年轻画家,在过去的十年中,陈亚莲坚持深入藏族地区,实干、创业、探索、追求。她着力用鲜活精致的画面和优美翔实的文字,展现祖国西藏及其余各地藏区的壮丽河山,记录雪域高原人类的生存文化,她努力用有生命、有穿透力、代表着用全身心去奉献的艺术线条,再…  相似文献   

6.
漫话读书     
我酷爱读书,所以常流连在有书的地方。也正因如此,我生命历程中的几页就留在了张家口市图书馆。2009年4月1日,是张家口市图书馆建馆六十周年纪念日,为此我以《漫话读书》为题写了点东西,算是对她的纪念吧。  相似文献   

7.
阿岚 《报林求索》2012,(11):143-145
<正>《孔雀》的巡演宣告了杨丽萍舞台生涯的谢幕,这个有着巫女一般气质的舞蹈家早已成为人们心中一个不可超越的传奇。她是用生命跳舞的孔雀公主。灯光仿佛是从树叶的缝隙中倾泻下来的阳光,朝暮变幻,她一袭长裙纯真美丽,轻舞飞扬间满是生命纯然的喜悦。眼前轻灵的舞者让人很难相信她已有54岁,除非她的名字叫杨丽萍。舞剧《孔雀》的巡演宣告了杨丽萍几十年舞台生涯的谢幕,这个有着巫女一般气质的舞蹈家早已成为人们心中一个不可超越的传奇。她的舞,她的  相似文献   

8.
何祚欢 《湖北档案》2004,(10):32-32
从1952年我读小学五年级时第一次登台唱快板算起,我与曲艺艺术的结缘已有51年。从1963年我成为职业评书演员至今,我的舞台生涯,也整整是40周年。  相似文献   

9.
徐健 《视听界》2010,(6):111-112
1.文字型沟通 指拍摄者通过阅读被拍摄对象的文学作品,对对方的生活经历、情感、心理有较为深入的感知。对象或是作家,或是网络写手。 2007年,我拍摄了《故乡的背影——作家赵丽娜》。《苏州日报》副刊上的专栏《海那边》,流淌着她对故乡的绵绵深情。在远嫁台湾八年之后,她回到故乡常熟定居,那些文字成为了她生命中抹不去的记忆。  相似文献   

10.
乌兰夫是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民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他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艺术事业建立了不朽业绩。我从一个草原上的小牧民成长为一名蒙古族艺术家,是和乌兰夫主席的培养、关爱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五六十年代,郭兰英演唱的歌曲《我的祖国》、《南泥湾》、《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等一首首有着浓郁民族风格而又洋溢着时代激情的歌曲在祖国大地广为传唱。她演出的新歌剧《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等代表了中国歌剧舞台的最高水平。郭兰英唱的歌清新纯朴,带着泥土的芳香。她身着中式短袄,扎着蓝布绣花的小围裙,在舞台上踏着轻盈的步子用她圆润清脆的歌喉倾吐人民心声的艺术形象,让摄影家摄入镜头,刊登在1960年2月1日出刊的人民画报的封面上。郭兰英用她的心声歌颂着祖国,激励着人民,更赢得了人民的喜爱。 1…  相似文献   

12.
物换星移,时光如梭。屈指算来,我从戎戍边已30年。30年来,我看过许多刊物,大都是断断续续,未能持之以恒,唯独对《新闻与成才》(包括前身《解放军报通讯》及增刊)杂志情有独钟,一直坚持拜读了30年。30年来,许多刊物阅后被我抛弃了,在先后6次搬家过程中清理出去了,唯有对《新闻与成才》,却把她奉若宝贝,装订成册,保留至今。我阅读她,珍惜她,保存她,是因为她给了我新闻知识和写作技巧,给了我搞好新闻工作的信心和力量,给了我组织指导新闻工作的方法和艺术。启蒙的好“老师”1968年3月,我入伍来到叶尔羌河畔军营。1个月后…  相似文献   

13.
阎巍是近年来闻名全国的京剧武旦演员,我曾经多次观看她在舞台上演出,还曾对她主演的《岳云》发表过剧评。而对她的成才经历只是得之于零星的道听途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邓永成 《大观周刊》2012,(17):286-286
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思菲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把儿童的个人成长特征,分为7个观察点:智慧成长、 感情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创造性成长。”这对我们从事美术教学的人是很有启发的。具体来讲,我认为,美术教学应该注重激扬学生艺术生命的活力,这是基于《美术课程标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其目的不是造就几个专业技术人员、画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高素质的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说,美术教学不仅仅在于激励、唤醒、多给学生一些积极的“预言 ”,让学生充满梦想,帮学生实现梦想。更要激扬学生艺术生命的活力,帮助学生找到激情,使学生发现自我潜能,勇于展现。  相似文献   

15.
舞台上的倪萍是那么靓丽、那么光彩夺目神彩飞扬,可她的内心深处竟是那么忧伤那么苦涩那么怅惘。这是我读倪萍的《日子》感触最深的一点。“生命不曾圆满”,这是倪萍为自己的《日子》作的序言的题目。不圆满的生命造成的残缺之痛压在倪萍的心上,那么些寻常的而又美好的期盼竟如浮云般飘浮在空中,经年日久让真诚的心和诚挚的情在一起悬浮,落不到生命的根部。  相似文献   

16.
琼瑶剧教母刘立立,是台湾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女导演,其执导的大部分琼瑶剧《雁儿在林稍》《一颗红豆》《婉君》《在水一方》《庭院深深》《烟雨蒙蒙》《几度夕阳红》《聚散两依依》《鬼丈夫》等,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喜爱。2010年10月3日。在她生命的尾声,她与一个男人45年的爱情终于有了结果——两鬓斑白的他,微笑着把一张崭新的离婚证书亮给她看:我可以娶你了!你,要不要嫁我?  相似文献   

17.
《声屏世界》2013,(5):74
《中国星力量》作为山东卫视第二季重点推出的大型季播节目,是目前国内第一档一专多能艺术人才培训类真人秀节目,是一次全球华人艺术新人的大检阅。《中国星力量》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核心价值观,将选手艺的背后所承载的努力、梦想与舞台上对艺的极致追求和极致呈现相融合,传递正能  相似文献   

18.
刘冬梅 《出版参考》2005,(11):37-38
2005年10月17日,一代文学巨匠巴金阖然长逝,留给人世间无尽的追思。中华大地,人们不约而同地缅怀着大师正直、真诚和高尚的灵魂,重温着《家》《春》《秋》里激流般青春的浪花,回味着《随想录》朴实的语句中的深沉反思情怀……而我,身为一位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回眸凝望从一个世纪的风雨中蹒跚走来的身影,追溯巴老在文学出版舞台上曾经纵横驰聘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9.
有个孩子告诉我,她总是幻想自己能生活在电视里,我问她为什么,她说,那样就会有音乐,有鸟鸣伴随她生活了。天真无邪的童语,使我忍俊不禁,但正是这句质朴的话,却道出了一个事实:当我们谈到影视艺术的综合性时,首先想到的是画面艺术与声音艺术的综合。正是由于声音进入了影视艺术天地,影视艺术的表现领域——时间与空间,得到了极大的开拓,挖掘出影视艺术新的表现潜能。  相似文献   

20.
生命的主题     
从报考档案专业的那一刻起我便与档案结缘,与她相依相守的20年时光如流水般轻快滑过。但这根本来流畅的生命弧线却在2009年的一天被一纸体检通知书无情斩断:我被查出了癌症,而且是重度晚期。风乍起,将我平静的生活吹了个惊涛骇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