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与一定的道德评价相联系的。心理科学研究表明,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道德认解——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道德情感的形成是学生道德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包括知、情、意、行几个要素,这几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因此,从道德认识、道德信念,经过道德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转化为道德行为,并经过道德行为的反复实践,内化为道德习惯,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抓住情感体验是促进学生道德内化,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和手段。道德情感是学生的道德认识从内部升华为道德信念,从外部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途径和中间环节,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化过程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仅要探讨学生道德情感本身发展的规律,研究情…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基本任务:“……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呢?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主要是指人们对是非、善恶、美丑的理解和评价,一般包括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它是道德行为的先导,也是产生相应道德情感的思想基础。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可变性较强时期,应不失时机地按照他们的认知规律教给他们一些初步的道德知识,引导他们分析…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指出: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可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对引导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道德情感是加深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意志,实现道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知与行的中介和桥梁,在完成思想品德课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关键。一、深挖教材内涵,培养道德情感思想品德课教材本身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情是由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意志和行为的催化剂,而情感教育是以感受体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拟从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开展课外体验活动、改进评价方式等方面阐述如何使学生加深情感体验,积累道德情感的感受,使道德情感不断得到内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6.
道德情感在学生品德形成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当学生对道德知识有强烈的情感共鸣时,就能产生巨大的动力,并推动道德认识升华为信念并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体验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有效途径,必将会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谈化学教学中的品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德教育的过程是对学生在道德情感情、认识知、意志意、行为行的培养提高过程,下面谈谈自己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情、知、意、行”的品德教育。一、选准切入点,催化学生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推动学生对周围事物或行为采取追求或舍弃、赞成或反对、适应或改造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若能选准切入点,适时地拨动学生情感这根弦,会很好地促进学生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信念和意志,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习惯。上绪言课时,我用火柴在纸上饱和KNO3溶液写好字晾干并作好标记轻轻一点,即有火花出现并蔓延出“让我们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学求知、学做…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对于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有着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历史培养目标中凸显道德情感教育;二是将道德情感教育寓于历史教学全过程;三是注意发掘史料中的道德情感资源。  相似文献   

9.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有机融合。即我们常说的知行统一。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产生的基础。道德情感起着内部调控的重要作用。学生只有在认知中得到满足,获得内心的情感体验.才能将道德观念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情感是促使道德知识转化为信念及世界观的催化剂。在思品课教学中应重视情感体验,促进品德内化。  相似文献   

10.
《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思想品德课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情感是其道德信念、道德力量、道德准则的有血有肉的心脏。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情感是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规范学生的情感行为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在道德方面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内心体验即为道德情感。道德情感也叫道德感,属于一种较深刻、复杂的高级情感。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教学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中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蕴含着情感性、形象性、艺术性、思辨性,初中生具有比高中生更为明显的思维具体化和情感两极化,这都易使语文课实现知、能、意、情的优化结合。因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认识和挖掘教材中的积极情感因素,有意识地将它们渗透于各课和课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打的…  相似文献   

12.
一、体验式教学的意义思想品德课中的体验式教学,是指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视、听、嗅”等感官功能,去感知各种道德现象,用自己心灵的“触角”去体验人、事、物、境中所含的“知、情、意”等因素,通过情感的润滑和催化,达到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实施行为教育的目的。体验式教学是实现明理的催化剂。道德概念、道德观念是由外到内移入学生头脑的。这种“内心”过程,既是主体道德思维的成果,也是学生情感选择的结果。因此,借助体验在认识中融入情感因素,以情载理,才能促使明理目标的达成。相反,不重视体验式学习…  相似文献   

13.
道德情感教育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小学低年级是学生情感教育关键期.把握儿童情感教育关键期,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情感是低年级品德教育的关键.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主渠道.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把握儿童情感教育关键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笔者通过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实践,归纳了三方面策略:以儿童生活层面为依托,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以活动为载体,由外化向内化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以情感凭借与情感目标有机沟通的动态过程为途径,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产生与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多种内心情绪体验,以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 情感体验的主要形式有:直觉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伦理有联系的情感体验。实施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精心选择体验点,激起学生真切、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的驱动力,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情感品质的教育。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精神,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这既是对品德课的要求,也是品德课的重要任务。今天的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传递、技能的教授,在生活和学习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同伴、教学活动的中组织、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人受某种事物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映,如爱好、憎恶、愉快、悲伤、同情、失望等。教学中的激情,是指通过某种教学手段或方式激发学生的这种心理反映,使之进入特定的情境,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导入、讲述、讨论、辨析等多种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对教材内容的感奋,升华为思想共鸣,成为具有理性的情感,即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它能推动学生对一件事物或一种行为采取赞成或反对,追求或舍弃的态度。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一、创设情…  相似文献   

17.
孙玉林 《教师博览》2023,(15):93-94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道德与法治观念,进而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付诸实践。衡量学生道德与法治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素养发展的标志,就是内在的观念与外在的行为相统一。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一定要深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认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认,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评价,从而使学生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认识和反思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使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受现行高考的导向和影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首要目标,而道德、理想、价值观等则成了附属的东西。课堂教学中片面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与理性能力的开发,忽视了情感经验的积累与情感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所学道德要求缺少自身需要的体验,没有把它们当作必须遵循的准则,而只是作为一种理论知识来接受,造成道德情感培养不落实,不能发挥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9.
综观历史,学者研究道德情感的培养时往往只注重学生情感或学生道德感,而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主体,他的情感对学生道德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教师情感对学生道德发展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体验是主体内心情意活动。巧设情境,是根据体验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巧妙创设特定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引导他们在真切的情境中,通过耳闻、目睹、心动,进行积极的、刻骨铭心的内心体验,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