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梅花 《中国教师》2012,(14):69-71
<正>"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能满足他们特殊需要的教育形式,是中国大陆吸纳现代"融合教育"理念而开展的一种特殊教育办学形式。"随班就读"儿童包括智力低下儿童、残疾儿童和一些特殊心理表现的儿童。据研究表明,同伴关系对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适应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1]所以,为了避免他们产生自卑感,并让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让他们能较好地融合到集  相似文献   

2.
陆文霞 《小学生》2013,(11):43-43
陶行知先生是毕生崇尚创造,毕生创造不辍的教育家。他在大量创造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到了一系列创造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其中实行儿童创造力"六大解放"的主张,和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是息息相关的。陶先生"六大解放"的主张是: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儿童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自由  相似文献   

3.
能拿笔的儿童就能画画,在儿童没有学习文化知识以前,他们就能拿起笔在纸上涂鸦了。画画是儿童的一种天性,绘画是儿童喜欢的一种抒发方式,是他们的无声语言和心理需要。绘画可以让儿童发泄情感、缓解紧张,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原生态"是随意涂在墙上的画面,是让大人们捉摸不透的画面。"原生态"儿童绘画具有朴素的自发性、瞬间的愉悦性,儿童作品表现的是儿童天然的朴素与纯真,是儿童视觉感受的自然流露,是一种无意识再现,是儿童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  相似文献   

4.
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回归生活、回归儿童是生活化课程的本质。以"儿童发展"为核心的生活化课程"重视自然对儿童的积极影响",鼓励"运用自然、本真的方式引导儿童学习",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理解他人,让儿童"按照自己的节奏呼吸与思考",并建立起内在的秩序感。生活化课程以培育完整的儿童为导向,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每个儿童都有自己学习的方式。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生活本来的样子就是流畅的、自然的。我们希望在这套课程里,能够看到儿童、看到游戏、看到文化。  相似文献   

5.
2012年9月我参加了江苏省首届"引智培训班"的学习,澳大利亚的两位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她们国家的儿童学习课程框架,框架从五大原则、八大实践到五个学习目标进行阐述,通过这些阐述,我深刻感受到,他们对儿童"本体感"、"幸福感"的重视。他们相信:儿童有能力进行主动地参与式学习,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追随幼儿的兴趣和不断赏识和激励孩子,使儿童成为成功的学习者和交流者,从而愿意与外部世界建立良好的联系。他们承认儿童  相似文献   

6.
一年级是儿童学习和发展中幼小衔接的重要时期,更是儿童语言从无意识地"学"到有意识地"习"的转化时期,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儿童而言,在课堂上提醒他们把话说完整,指导他们学说完整的话,不仅利于他们更顺利地学习语言,而且也是在引导他们操练完整的书面语言,这对于今后他们学  相似文献   

7.
这些"留守儿童"基本上都是隔代抚养或生活自理,势必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产生障碍。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少与父母的交流,使他们学业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这些都是"留守儿童"群体中存在的一连串现实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把它视为一项"阳光爱心工程",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让这些活动犹如一缕缕阳光,照亮"留守儿童"的心田,让他们用阳光灿烂般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正>第一,博客写作的最大价值,是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儿童。半个世纪前,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他们的眼睛,解放他们的手脚,解放他们的嘴巴,解放他们的空间,解放他们的时间"的主张。然而时至今日,我们的作文教学,还是牢牢地将儿童束缚在"命题"作文的紧箍咒中。相反,博客写作,创造了一种"为自己写作"的宽松氛围,让孩子以"玩"的心态对待作文,让他们充分享  相似文献   

9.
儿童学习数学是一个既触及"外部"又深入"内部"的缓慢推进过程,数学思考是贯通其中的关键要素。儿童数学学习的效果与他们数学思考的深度密切相关,儿童数学思考的深度则取决于他们巩固、转化和内化信息的能力。探寻深度思考的本质意义,架构促发儿童深度思考的基本路径,有助于推动儿童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著名的儿童手脑"六大解放"理论,即"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们能说……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创造让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多一点幻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他们智慧的火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低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弱,笔者通过指导低年级学生讲故事这种输出性语文实践研究,让学生历经"言语—思维—言语"的往复运动过程,满足儿童"求知、求新、求变、求真"的欲望,激发儿童表达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力,提升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让每个儿童都能在语言的天空里生长表达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正孟国泰先生认为,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替代的。我们看待一个儿童,首先要从一个人的角度出发,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予他们作为人的尊严。其次,对他们的教育是对独立个体的教育,不能整齐划一,消磨他们的个性。相信在每一个教室里都会有所谓的"问题生"。这些"问题生"一般成绩靠后、个性强、不好管理,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和激励。也正是由于他们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在他们的教育上产生了恶性循环,致使改变了他们的一生。孟国泰先生基于他的儿童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后,我们不断强调去"归还学生的话语权"、"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等等,那么,我们真的实施到位了吗?我们常常用成人眼中的"好词佳句"取代儿童心中的"童言稚语",用条条框框困死儿童精彩绝伦的智慧火花,这样致使我们的孩子们无法道出他们眼中的世界。我们应允许儿童"出格"、"出错",让儿童学会行使自己的课堂话语权,自由地勾勒出属于他们的一片彩色天空。  相似文献   

14.
王卉 《快乐阅读》2011,(6):116-117
儿童作文贵在"童"字,难也难在"童"字,不是儿童写不出童心,童真,童趣,童语。而是我们教师的引导出了偏差。我们应当引导儿童作文向儿童生活回归,向儿童心灵回归,把原本属于儿童的话语权还给他们,以童眼看世界,童心去想世界,童真去感世界。让儿童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让他们书写属于自己的作文。  相似文献   

15.
自然缺失症已经成为城市儿童普遍患有的一种"病",具体表现就是儿童与自然的疏离,他们对大自然的知识了解越来越多,而和自然的接触却越来越少.三毛的《塑料儿童》里曾提到,她邀请几个孩子去看海,让他们领略自然之美,谁知他们一路专注于手中的游戏机,到了海边仍不为所动,说这就是海啊,我们回去吧,六点半动画片就要开始了! 动画片、ipad、iphone等电子产品以及网络的发展,对知识灌输额过分强调,让儿童与自然的疏离日趋严重.我们在亲眼目睹在应试教育主导下和受计算机、互联网的影响,儿童与自然的疏离甚或隔绝,儿童,尤其是城市儿童几近变成了"宅儿童",将来又很有可能变成与自然隔绝的"宅少年"、"宅青年",他们不关注大自然的鸟语花香、小溪潺潺和松涛低吟,只关注电脑里的"奥特曼"和"喜羊羊"、手机里"愤怒的小鸟"和"会说话的汤姆猫",他们离自然越来越远,这种疏离导致他们感官退化、肥胖率增加、注意力紊乱,甚至孤独、抑郁、愤怒等身心问题.一个从小就对生命和自然失去敏感的孩子,长大之后怎会有关心地球和人类的责任感呢?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我们不少老师在绘画教学时,总是以"像"与"不像"来衡量学生的作品.这样的指导方法和衡量标准我认为不大好.因为完全用"像"与"不像"去评价儿童的作品,容易挫伤他们学画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儿童画是儿童意识的反映.儿童和成年人一样需要理解,只是他们还不善于表达.他们对世界上的  相似文献   

17.
正李贽在《童心说》中写道:"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把童心和真心设为一体。儿童教育应该让儿童成为儿童,让真心在人性中奠基。我校提出的适性教育,就是适合儿童的教育,即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从儿童自主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实践过程的整体优化,启迪他们的灵性、发展他们的个性、完善他们的人性,引导他们主动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问题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留守儿童,学校、班主任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要以"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为主要策略,激发留守儿童的责任意识,于无声处促使他们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19.
儿童原创小说,作为儿童习作之外的视野,折射着鲜明的"儿童立场":释放真情的"话语权";演绎想象的"游戏精神"和率性表达的"灵性思维"。教师以真诚的读者、客串的嘉宾、阅读的点灯人三重身份协助儿童自主创作,引领他们不断自我实现、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20.
陈鹤琴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自制玩具活动是自主游戏的重要补充形式,还可以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