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颜色与冷热     
书上“辐射”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黑色表面的物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本领比白色表面的物体强。所以,夏天穿浅色衣服比穿深色衣服凉快些,就是这个道理。可是又看到报上却说,穿黑色衣服较浅色衣服凉快些。说穿浅色衣服凉快是书上的话,说穿黑色衣服凉快是报上的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般讲,物体吸热本领越大,它的散热本领也就越大。白色与黑色相比:白色反射阳光的本领大,吸热本领小,散热也慢。黑色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黑白有别     
太阳光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当太阳光照到白色物体表面时,白色物体几乎能将各种色光全部反射,只吸收很少一部分;当太阳光照到黑色物体表面时,黑色物体几乎能把各种色光全部吸收,只反射很少一部分。因此,黑色物体对光辐射的吸收本领比白色物体强得多。工具与材料剪刀。凸透镜,白纸,毛笔,黑墨水。活动过程 1.取一张较薄的白纸,将它剪成大小相同的两小张,用黑墨水分别将每小张  相似文献   

3.
什么东西最黑?是墨汁?不是,因为你能看到黑色的亮光。是黑夜?也不是,因为你还能看到星光闪烁。那么到底什么东西最黑呢?举一个例,如果在一个密不透光的容器上开一个小孔,从这个小孔往里看就是最黑的。为什么?黑色就是从物体反射出来的光很微弱,大部份光被物体吸收;而白色则是反射出来的光多,而吸收的少。如果从物体上一点儿反射光也没有,那么这个物体就是最黑的  相似文献   

4.
光学问答     
白色物体的表面为什么不能当镜子使用?学生:白色物体同镜子一样,也要反射各种颜色的光。如此说来,非常光滑的白色塑料的表面不是也可以当镜子使用吗?博士:非常光滑的白色塑料的表面  相似文献   

5.
“早上的太阳为什么又大又红?”这一自然地理现象,早已有结论。其中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书籍《千万个为什么(新篇)》(三环出版社1991年版)第167页在“为什么早上和傍晚的太阳又大又圆”一文中是这样说的:“实际上太阳的大小并没有变化,而是人的视觉出了问题。……同样大小的物体,黑色的比白色的显得小些。一幅画上的蓝天比建筑物显得远些。……而  相似文献   

6.
初三物理课本第53页在介绍辐射的概念,并通过实验得到了“黑色表面的物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本领比白色表面的物体强”的结论之后,接着写道:“夏天穿浅色衣服比穿深色衣服凉快些,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学生提出:照此推理,穿深色衣服就会闷热些,而家里祖父母虽年老怕热,却偏爱穿黑色或深色的香云纱、纺绸布料的衣服,这不就矛盾了吗?怎样才能给学生一个有说服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教材中对太阳光 (白光 )的成份进行了分析 ,但学生对物体颜色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例如 :一块在日光照射下为白色的布 ,在红光照射下成什么颜色 ?一束白光通过在白光照射下为绿色的玻璃后 ,光束将有何变化 ?在日光照射下为黄色的布在红光照射下成什么颜色 ?等等。对这类问题的回答 ,大多数学生模糊不清。因此 ,在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实验。1 设计原理当不同颜色的光线照射到不同物体上时 ,物体反射出来或者透过的光线是什么颜色 ,物体就呈什么颜色。如果物体能反射各种光线 ,在日光照射下就成白色 ,在什么颜色的光线照射下…  相似文献   

8.
取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把其中的一个外面涂上黑色,另一个外面涂上白色,然后装进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冷水。并各插入一支温度计,放在太阳下面晒。过一会儿,发现温度计的读数不再相同了.放在黑色玻璃瓶里的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较高。这说明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辐射热的本领强。  相似文献   

9.
白色塑料板与黑色塑料板谁的反射本领强?见了这个题目的自然老师,如果你轻易地下结论:白色塑料板反射本领强,那么,你可能会在学生自行探索的实验中遇到麻烦。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我按照刘默耕先生倡导的让学生在探索中获知这一教学策略的指引,本学期在上《光的直射与反射》这一课时(浙江版,第5册15课),为了让学生在实验探索中获得知识,我用配套的实验盒内的一块白色塑料板和一块黑色塑料板来做这个实验。心想这么对比强烈的材料效果一定很明显吧。我就让学生分组实验,把阳光反射到墙壁上,在巡视指导的过程中却发现学生互相说:“黑色塑料板比白色塑料板反射本领强。”我的第一感觉是学生实验方法错了,我走过去帮助他们纠正,没想到学生发现的是千真万确的事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世界里,但是我们着到的黑色花却很少,植物学家对四千多种花进行了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不同,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  相似文献   

11.
一、夏天穿黑衫夏日炎炎,酷暑难当。许多人喜爱穿白色服装,因为白色可将热部分反射掉,籍以抵挡太阳曝晒。可是,一到夏天,我奶奶总是喜爱穿那种纹纱制成的黑衫,不管室内室外,几十年如此。当别人问她时,她还说:“夏天穿黑色衣衫比穿白色衣衫要凉爽得多,特别是穿宽松的黑色衣衫更为凉爽。”这话实在令人惊讶!  相似文献   

12.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和同班的一个小男孩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我已经忘记我们当时为什么争论了,只记得我们争论不休的焦点是:我认为“我”是对的,“他”是错的——而他则刚好与我相反,他相信“我”是错的,“他”是对的。老师听了我们的争论后,决定让我们受到一次非常深刻的教训。她把我们带到讲台前,把小男孩安排在讲台的一边,把我安排在另一边,而在讲台的正中间,放着一个又大又圆的物体。我能够清楚地看见它是黑色的。之后,老师问小男孩:“那个物体是什么颜色的?”小男孩回答:“白色的。”他说那个物体是白色的!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相似文献   

13.
题1(2000年全国竞赛题)气象站测量气温用的温度计装在百叶箱中,百叶箱是什么颇色的?为什么?如果装在封闭的箱子中会有什么弊病?为什么?如果露天放置会有什么弊病?为什么? 解析百叶箱是白色的,因为白色光滑的物体表面反射热辐射的本领强,而吸收热辐射的本领弱,如果是其他的颜色,阳光照射时,百叶箱会吸收较多的热辐射,使箱内空气的温度明显高  相似文献   

14.
哥德巴赫问:“1+1为什么等于2?”爱迪生问:“为什么鸡可以孵蛋,人不可以?”“一条毛虫为什么会成为美丽的蝴蝶?”……对,到底是为什么?难道人生就是个问号? 我问物理老师:“老师,什么叫力?它是怎样产生的?”答:“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由于物体客观存在而相互产生的。”问:“万有引力如何产生?”答:“牛顿发现的伟大定理。”问:“为什么要叫‘万有引力’而不能叫别的? ‘万有引  相似文献   

15.
“求5比4多百分之几?4比5少百分之几?”这一类型题目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在解答时,往往解答为:5比4多25%,4比5也少25%,把这两种不同题目混淆。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 首先,让学生解答“5比4多几?4比5少几”?解答后,提问学生:“这两题为什么都要用减法计算?结果为什么相同呢?”使学生理解到:“5比4多几、4比5少几”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其实质是两个具体数量的比多比少,所以都要用5-4=1解答。  相似文献   

16.
三问三答     
第一问:为什么白天从竹帘外看不见室内的物体? 答:人眼之所以能看见物体,是由于光源发出的光,或者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白天,室内不开灯,室内比室外要暗.室外的自然光照射到竹帘的表面,有一大部分入射光被竹帘反射并进入人眼,使人看到竹帘.还有一小部分穿过竹帘的缝隙进入室内,照射到物体上,这些物体再将入射光反射到竹帘的内表面,内表面又将大部分光反射回室内,由竹帘缝隙射向室外的光线就更少了.对于室外的观察者来说,竹帘外表面反射到眼睛里的光线比室内物体反射到眼睛的光线要多得多.所以从竹帘外看不清或看不见室内的物体.  相似文献   

17.
冬天,人们多是穿黑色或深色的衣服,有利于保暖吗?夏天,人们多是穿白色或浅色的衣服,有利于散热吗?试做下面“不同颜色物体吸收辐射热的性能的实验”,就可得到解答。实验器材准备1.辐射热实验器:用一块约(40×20×1)cm的木板,两边各垂直钉上(20×8×1)cm的木板,中间安装灯泡一个  相似文献   

18.
自然教材中的有些实验,由于条件受限而无法进行,需要教师结合实际,选择别的材料重新设计;也有些实验,稍加改进后,效果更好,下列三个实验就可以替换。 一、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的实验 教材中的方法是,用同样厚的白纸和黑纸各做一只手套,分别戴在左、右手上。站在向阳的地方,让阳光照在手套上。过一会儿,两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这个实验可替换为:把黑白两种围棋子放在阳光下晒5分钟,然后蒙上眼睛,用手摸一摸棋子。你能不能说出哪个是黑色的?哪个是白色的? 二、外耳道和鼓膜作用的实验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让学生能比较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课前我让学生去准备一些“八宝粥”、“娃哈哈”、“雪碧”、“百事可乐”、“芒果汁”等铁皮罐头筒或铝皮罐头筒,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制作。如将“八宝粥”铁皮罐头筒的上口内的圆铁皮全部剪去,然后在铁皮罐头筒的圆壁上剪去高为11厘米(罐头筒的高),宽为2厘米两边对称的长方形缺口,再将缺口一边的弧形铁皮内壁漆成黑色(另一边是金属筒内原有的银白色或白色),实验时将蜡烛立放在铁皮罐头筒底部的中心处(其他金属筒底部不平整的可剪去),这样学生在制作和实验时,无论在操作上或实验器材…  相似文献   

20.
大家知道,光与声音的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如果我们将物体组合成适当的形状,可以使光、声音的反射“钻入牛角尖”永不出来,如图1所示的吸音室墙上的楔形物就是利用声音的反射遵守反射定律,起到吸音作用的,为什么做成楔形物体就能达到吸音的效果呢?让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