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领土主权的争端中,国家的统治行为在国际法及国际法院的判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效控制原则就是在国际法院难以判定领土主权的合法归属时应用的一项规则,此规则将主权赋予统治相对更为有力的一方。有效控制原则与国际法其他有关领土主权的取得方式有着不同的内涵,同时也有一定的联系。认识有效控制原则对认识我国与邻国无人岛屿的领土争端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南海诸岛的主权历来就归中国所有,这不仅有历史渊源可以追寻,而且还有国际法作为法理依据,并且这一事实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诸岛周边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南海诸岛及其周围海域以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成为这些国家政府共同渴求拥有的目标。他们不断提出对南海诸岛的主权要求。本文试图从历史角度以及传统国际法对主权领土认同的惯例来批驳这些国家所提出的对南海诸岛主权要求的依据,从而进一步论证南海诸岛主权归中国所有。  相似文献   

3.
有效控制已代替传统国际法领土原始取得理论,成为现代国际司法实践中解决领土纠纷的一项重要依据.在无法通过条约解决领土争端时,有效控制在实践中得到了国际法院的普遍认可.有效控制表现在占领国对占领区长期的实际控制和稳定有效的管辖.三沙市的设立是我国对南海诸岛主权强化的积极作为手段,是我国对国际法有效控制原则的具体实践和充分运用.  相似文献   

4.
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对此岛应享有主权。数十年来,中日两国关于钓鱼岛之争已成为全球华人目光之所系。捍卫钓鱼岛主权,能够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能够激发全中国人民及海外侨胞的报国热情。  相似文献   

5.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由两岸人民共同开发、建设和保卫。历史上荷兰、日本、美国曾企图把台湾从中国领土上分裂出去,均遭失败。当前美国的反华势力与“台独”势力、李登辉分裂主义势力相互勾结,妄图把台湾从中国领土上分裂出去,他们同样不会成功。谁也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国际法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论述了国家豁免在国家从事侵权行为中的适用,阐述了与国家豁免有关的侵权行为的认定、外国侵权行为与法院地国之间的领土联系与国家豁免的关系以及在征收中如何适用国家豁免,结论是:外国国家在法院地国境内的行为造成了人身伤害时。不论其行为的性质是“主权”的还是“商业”的,该法院地国的属地管辖权可以延伸到对此类案件的管辖。但是。这一管辖权是以严格的管辖联系为前提的,如果不顾此类行为的性质。对发生在外国境内的类似行为实施域外管辖就构成了对外国国家本身管辖权的干涉。  相似文献   

7.
当代高科技迅猛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传统国家主权观提出了挑战。对国家的领土主权、政治主权、经济主权以及信息文化安全造成了影响,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围绕主权问题的国际政治斗争已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8.
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加强领土主权意识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厘清领土主权意识、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内涵及相关关系基础上,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适切性,进一步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提出了领土主权意识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施策略,以期为新课标背景下践行地理课程思政、加强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时事广场     
●我外交部就日本右翼分子登上钓鱼岛表明严正立场:中国政府捍卫钓鱼岛领土主权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相似文献   

10.
租界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众多的租界中,上海公共租界最为典型。英美等西方国家借口中国是“非文明”国家而将中国排斥于国际社会之外,从而否认中国在国际法上的独立主权地位,将上海公共租界变成完全脱离中国政府管辖的“国中之国”。国际法原则的普遍性决定了中国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国际法主体、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事实上承认过中国的主权国家地位以及上海公共租界的形成违背了国际法等几个方面都说明了上海公共租界在国际法上是属于中国这个独立主权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非脱离中国主权管辖的“国中之国”。英美等西方国家在上海公共租界实行独立干中国的统治,就是对中国主权的侵害,对人类公理的践踏。  相似文献   

11.
主权是一种最高权力.作为权力,它也像其他的无形或非物质利益一样,只是权利即法律上充分必要资格的对象或客体.权力本身不是权利.作为利益,权力和主权可以成为占有的对象或客体,但占有不等于所有,无权占有根本不算"有".想闹独立的人宣称台湾已"有"主权,是主权独立的"国家".这在法理上是不通的.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政治区,台湾没有国内、国际公法上的权利和独立法律人格,因而没有主权,也不可能是主权国家.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代表。陈水扁企图通过“公投”的方式搞“台独”是违法的。“台独”不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同时也违反了国际法和台湾地区的现行“法律”。“台独”分子的阴谋永远不会得逞。  相似文献   

13.
北京同文馆是近代中国由政府设立的最早的一所近代化学校,尤其是它对近代国际法的翻译与教学对国际法在中国的传播起了极大的影响,它翻译了一系列的国际法著作,开设了国际法课程,培养了一批近代中国外交人才,对维护中国主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主权是国家主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国家文化的独立性,更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政治主权和独立地位。文化主权与反对西方的文化霸权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的。在新的复杂国际形势下,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文化安全形势,维护国家文化主权的任务十分艰巨。一个国家在国际法制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大,其"软实力"就越强,获得的"文化安全"系数也越高。要充分利用国际法和国际法律体系,依法维护中国的文化安全,实现国家的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15.
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所取得的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从1945年至今,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一直保持完整。无论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失地,台湾回到祖国怀抱;还是康熙完成统一大业,从领土归属、文化传统、开发经营,到行使国家主权,历史事实都毋庸置疑地表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这两个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再次确认了台湾是中国领土这一事实,要求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是同盟国依据历史事实的正确和正义的决定,也是台湾和大陆人民的共同意愿。台湾光复,一方面是两岸人民生死与共,抗击日寇顽强斗争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强烈认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人权问题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个敏感而又富争议的话题,中国政府强调在人权问题上要加强对话与交流。中国政府有立足于本国国情的人权观,在人权问题上明确的原则立场,在参与国际人权事务交流以及维护发展中国与中国自身的根本利益方面作出了艰苦努力和重要贡献。西方国家企图利用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不得人心,中国政府捍卫本国主权的立场无比坚定。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人权国际保护与尊重国家主权的关系在国际法上一直是一个争论颇大的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权的国际属性日益凸现,西方一些学者认为,人权问题已经超出国界成为国际问题,人权保护没有国界,人权高于国家主权。因此,我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二者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探索正确对待人权与主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反分裂国家法》与《与台湾关系法》分别是两国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法律依据。《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反对“台独”、维护国家  相似文献   

19.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存在“一元论”和“二元论”两种学说。本文从国际法效力依据、国家主权、条约保留、国家责任四个方面对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据此具体分析了国际条约在我国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