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声乐艺术所具有的特殊性(在人体内部发声),在声乐训练中本体听觉(内感觉)与客体听觉(外感觉)会产生差异,某些时候甚至截然相反.在声乐训练中敏锐地辨别出"似是而非"的声音和意识,并保留和发扬,使内感觉服从于外感觉,是声乐学习者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肌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道(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表现在:1.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认识与了解较以前有了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的旨归,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心智自觉"。人的个体成长,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与教育的促进,但最终还是靠个体的"自觉"而达到自我心智的发展与完善,任何外在的力量都无法替代个体内在的"自觉"。这里的"自"是指自主、自动、自发、自然、自在等,"觉"含有感觉、察觉、品觉、悟觉、醒觉等意,许慎《说文解字》:"觉,寤也。从见,学省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寐觉而有言曰寤。"因而"自觉"就是自主感觉、自动察觉、自发品觉、自然悟觉、自在醒觉之意。  相似文献   

4.
移觉,也应列为一种修辞格。在许多文章中,作者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往往用人们心理反应上的相似点来转移感觉,把某一器官的感觉转移成另一器官的感觉,这种修辞方法,称之为移觉。下面试以小语教材为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5.
地震时产生超低频声波(次声波)。次声波人耳听不到,但器官能感受得到。人体器官的固有频率在次声频率范围内,次声波频率与人体固有频率一致时会产生共振,这时就会出现头晕等反常感觉。另外,地震时耳朵内部的位觉感受器感受到了人所处  相似文献   

6.
一、阅读下面的科技文,完成1~3题。多巴胺与人的幸福感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物的化学物质,简称"DA"。它是一种神经传送素,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73):37-38
<正>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大作家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青少年正处在认知世界、人文素质形成的重要时期,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名著,对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  相似文献   

9.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笔者阅读了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岳晓东老师撰写的《登天的感觉》一书.其中,岳老师提出的"心理咨询追求的意境是使人产生登天的感觉"的观点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岳老师认为,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安慰,它不仅要使人开心,还要使人成长.换句话说,心理咨询"力图使个人将不愉快的经历当作自我成长的良方.  相似文献   

10.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使用移就和移觉修辞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移就的特点是言简意赅,新颖别致、生动形象。移觉则让人感觉互通,相互转移,从而创造一个多维的感觉空间。移就包括移觉,移觉是移就的特别分支。  相似文献   

11.
[原创试题] 每个人对生活的体验有所不同.有人觉得是幸福,有人觉得是痛苦;有人觉得是愉快,有人觉得是烦恼;有人觉得是平坦,有人觉觉得是曲折……你的感觉是什么呢?请你以"生活充满____"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周围世界及对自己的了解都是通过某种感觉器官得来的。英国哲学家乔治·洛克在《人的思维实验》一书中指出,“没有感觉就没有理性。”这一原则成了感觉论的奠基石。到了20世纪,列宁指出:感觉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形式,只有通过感觉我们才能了解物质的形状、运动形式,感觉是由运动着的物质对我们感官的作用引起的。 一般认为,人有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皮肤觉又包括接触觉、压觉、热觉,冷觉、痛觉等。据统计,一平方厘米的皮肤上有110—200个痛点,12—15个冷点,1—2个热点,25个左右接触压力点和25个左右接触觉点。它们是根据身体的部位而分布的,身体各部位的点数是不等的。接触觉点在手指端部相当多,因此,手指的感觉比手的其他部位的皮肤灵敏。视觉是通过视网膜锥状细胞来实现的。外感受器官(外感受器),分为末稍感受器(视觉、听觉、嗅觉)和接触感受器(味觉和皮肤感觉)。  相似文献   

13.
表象与感知觉的关系问题,虽然自科学心理学建立以来没有得到任何一位心理学家的具体论证,但"表象是感知觉通向思维的桥梁"已成为心理学界不争的论题.通过对这一论题的进一步论证,提出表象在学生阅读中的作用,进而为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审美感觉和审美意觉是文学艺术两种基本的审美方式,并运用巴甫洛夫关于两种信号系统的理论加以闸释.认为审美感觉是现实生活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而意觉是一种意向性的审美感觉.文学是意觉的第二信号系统的审美反映;文学以外的一切艺术都以第一信号直接诉诸人们的审美感觉.  相似文献   

15.
一、语言陌生化的理论与实践 "陌生化"是由俄国的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在上世纪初提出来的.他说:"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足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词语的复活>)这段话告诉我们,"陌生化"是文学艺术的一种技巧,它可以使熟悉的甚至熟视无睹的事物变得新颖有趣,从而改变读者的阅读期待,扩充作品的想象空间,进而增强作品的美感.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针对中国佛教如来藏、本觉思想的批判已经形成一股风潮,其中,内学院吕澂与日本"批判佛教"是批判最为彻底的两个代表.吕澂归宗瑜伽唯识学,将受如来藏、本觉思想影响的中国佛教诸经论统统判为"伪经伪论";日本"批判佛教"则认为如来藏、本觉思想带有一种"基体论"、"实体论"倾向,因而是反佛教精神的"非佛教".回应批判,不仅需要在义理层面论证如来藏、本觉思想的"合法性",也需要将义理之辨与立场、方法论以及现代性的反省结合起来.同时,以"批判"为契机的中国佛学自身反省也应该成为回应批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赵卫芳 《成才之路》2013,(28):23-23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广范围脑功能发育障碍性疾病。前庭感觉掌管人的平衡感,能避免人在移动时跌倒,并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孤独症儿童的感觉统舍一般都是失调的。要通过在培智学校利用感觉统合运动来进行孤独症儿童前庭觉的训练,矫正孤独症儿童的前庭觉失调现象,并补偿孤独症儿童的身体缺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艺术感觉?艺术感觉又叫艺术气质,人有没有艺术感觉,其差别是相当大的.有的人认为艺术感觉主要是天生的,而我认为艺术感觉更重要在于后天的培养,特别是从小就有意识的培养.艺术感觉包括"多情善感"、"浪漫超脱"等.  相似文献   

19.
<正>1写在前面阅读理解试题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通过阅读能够建立新的知识点,通过新的信息解决问题;另一类是通过阅读引领下面问题解决的方向,通过观察、发现某些规律的开放性问题.无论是哪一类问题,主旨都落在体会模型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之上.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存在这样的困惑,即遇到阅读理解部分呈现的数学方法,有"杀鸡用牛刀"的感觉,有的阅读理解部分呈现的数学方法甚至会掩盖数学题本身的自然解法,给人一种错愕感.本文是  相似文献   

20.
手与记忆     
记忆是脑的重要机能 ,怎能与手相关呢 ?不妨看看盲人的学习与记忆的情况。盲人完全靠手 (指 )的触角感受器感觉字体形态 ,并通过神经 (神经元 )将感觉产生的兴奋传入脑中形成记忆。视觉正常的人是通过眼 (视网膜 )和脑去感知文字的 ,虽感知反应的速度远远大于手等其它器官或部位 ,但感知的深度与引起记忆的长久性却不如触觉或疼觉等感觉作用。如“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道理就在其中。在学习与记忆过程中 ,怎样才能增加刺激引起深度感觉而加强记忆呢 ?除一些常规做法外 ,这里介绍一种简便可行、收效显著的方法———用手 (指 )在手掌上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