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辞是一种了解事物的方式。隐喻和故事作为修辞方式,更重要和深层的意义表现在思维方法论上。隐喻思维构筑着日常和科学概念,提供着认识世界的框架,启发着心理学理论的建设。叙事实现的模式形成与模式识别使之具有解释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思维功能,从而在心理学的发展与繁荣中起着并将继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隐喻语言理解的语用和心理语言学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学家对隐喻语言的理解有不同的解释。语用学家认为,隐喻语言违反了话语交际准则,对隐喻语言的理解包含对语用含意的一系列推导,其理解是间接的。心理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人们对日常知识和经验概念化的一种手段,反映了人们较为普遍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对隐喻语言理解并不需要特殊的认知过程。从多学科、多角度对隐喻语言进行研究讨论,将使我们对隐喻语言理解获得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人们通过隐喻为事物命名、创造新词,认识新事物.隐喻理论能为一词多义现象、委婉表达提供了较好的解释依据.隐喻也被广泛地运用到文学作品和日常交际中,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为框架,研究在语言形成和演变过程中隐喻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隐喻的本质问题,不同的语言学派有着不同的解释。当代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思维方式。从人们对创造相似性隐喻的构建和识解两个方面来看,隐喻的创造性具有更重要的认知价值,更能体现隐喻的认知本质。  相似文献   

5.
技术叙事包含双重含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技术展开文化实践;技术史家的写作实践,它们分别对应日常知识和专家知识。文章以现象学为指引,以论述二者在实践层面的可通达与统一性为出发点,比较分析了各种不同技术叙事模式及其历史意义的建构方式。进而以关于惠特尼的不同历史叙事模式为例,比较分析了不同技术叙事模式通过不同的隐喻与情节化组合以现实化历史意义的方式,以此深入讨论叙事的情节化机制,从而展示了技术叙事的本体论、认知、审美与政治维度。由此,文章展现了对技术叙事进行文化研究的不同侧面与文化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6.
隐喻研究的发展经由修辞学、哲学至语言学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丰富人们对隐喻的认识,隐喻被认为是“人类组织其概念系统的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隐喻被纳入了认知科学的研究领域。认知科学领域中的隐喻研究主要涵盖七个主题,涉及到隐喻理论探讨、空间隐喻研究、具体的语言及语言教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思维方式,就是把未知的东西转换成已知的术语进行传播的方式。人们用隐喻方式进行思维的时候,往往是用简单的方式来表达复杂的事物或情感,因此,隐喻在语言交流和艺术创造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总体而言,隐喻在文学作品中主要表现为人物描写、场景暗示、抒情、叙事等。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当代语言学和其他许多学科关注的一个科研课题。现代语言学已不再把隐喻当作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它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人类通过隐喻来认知周围的世界。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对隐喻意义的理解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的理解有过阐述。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去解释隐喻的意义,都离不开语境的作用,尤其是认知语境的作用。文章在阐明隐喻的本质及其语义特征的基础上,从字词、句子、文化和语篇的层面探讨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所发挥的功能,阐述了认知语境对隐喻解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G.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是20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隐喻研究也从传统的修辞学和语义学方向开始向认知语言学方向转变。人们对隐喻的认识不再只停留在修辞学层面,而是将隐喻现象提升到思维方式的高度。这些认识促进了认知语言学的整体发展,也促进了隐喻的跨学科研究。文章以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隐喻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基于隐喻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隐喻 "metaphor"(隐喻)一词源于希腊语.人类对隐喻的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西方最早对隐喻进行系统研究的是亚里斯多德,他认为隐喻属于修辞学范畴.1980年,Georqe Lakoff & Mark Johnson发表了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他们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更是人们认识事物、确立概念系统的一种思维方式.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隐喻研究被纳入认知语言学领域.隐喻经历了一个从修辞到认知的转换研究过程,隐喻不再被认为是简单的修辞格,而是高于修辞格并能解释修辞格的一种认知工具.同时,隐喻不仅仅是进行思想表达的外在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