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图书出版美学是研究图书出版活动中的审美活动和审美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可分为三个层次:图书;出版;材料。它具有四个重要特点:综合性;应用性;广域性;动态复杂性。逻辑构架包括图书出版美学的文化定位和哲学定位,美是如何实现的,图书美的内容、形式及其历史变化和图书的审美价值等。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三论”  相似文献   

2.
人类解放与艺术拯救─—马尔库塞审美哲学述评章启群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18981979)被认为是二十世纪西方十大政治哲学家之一。他与马克思、毛泽东被称为“三M”,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在二十世纪六十年...  相似文献   

3.
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批判”.正是在文化批判理论的总体框架内,马尔库塞试图把美学建设成为一门具有现代色彩的感性科学.他在审美理想与文化选择之间、审美活动与人的解放之间、审美形式与艺术的社会政治潜能之间建立起了新的联系,拓展了现代美学的思维空间和研究视野.然而,马尔库塞的理论学说只是一种具有浪漫色彩的“美学乌托帮”,不能成为一门有助于人类解放的“审美人类学”,非理性主义的哲学立场和观点使他陷入反科学的泥潭而难以自拨.  相似文献   

4.
马尔库塞似乎具有多重面孔,这容易使人误以为他的批判理论只是一个理论杂烩,而忽略其自身的整体性和创造性。实际上,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存在一个明显的、统一的主题,这就是人的解放,其哲学基础是否定性理论。通过对黑格尔否定哲学的阐发,马尔库塞将哲学的批判性和理想性赋予社会批判理论。然而,由于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优先性,马尔库塞误把理论推理的因果效用夸大为改造社会的力量,其逻辑归宿必然是乌托邦。但马尔库塞的乌托邦是一种希望的乌托邦,而不是绝望的乌托邦,其积极意义在于坚持对现存秩序进行哲学批判。可以预言,只要对人性的压制依然存在,只要人的自由和潜能没有最后实现,马尔库塞的“解放的幽灵”仍会继续游荡。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黑格尔逻辑学的批判,其实质是围绕何为“社会现实”和“历史科学”而展开。马克思的批判有三个层次:一是揭示出黑格尔哲学形而上学的本质,确立实在主体——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前提,从而拯救了“主体性”思想;二是指出黑格尔哲学的“实存”的本质是自我意识,而“实存”的真理在于“实践”,从而重建了社会现实概念;三是指明黑格尔把逻辑进展指认为历史进程的错误,而历史过程则在于物质生产生活所展开的历史逻辑,从而形成了通达现代社会现实的无产阶级解放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6.
面对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压抑与异化,马尔库塞对人的解放之路进行了沉思。他在赞同马克思把人的解放的实质归结为人的本质解放的同时,又依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学及心理结构理论,提出了不同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解放的理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解放美学观:人的解放的实质在于人格、精神与美感上的爱欲解放,而爱欲解放得以实现的关键途径是艺术和审美,艺术和审美具有造就“新感性”、批判现实社会、加强个体主体与社会整体力量的功能。马尔库塞的解放美学突出了艺术、审美与人的未来的深刻关联,值得借鉴。但这一丝毫未触及资本主义制度根源的艺术审美救世观只能是一种主观设想。  相似文献   

7.
希望哲学的艺术理论逼迫道德教育回归方法论的改变以及价值观的讨论。审美作为一条精神解放的道路,推动哲学寻求艺术审美的可能,使审美成为哲学诠释的一种方式。道德教育在希望哲学的启示之下,把希望、审美和道德三个元素牢牢地连接在一起,从伦理的希望走向艺术的想象,从艺术的想象走向道德的审美,从道德的审美走向解放的希望。道德教育借助审美的逻辑成为一种人的解放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的美学理论在根本上是一种寻求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的广义政治学,本文试图通过在逻辑上将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基本轮廓显示出来。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感性通过审美的维度合法地进入了政治实践领域;第二部分历史地再现了感性冲动在压抑的遭遇中如何以一种文化的形式维系着自己的权利;第三部分论述了艺术作为感性的崇高归宿将感性与审美形式历史地逻辑地统一起来,艺术启示着自由的感性真理。马尔库塞的美学理论无疑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质和乌托邦色彩,但是,他提出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而言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马尔库塞(Herbe(?)t Marcuse 1898-1979)在西方思想界产生过不可抹煞的影响.他同阿多诺一起为法兰克福学派走向国际论坛作出了重大贡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世界范围的造反运动中,马尔库塞成为“三M”之一,被奉为六十年代西欧普遍兴起的学生造反运动的领袖和“精神之父”.他的批判理论由此介入变革社会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然而,如同昙化一现的学生造反运动一样,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终究没有帮助资本主义社会压抑下的心灵改善现实处境,倒是促动其自身转向审美乌托邦的自由天堂.在高声呼唤自由与解放的美国社会,马尔库塞的哲学选择没有走出他所属的德意志民族的精神框架,他的批判理论最终与诗意的浮士德精神达成默契.  相似文献   

10.
马尔库塞关于“人”的理论综合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人的本质是爱欲,只有实现爱欲的彻底解放,才能建设非压抑性文明;马尔库塞提出了“爱欲解放论”,标志着他的人本主义思想体系构建的完成;马尔库塞用改造过的弗洛伊德主义来补充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以谋求人的解放,对于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和幸福有很大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对于我国现阶段建设“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更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