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聊斋志异>的景物描写具有多重性,包括为小说提供背景,构成情节发展的必要因素,以及营造情景交融的诗的意境.上述景物的文学描写即是来自六朝小说的传统.而<聊斋志异>景物中描写最具特色的,当属对故宅巨第的审美形态变异的展示.  相似文献   

2.
对<金瓶梅>的版本进行了梳理,认为现存所谓"万历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实刻于清初;说<金瓶梅>作者是兰陵笑笑生,这不过是三百年前的书商作伪;兰陵笑笑生不可能是<金瓶梅>的作者.  相似文献   

3.
将<西游记>中的"妖怪"疏理成四类,与<西游记>杂剧比较,剖析牛魔王、铁扇公主与红孩儿及镇元子等前后关系变化.深入论述镇元子、太上老君和悟空之间的恩怨纠葛,观音菩萨对孙悟空的关爱与考验,以及在<西游记>中的重要意义.从"世德堂本西游记"中土地庙大泛滥,研究齐天大圣为什么变做土地庙.作者认为<土地宝卷>对<西游记>成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三国志平话>中有以下描写:汉帝外孙刘渊把晋怀帝抓获,处死在刘禅庙前,并以此祭祖.不久,晋国灭亡,刘渊即汉帝之位,全书至此告终.这与<三国志演义>的结局有所不同. 刘渊是五胡十六国之汉的建国者,在北齐·魏收的<魏书·匈奴刘聪传>中有所记载(刘聪为刘渊的儿子).唐·房玄龄等的<晋书>中有传.通过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三国志平话>的结尾是根据<晋书>编写的.<晋书>有两、三种建安坊刻的宋元刊本存世.但是,<三国志平话>的"编者"不仅仅是依据<晋书>,还依据以<晋书>等改编的<资治通鉴>乃至<通鉴记事本末>编写了<三国志平话>的结尾部分. <三国志平话>的"编者"还从<晋书·刘元海(刘渊)载记>中把龙神的因素加到关羽的形象中.起初,关羽和刘渊的形象是表里一体的关系.在<晋书>的刘渊形象中,以发现玉玺这一情节为关键,早已被注入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中的关羽形象.归根结底,刘渊的须及爱读<春秋左氏传>的因素从关羽形象中袭出,而关羽的龙神因素则从刘渊形象中获得.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的叙事语言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既有传统叙事文学的简练美,又摈弃了口语中粗俗的成分,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和明显的典雅和文人化特色.同时,小说语言还具有强烈的嘲讽意味.显示出幽默、讽刺和诙谐关的艺术特色,所有这些都是与作者身份、经历和创作历程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6.
1942年,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诞生,赵树理因在许多方面和<讲话>的要求相一致而"成名".经历了<讲话>发表之初的兴奋和激动,<讲话>发表10周年之际,他与之对照,作了真诚的自我检讨;<讲话>发表20时,他谦虚而虔诚地奉献"试笔"之作.<讲话>已经成了赵树理心头的一种"情结",但这种"情结"也在无形中禁锢了作者思想和创作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7.
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三礼>和<春秋>等上古三代文献,也是后世诸子百家的共同源头.五经并非一时之作,却是与孔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中华民族的"元典",它内蕴着丰富的史学思想,主要包括<周易> 的历史变通思想;<尚书>的历史借鉴思想;<诗经>的天命王权学说;<三礼>的因革损益史观和<春秋>的史义史法论.这些史学思想对于后世中国史学和史学思想的发展,对于中国史学和史学思想之民族特性的形成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但明伦评点<聊斋志异>,反映他对儒学孝悌思想的重视和遵循,并以此作为人物价值的评价标准.通过对但评点本中孝悌思想文化的深入发掘,可以窥见但明伦评点的初衷,其评点的思想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李冯编剧的三部电影(<英雄>、<十面埋伏>、<霍元甲>)中,编导们塑造了一群"天使型"女性形象,并分别突出在"像"、"体"、"神"三个方面,即有温顺的性情、诱人的肉体、神话的精神.这些女性形象影射了编导的性别叙事模式及对女性的理解,从而体现出男性潜在的自我怀疑和焦虑.  相似文献   

10.
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总结历代学者对<诗经>"比"法的理解;又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比"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诗经>中的类型;最后讨论"比"在<诗经>中灵活运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从墨子"三表法"到<墨辩>逻辑之间,呈现了墨家论辩思维的精纯化过程,也就是从一般包含具体内容且具特殊性的论证思维,到形式的且具普遍性的逻辑思维的过程;"三表法"体现了墨家思想的中心架构,而<墨辩>逻辑则包容于其中.墨子思想与<墨辩>逻辑之间具有连贯性.  相似文献   

12.
美国荷裔学者房龙是20世纪人文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宽容>一书饱含了浓厚的人文主义气息.作者以严谨的态度分析了人类之所以"不宽容"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宽容理想,勉励人们为这个世界的和谐发展而努力.对人类的关怀与忧患,对人性的尊重与宽容,对愚昧守旧势力的批判和对追求自由者的歌颂,都深刻体现在他的<宽容>一书中.从某个角度来说,<宽容>就是一首人文主义的赞歌.  相似文献   

13.
<诗经>意境有三种形态:意与境浑,以情胜,以境胜.虚实相生是<诗经>意境形成的重要艺术手法.<诗经>意境的呈现还要靠作者与欣赏者的共同创造.<诗经>意境诗的美学品格表现为:真实自然的意境、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和展现生命意蕴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4.
<汉书>与<史记>比较,其因袭之处是对<史记>的认同,亦代表了作者本身的创作观点;而对<史记>加工创作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则更能看出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特色.就<汉书·高帝纪>的创作特色而论,班固本着宣扬汉统的宗旨,对当时的史实加以移置剪裁,用典型化等方法在尽可能详赡、精确而典重的历史事件叙述中塑造高祖开国君主形象,继承中有着创新,显现出独特的创作特色,显示了<汉书>与<史记>相同传主的纪传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0月,香港教育统筹局发表了<新高中课程核心及选修科目架构建议(咨询初稿)>,建议未来的学制改为初、高中各三年,大学四年,在2008年实行;后来修改为2009-2010学年才实行.在这个建议中,有些学科的课程结构起了变化,例如"中国文学"科,本来是中四、中五及中六、中七的课,<咨询初稿>建议四年的课程融合为三年,并改为选修科;而"中国语文"则由中一延伸至中六,并列为必修科.<咨询初稿>建议"中国语文"仍沿用2007年中学会考的考试模式,而"中国文学"则用现行高级程度考试模式."中国语文"和"中国文学"本来就有血缘的关系,这次改变,使两科关系起了变化;在新的形势下,老师如何处理"中国文学"教学问题,"中国文学"应循什么方向发展,都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6.
<姑妄言>写天启、弘光朝阮大铖、马士英、姚泽民等统治者家庭的奇淫极秽兽行,是祸从"天启"、归恶于上.是以明骂清的谤书,诛伐雍王朝. 作者署三韩曹去晶、评者署古营州林钝翁.三韩、营州实乃一地,即今辽宁朝阳. 从字法讲:曹本字二东下日,东中日加下曰,是晶.去晶,惟余曹端之林.曹林共体与<红>体仁院相同:体 /本一人,仁 /二人.<姑><红>观点不是偶合,而是谋而后合.令人疑去晶或是雪芹族叔脂砚斋?相关资料奇缺,只是大胆假设,尚待小心求证.  相似文献   

17.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几个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体育新<课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性研究:体育课程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造成了对象不清,范畴不明;体育课程目标设置重复和空泛,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体育新<课标>中缺失了国家课程内容,失去了必修课程的基本性质和国家对这门课程规范和质量的掌控;体育新<课标>中的评价与目标和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体育新<课标>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显得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18.
<中庸>用诗大多引于<雅>和<颂>,既富理性,又富比喻,<中庸>和<诗经>在思想上具有共同点,从而构成了<中庸>"有德"及"有言"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说,对<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的三个英文译本进行音、形和意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指出探析<离骚>的结构,不应越出其抒情诗本位,脱离文本,应当回到<离骚>本身,从文章学角度分析其结构.<离骚>具有"自我"双重性、诗境不统一、男女角色互换、"求女"贯穿全篇等特征,据此可将<离骚>结构分析概括为:一条"求女"主线、二段、三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