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时下教育界广为流行的“主体主导说”(“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认为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这种观点对教学实质的认识是可取的 ,但是 ,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界定是有误的。  从教学理论看 ,既然承认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那么在教师进行指导 ,也就是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 ,被指导的学生处于什么地位呢 ?难道还是处于“主体地位”吗 ?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时候 ,教师又处于什么地位…  相似文献   

2.
"主导主体说"内涵的理解及其辨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导主体说”科学辩证地阐释了教学特殊认识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从目前的一些观点来看,对之还存在看误读和曲解。对“‘主导’与‘主体’所属范畴不同”、“师生关系是一个动态转换过程”、“主导主体说是时代的产物”等质疑进行辨析,有助于提高理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使之得以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关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问题,现在我国比较有影响和流行的是“主导主体说”合题论。笔者以为目前流行的“主导主体说”有值得质疑的地方,主要表现为理论本身缺乏内在的(指对教师和学生之间)同一的衡量标准。造成其理论的缺陷。“主导主体说”的基本含义是: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发展的主要因素,学生是学习和认识的主体。其实,这里引用的“主导”、“主体”是两个不同哲学范畴的概念,它们不能构成同一标准来衡量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地位与作用。“主体”是相对于“客体”,并与之构成一对的哲学认识论范畴的术语。“主体”是认识论范畴的概念,一般指有认识、实践等能动行为的载体,具体为能动的认知者(或感觉者、思维者)。“客体”则是认识论范畴相对于“主体”的概念,它指的是“主体”的行为对象。“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是指认识能动者与被认识者之间的一种认识关系。然而,“主导”与“主体”是有区别的。“主导”是对立论范畴的哲学概念,指矛盾对立双方的主要方面。这里的“主导”即决定性作用的含义。另外,“主导”源于传统教学术语中的“导”,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现代教学论术语的。  相似文献   

4.
“主导主体说”科学辩证地阐释了教学特殊认识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从目前的一些观点来看,仍存在着许多误读与曲解。重新解读“主导主体说”的内涵,并对学者的质疑点进行辨析,从而使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对师生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论教师的主体与主导——兼评“双主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认识主体的地位问题,目前,在教学理论界只要承认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这个大前提,就基本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然而,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仍有争议。针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有的同志提出教师也是主体,“师生共同构成教学主体。”(即“双主体”论)并且批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仅仅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割裂了同一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双方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哲学”是一门研究教学主体,通过教学中介,作用于教学本体,形成教学行为的内在要素、关系及其规律的高职教观和一般方法论的理论学说。“高职教哲学”主体论是高职教哲学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以教师主导行为与学生主体过程的矛盾为动力,以教师主导论、学生主体论、能力资本论的界定及其否定关系为内容而构建的逻辑体系,具有解析性、批判性、重构性和方法论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也评“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理论与实践》1988年5期刊登周虹同志《简评“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一文,作者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的过程”;因此“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要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就不能居于主导地位”。文章的中心在于否定教师的  相似文献   

8.
当前,“主体主导说“(即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中小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本文试图阐释“主体主导说“并非科学论述.   ……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早在1919年就提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位”,后来又明确指出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并提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论断。可以这样说,“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点是贯串在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中的一根红线。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动态结构。叶圣陶说“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那样的讨论,教师仿佛集会的主席”。这是对“学为主体、教为主导”辩证关系的生动说明,形象地揭示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只  相似文献   

10.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色,笔者以为,这个说法应成为新课改语文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特色。即教师这一主导运用自己的教学能力把握教学的主线,并在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之得以积极地发挥。  相似文献   

11.
谈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娟娟 《中学教育》2003,(1):35-36,34
在教育理论发展过程中曾有过“教学主体论”的讨论 ,不同流派有不同的观点 ,有些主张“教师主体论” ,也有些主张“学生主体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 ,“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们的学生们的 ,不是现成的高楼大厦 ,而是教他建筑。”这就是既肯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信奉这一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才能取得卓越的成效 ,实现既定的目标。一、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1.教师的爱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起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教师的爱可以成为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2.
一、领会导读法的理论 语文导读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观点作为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 主体、主导、主线,是分别从教学的认识方面、教学的方法方面和教学的形式方面提出的三个命题。 “学生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首先,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  相似文献   

13.
最近,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呼吁“改造教学论”.她认为应从高一个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究竟应如何理解叶教授的观点呢?教学改革搞了这么多年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的观念几乎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实际上教育界对此的认识水平是不一致的.目前教育界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认识水平境界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理论上承认“学生是主体”,但在教学实践中却把教师放在“中心地位”,让学当配角.第二层次的认识水平是已经意…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何克抗教授提出了“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是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学生为主体.即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识和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学校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体"和"主导"的关系,应是先有"主体",后有"主导","主导"是为"主体"服务的.那末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之为"主体"呢?关键在于教育体制,同时也在于教师,在于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深度和了解程度.教师如若对学生认识肤浅,知之甚少,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主导",从而也就确保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免又是"先生讲,学生听",教师的"主导"也就势必要带有盲目性、主观性和强迫性.如此"主导"下去,也就难免要导出一些所谓的"差生"以及"调皮蛋"、"捣蛋虫".  相似文献   

16.
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已形成广泛共识的背景下,对这一理念的深入研究,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好地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是前提,作为课堂教学设计者的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人格塑造方面发挥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是关键。教师应当研究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与学生平等对话、从学生特点出发设计教学等方面体现以学生为本。在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中,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统一于教学活动以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7.
林丛 《天津教育》2003,(6):42-44
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的教育已成为数学创新教育的主方向,笔者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尝试探究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主体。现结合教学实践,略陈管见。一、教为主导,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教师的职责就在于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为了使学生合作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学生思…  相似文献   

18.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句口号我们喊了多少年,但课堂教学实际如何呢?恐怕并不令人乐观。原自治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李毅、王爱勤两位老师针对我区课堂教学实际,结合实例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相信广大老师读后会受到启发,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编者说到“教”与“学”的关系,所有的教师都会脱口而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说课和评课时,也会经常听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句话,然而从教学的实际情况看,说与做,还是有…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中外教育界长期争论的焦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根据新世纪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教育发展的要求,正确的教育思想应该是既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更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教师将课讲得越是“紧”“细”“深”“透”,对学生指导越具体,学生就会学得越好。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尤其如此。其实不然。数学知识教学是一个精彩趣妙的过程,是要每一位求知者——学生置身其间,体验探求、研究的乐趣和品味成功的愉悦的。那种传统的“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定理,甚至背例题应付考试的教学法,在这种精彩的过程教学模式面前,显现出了它的呆板与落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这种新模式的内核。主体、主导相辅相成,使数学教学不再艰涩,主体的认知、能力长足发展,达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本期编发一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优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文章,供广大数学教师参考、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