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艺术美作为显现各类艺术作品中美的一种形态,可以通过艺术设计的手段来体现。基于此,主要从艺术美的特性着手,分析了艺术设计的特点与表现手法。艺术美的特性艺术美是指各类艺术作品中展现的一种形态美,是艺术家的精神产物。它将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经过修饰与整合融入到艺术作品中。艺术美具有形象性、典型性、主观性与永久性四大特性。艺术美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各类形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美学与21世纪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她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步入21世纪的博物馆将充当“美的使者”,通过博物馆这一美的园地,向人们传播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和技术美,以美化社会、美化人生,在创造新世纪文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1世纪的博物馆事业,需要合乎世界文化潮流的、全新的博物馆学理论指导。现在的博物馆学多侧重于博物馆应用技术与理  相似文献   

3.
美学与新闻     
美学的实践证明,所谓美,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自然美是大自然自身存在、运动的结果。例如名山巨川,大潮飞瀑、奇苑异石、飞禽走兽、蓝天白云等;社会美是人类社会善的实践的结果,例如先进人物、英雄业迹、壮丽人生、美好情趣等;艺术美是人们按照一定艺术规律创作的艺术成果,例如音乐、美术,戏剧、影视、曲艺和雕塑等所表现的美。可见,世界上是充满了美的。然而,现实中的美,有的明显,有的隐晦;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红火,有的清  相似文献   

4.
书籍的装帧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自然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由于其对图书整体质量的重要影响和图书销售的重要怍用,因而无论是作、出版社还是书籍装帧的设计,对此都十分重视他们都希望图书装帧能够得到读的喜爱和欣赏。但是,这种愿望的实现有赖于主观和客观的结合。书装艺术作为艺术美的一种形式.它不同于自然美。自然美一般来说是客观存在的,其美的特质通过人们的审美活动而被人们所发现、所认识。作为艺术美的载体的艺术作品.则是通过创作的主观活动即艺术实践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认为,美学是研究客观现实的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美学研究的范围,就是美的领域;具体地说,则是现实美、美感和艺术美有关的领域。现实存在的美,即自然美和社会美。新闻的职能,是反映人的社会生活,激励人们去建设美好的生活。可以说,新闻正是要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把美学引进新闻领域,并努力提高新闻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不仅是美学应该、研究的问题,也是新闻学应该注意研究的。新闻的美学价值,包含新闻本身和新闻对客观世界美的反映。艺术对客观现实美的反映是间接的,它是对客观现实美的升华、再创造,因之比客观现实美“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  相似文献   

6.
谈谈自然美     
审美对象呈现着具体生动、丰富多样的形态。但概括说来,美的种类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类。这里,先来谈谈自然美。说到自然美,人们都不禁会联想起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湖海,花鸟虫鱼以及那些令人陶醉的自然风景。自然美确是一个博大的审美境界,它千姿百态,色彩斑斓,动静交织,美不胜收。我们知道,放情山水的诗人李白,几乎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他不仅以清新俊逸的诗句讴歌了大自然的明媚秀丽,而且以豪放浪漫的风格表现了自然界的  相似文献   

7.
郑板桥的作品以诗、书、画"三绝"著称,特别是其兰、竹作品,享誉中外。他的绘画作品有着形神兼备、笔墨精微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其绘画作品有着高度融合的艺术形象,是一种由自然美向艺术美的升华过程。  相似文献   

8.
何亚峰 《兰台世界》2014,(11):149-150
郑板桥的作品以诗、书、画"三绝"著称,特别是其兰、竹作品,享誉中外。他的绘画作品有着形神兼备、笔墨精微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其绘画作品有着高度融合的艺术形象,是一种由自然美向艺术美的升华过程。  相似文献   

9.
李治 《大观周刊》2012,(28):17-17
本文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庄子对美的深刻见解。庄子的美学观同他的哲学是浑然一体的东西。他的美学即是他的哲学,因此他眼中的美并不是纯粹的自然美或艺术美,而是与“道”合一的境界美。  相似文献   

10.
关于艺术美     
艺术美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升华。它是审美主体以现实美为依据,以审美理想为指导,以美的规律为准绳而创造出来美。毛泽东说:“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的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最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由此可见,艺术美才是美的最高形态,历来的美学家  相似文献   

11.
薛忠 《大观周刊》2013,(11):127-127
对居住场所的要求,是人们生活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我国正推行将自然美和艺术美相结合的园林绿化形式,其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文明健康、美观舒适的环境。本文对园林环境艺术特点作了简单论述,并对园林的绿化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播声的自然美是播音艺术中一种美的境界,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不是不加任何修饰的事物本身的翻版。下面我想从播音的内在美和形式美两个方面,结合实践来谈一点自己对播音自然美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周福祥 《大观周刊》2011,(38):175-175
在生物教学中,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4.
论图书馆员的服务艺术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图书馆员为读者服务是一种劳动,是一种融学术性于一体的高尚的劳动。靠着这种劳动能为图书馆构建一种文化品全很高的意境,那么这种劳动本身当然也就是服务艺术美。服务艺术美的主体是图书馆员,同时,服务艺术美又是图书馆员外在形象美和内在心灵美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5.
论图书馆员的服务艺术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书馆员为读者服务是一种劳动,是一种融学术性与服务性于一体人高尚的劳动。靠着这种劳动能为图书馆构建一种文化品位很高的意境,那么这种劳动本身当然也就具有服务艺术美。服务艺术美的主体是图书馆员,同时,服务艺术美又是图书馆员外在形象美和内在心灵美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6.
对于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来说,在批评报道方面有两点较深的感触,一是觉得搞批评报道难;二是批评报道的反响大,受众觉得批评报道大快人心,感到身危愉悦。这里涉及一个问题,即批评报道有没有审美性?如果有的话,审美特征又表现在哪里?这是新闻美学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运用美学基本原理在这方面进行—些探讨,以就教于新闻界的同行。我认为批评报道具有很强的审美性,其审美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批评报道的美是拉门化的社会美。美,包括自然美急会美、艺术美。美是入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也就是说,在对象世界中,只…  相似文献   

17.
科技论文美的形态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汉文 《编辑学报》1992,4(3):133-137
科技论文美包含有自然美、科学美、艺术美、编辑美和社会美。它是多种美的形态的具体表现和综合统一体,是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是真善美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8.
刘力恺 《大观周刊》2012,(3):15-15,8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对艺术进行了分析,并着重探讨了“一般的艺术”、“美的艺术”。他将艺术与自然、科学、手工艺区别开来,指出艺术是自由之物,而非自然之物、雇佣之物。康德在肯定艺术因筑基于理性之上是一种自由艺术后,又指出真正能够称之为艺术的是美的艺术,是自由和自然的统一,是一种当它同时显得像是自然的艺术,是带有无目的性的形式合目的性的艺术。艺术尽管有客观实在的目的,违背了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但当艺术由自由艺术成为自由与自然统一的艺术后,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绝对界限就消失了。正是这种自由和自然的统一,使艺术完成了一般与特殊、直觉与思想、想象和理性的统一从而提供了向自然目的论过渡的中介。  相似文献   

19.
朱艳云 《大观周刊》2011,(5):28-28,18
美的话题是自古有之,美与文化是紧密联系的,他们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体,在后代现代主义成为主流的文化条件下,在消费成为时尚的情况下,文艺应该怎样更好的体现美。美带给人们的魅力是无处不在的,给人们的是精神方面的享受,是不同于我们平时看见的自然美,美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通过自己对审美文化的浅显理解,以山楂树之恋这部文艺作品中的眼神美来阐述审美文化,阐述精神与形式美的内在统一,作品中的主人公有神的眼神来演绎关的内涵,让眼神和心理活动更好的结合在一起,眼神是外在美的体现,心理是内在美的体现,将两者有力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展示关的深刻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博物馆自然也就提出了更高的美学需求,博物馆的各项专业,无不蕴含着美学原则。本文从摄影艺术美出发,对摄影艺术美和陈列展览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一、摄影艺术美在陈列展览中的地位和作用博物馆的主要任务除了进行有关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