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中国科技奖励》2008,(9):79-80
记者10月20日从国家测绘局了解到,测绘部门已完成了中国首张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DomeA)地区1:5万冰面地形图的绘制工作,并已全面应用在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的选址规划和环境评估中,成为中国在南极最高点建立第三个科考站的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2008年10月20日,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启程前往南极,开始了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历时最长、科考队员人数最多的一次远征.此次科考的最核心任务,是在南极内陆冰盖的冰穹A地区建立一座科考站--昆仑站.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中国建立的第三座南极科考站.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学习》2005,(5):52-54
1.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2004年12月12日从南极中山站正式启程,向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珠穹A”进军,于2005年1月9日22时15分登上了卫星遥测标识的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北高点,并升起了五星红旗。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2004年10月25日上午9时从上海港启航奔赴南极,途经香港、跨越赤道、短停弗里曼特尔港(澳),然后,穿越西风带,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实施大洋考察、气象考察、海冰考察等26个项目的科考活动,其中对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83米)——冰穹A进行为期71天的首次科考活动,  相似文献   

5.
波比:2004年10月25日,载着137名科考队员的“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起航开始了我国第21次南极考察之旅。2004年11月27日抵达南极,并于2004年12月1日正式冲刺南极最高点———冰穹A,于北京时间2005年月18日3时16分,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DOME-A)的最高点。所以,我们今天将带领大家去南极看看。  相似文献   

6.
【背景材料】10月16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正式发布了我国南极内陆考察站的站名和站址位置。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我国南极内陆考察站的位置确定为:南纬80°25’01”,东经77°06’58”。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南极昆仑站是我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相似文献   

7.
杂闻罐头     
《小学生时代》2008,(11):14-15
NO.1关键词:期待经过长达21天、1286公里的艰难跋涉,中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的17名队员,于2008年1月12日成功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穹A。  相似文献   

8.
部细 《少年科学》2011,(7):68-71
位于南极内陆的冰穹A是南极冰盖的最高点,这里空气纯净稀薄,气候酷冷极于,是世界上最好的天文台址。在这片神秘的极地高原上,正在建设一座中国南极天文台。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题 2008年10月16日。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中国南极昆仑站(80°25′S、77°07′E)选址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80°22′S、77°21′11″E)西南方向约7.3千米处。  相似文献   

10.
南极有四个必争之点: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冰点、极点、磁点已被前苏联、美国、法国占据海拔4083米"冰穹A"最高点有可能出现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最有可能是南极大陆板块运动和地壳变形的记录载体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向冰穹A--"不可接近之极"发起了冲击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月27日,中国第一座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建成了!这是我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座南极考察站,也是世界第六座南极内陆站。  相似文献   

12.
人类对南极展开科学考察的历史已经有100多年了。目前,世界上已有近30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基地,其中阿根廷在南极共有14个科学考察站,为目前南极考察站数量最多的国家。大多数国家的南极站都建在南极大陆沿岸和海岛的夏季露岩区,美国、俄罗斯(前苏联)和日本则在南极内陆冰原上建立了常年科考站,其中以美国建在南极点的阿蒙森-斯科特站和俄罗斯的东方站最为著名。 中国是第15个在南极建立科考站的国家,目前已建成4个,分别为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  相似文献   

13.
雪地车压过后留下长长的印辙,GPS接收机不断在"定高"……在一望无际的南极大冰盖上,中国南极冰盖昆仑科考队在历经一个多星期的反复测绘和耐心考察后,终于确认了南极冰盖的最高点,并对冰穹A核心区域进行了一系列考察,从而为人类认识南极、认识自然做出了中国人独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地理时事主要是指与地理知识紧密相关的现实热点问题。在文综考试中,试题常常结合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以实际联系理论,考查运用原理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关注这些问题。一、我国对极地的科学考察1.2004年7月28日,中国首座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岛的新奥尔松(78°55′N、11°56′E)建成并投入使用。2.2005年1月,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员成功地测得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在80°22′00"S、77°21′11"E,冰盖最高点为海拔4093米。二、我国资源跨地区调配1.我国的能源跨地区调配工程。①西电…  相似文献   

15.
1月27日,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正式建成。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南极考察从大陆边缘向内陆扩展的历史性跨越(kuàyuè)。  相似文献   

16.
2005年3月24日,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结束,科考队乘坐“雪龙号”科考船顺利返航。这次南极科学考察于2004年10月25日开始,历时约150天,航行超过49078千米,破冰累计约24千米,是我国新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科学考察活动。科考队员经受住了极地恶劣环境的严峻考验,完成了多项科考任务和中国在南极建立第3个考察站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这次科学考察中,历时63天、总行程3078千米的南极内陆冰盖考察备受瞩目。2005年1月9日,冰盖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冰盖最高点——D om e A地区,并开展了系统的科学考察活动。科考队对南大洋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也…  相似文献   

17.
【试题l】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有关问题材料一:南极冰盖最高点示意图(新华社图片)。 材料二:科学家介绍,冰穹A作为南极冰盖冰芯钻探仅存的最后一个理想地点和世界上冰雪现代气候环境观测、大气与气象观测等独一无二的“科学观测站”,在科学上的意义是地球上其他任何科学观测站所无法代替的。冰穹A地区直接接受来自地球平流层大气的沉积,这里的冰盖是原始堆积形成的,储存着全球的气候和大气环境信息。冰穹A地区也是南极冷源的中心区,可望获得近期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1)科考队2004年12月22日从中山站启程,到抵达南极冰盖 之巅这一期间 ( ) …  相似文献   

18.
梁东成 《地理教育》2014,(7):125-125
2014年2月8日,中国在南极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新建成的泰山站是一座南极内陆考察的度夏站,位于东南极内陆冰盖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域,坐标为东经76°58′、南纬73°51′,海拔高度2 621米,年平均温度零下36.6度,距离中山站520千米,距离昆仑站约600千米.自2013年12月26日开工,历经45天建设,外形似红灯笼的泰山站终于矗立在南极冰盖之上.泰山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四个科考站.其中,长城站、中山站是常年科学考察站;昆仑站目前是度夏科学考察站;泰山站也是一座度夏站.  相似文献   

19.
走进南极     
在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200多千米后,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详细勘测和对比,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科考队确认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人类首次“登”上了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考队获全球唯一冰盖顶点冰芯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详细勘测和对比,在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200多公里后,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确认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