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司空图<诗品>之<实境>是反对当时的格律丽偶、绮缛错采的风尚,主张以直目所寻的方式追求平实之中见深邃意境的风格论.司空图在落脚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接受道家之"虚空"的思想从而形成"自然"的审美观,又以佛家的"现观"思维方式来实现即景会心的真切自然风格特征.其<实境>既是对诗歌表现毛法及语言的描述,更是以风格论而张目,也是司空图"思与境偕"审美主张的又一体现.  相似文献   

2.
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诗品》,由二十四首四言十二句的组诗所构成。它用高度形象而又抽象的语言,描绘了二十四种不同的诗歌意境,引导人们认识各种不同的诗歌风格特色,从而揭示了司空图的诗歌美学理想。《诗品》既是一部诗歌风格论方面的著作,也是一部诗歌美学方面的重要著作。《诗品》论诗,有没有基本的美学倾向?这种倾向是什么?历来颇有争议。晚清林昌彝说过:“诗之品何止二十四,况二十四品中相似者甚多。”“相似者甚多”,这就为我们研讨《诗品》的美学倾向,透露了可靠的消息。我认为,追求冲淡自然的审美情趣,崇尚自然真美,这就是司空图《诗品》的基本美学倾向。诗歌的风格意境可以多种多样,但必须出之以天性纯真和自然天成,这是对互不相同的风格意境的共同要求。清人杨廷芝认为,二十四品“无往不归于自然”,很有见地。只要我们把握住司空图“冲淡自然”的诗美理想,把《诗品》二十四则当成一个整体去研究,那么,“恨当时不解其妙”(苏轼(?)语)、“多不可解”(方东树语)、“说之亦难”(孙联奎语)的《诗品》,就较易理解了。  相似文献   

3.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二十四种意境来阐述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无疑是精细而微约的,但是深加思索,这二十四种风格之中也内蕴着司空图一致的美学思想,如以老庄思想为底蕴的对自然、冲淡美学情趣的追求;司空图“味外之旨”、“象外之象”等美学理论在《二十四诗品》中也有共同而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唐末诗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实境”占其第十八品。在“实境”中融有“景”,融有“情”,更融有“理”。因其侧重点不同,所以“实境”在诗中可分为三类,即“景处之实境”、“人处之实境”、“心处之实境”。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意境论的发展历程中,应该肯定,司空图的全部诗论,有着创造性的建树。司空图提出“思与境偕”,开始给意境确立了一个鲜明的核心概念。同时,又对意境的范畴作了较全面精致的剖祈,分意境为实境、虚境、韵味三大内涵,并分祈了细致项目,闸论了意境的性质。另外,他还提倡创造和品评意境这诗家所长的“诣极”,达到“不知所以神而自神”的境地,才是“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与李生论诗书》)。为此,司空图为我国诗歌理论,第一次初步创建起意境论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重新探讨了《二十四诗品》的主旨。司空图所列举的每类风格针对的不仅是文学艺术,还包括人的精神状态或生命状态。《二十四诗品》是以“道”为核心,呈现的二十四种人生境界和生命状态。与西方的风格论相对照,其目的是凸显我民族古代风格论的特质。《二十四诗品》风格论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与我国自古以来的文学态度有关,即把写诗作为严肃的“立言”事业。  相似文献   

7.
《二十四诗品》是唐末诗人司空图的一部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它论述了二十四种诗歌风格,也对体和用、形和神等进行了探讨,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司空图在对二十四种诗歌风格进行论述中,多用自然意象如花、竹、云等,以进行更恰当的形容,体现出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8.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是其与友人论艺的见证,生动体现了他力主“味外味”的诗歌意境、推慕“纤”、“冲淡”风格的审美思想情趣。其诗歌美学理论与诗论家司空图的诗歌散论及其风格论专著《二十四诗品》符契妙合。  相似文献   

9.
朱东润先生说:司空图《诗品》中论作品风格有两大类:一类是阳刚之美,一类是明柔之美.这是很有见地的。然而至今仍有不少人持王渔洋的偏见,认为《诗品》一味“冲淡”.我们难以同意这种看法。理由是:第一,很明显,《诗品》中“雄浑”、“豪放”、“劲健”、“悲慨”、“流动”诸品,不但不能以“冲淡”二字概括,反而与“冲淡”所昭示的意境风格全然相反.第二,《诗品》是司空图丰富的诗歌鉴赏经验的结晶。他既对王孟一派澄琼清淡诗风作出概括,上升为“冲淡”的美学理想,而对李杜“宏拔恣肆”诗风的喜好和推崇,又何尝不凝结为《诗品》中“雄浑”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0.
《二十四诗品》所体现的道家精神境界与司空图的生存之思息息相通,具体表现在“真人之道”、“自然之道”、“素淡之道”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充分展示了司空图诗论鲜活的生命特色。  相似文献   

11.
库尔贝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画派的领袖,《采石工》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一个场景,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是他形成现实主义风格的关键性作品。作品的主题与形式,开启了现实主义画派的先导,确立了历史地位,由此库尔贝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2.
杜甫是唐代伟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被后人所传诵。在诗学理论上,他提倡“健笔凌云”的诗风,主张“清词丽句”,并以此和为个人诗歌创作的艺术借鉴标准,构筑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瞿秋白早期文艺思想分3个阶段形成:五四运动前后他就有了朴素的文学反映论观点;首次旅俄期间,他的现实主义创作观初步确立;第一次归国后,他对以前的文艺观作了反思,对艺术的起源、性质、功能、价值等作了全面梳理,终于构成了其文艺思想的理论雏型。瞿秋白的早期文艺思想对其文艺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二叶亭四迷是日本现实主义文学家,日本近代小说鼻祖,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对日本近代文学的贡献,一是率先提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二是倡导采用"言文一致"的文体。但其一生自始至终却志不在文学,观其一生政治观及其政治追求,可以看到其寂寞的身影。二叶亭四迷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没能善始善终,他的每一个愿望也都没能实现。从少年时的军人梦,到想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家,无一遂愿。造成其一生苦闷、寂寞、不得志的根源,不能不说是其固守政治抱负和过于理想化且矛盾的性格所致。对于二叶亭四迷,我们试着就其性格探究其悲剧的一生。  相似文献   

15.
《晚萼集》是诗人倾情吹响的人生嘹亮的晚号。集子中抒写了诗人对生活的丰富的体验、感受和感情。深情,真情。热情,是集子中诗歌显现的鲜明特点。诗人的现实主义的诗风和观察力,使他的诗歌的表现力和审美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16.
陈师道的诗歌是现实主义的,通过描写个人的生活思想感受,客观地反映了北宋后期的社会现实生活内容;在艺术上他能承古创新,形成质朴自然、沉郁凝重的艺术风格,为宋诗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一批年轻的先锋小说家登上中国文坛,特别是余华,他以血腥的暴力叙述、颠覆性的语言、令人绝望的意境和黑色幽默情节,挑战着读者的视觉和感觉机能。九十年代,余华由先锋向写实转变。这种转变并非人们所认为的先锋作家在中国当代遇到了写作困境和精神危机而转向而实现的自我救赎,而是在借鉴西方写作模式和传统精神而实现的写作方式的成熟转变。所以,纵观余华创作,外国作家、理论及写作方式对余华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18.
亨利·劳森是澳大利亚民族文学的先驱之一,以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而闻名。本文旨在分析劳森的《赶牲畜人的妻子》和《黑暗中的孩子,一位外国父亲》两篇短篇小说,分析其从现实主义向自然主义写作手法的转变,发掘其对丛林中生活的理想女性的希冀,以及这一理想的幻灭。  相似文献   

19.
亨利·詹姆斯生于新旧价值观交替的时代,他一生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他的前期创作继承现实主义传统,并在借鉴前人创作方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主要体现在叙述视角的转变和心理分析的深化。他刻意求工的不是外部行动和细节的真实,而是心理的真实;并且,他摒弃了无所不知的“讲故事人”,而是通过小说中一个有洞察力的人物的角度来叙述故事。本文就以他的前期创作为基点,追寻其小说风格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吴组缃以其融合北平作家和左翼学艺术风格的小说创作引起了坛的关注。吴组缃早期的小说创作对妇女的悲剧命运寄予深厚的同情,同时他以深刻的社会剖析意识,将时代社会变迁与人的生活处境的变动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吴组缃的现实主义创作为现代学史贡献了“量”少而“质”佳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