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价素养是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发展育人思想对评价素养提出更新的内涵要求,有利于立足教育现实完善教师素养,促进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发展质量,构建新时代的高校教育体系。立足全面发展育人导向,深入分析高校教师评价素养的新内涵与当前面临的素养缺失困境,进而提出系统化的培育路径,以期促进高校教师评价素养的成长完善,适应全面发展的育人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是技术赋能教学范式革新的关键角色。发展教师数字素养是推动国家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关切学生个体差异化,指向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重塑课堂教学生态;促进教研合作与交流,推动教师队伍数字转型。然而,目标导向不够明晰、职前教育缺乏重视、评价指标尚未成型等诸多实践误识与价值偏倚阻滞了教师数字素养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数字素养应以学科特征为起点,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动力,以学生的素养发展为目标,以社会的现实需求为导向,围绕学科、环境、资源、评价和育人五个维度构建其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职业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与人才需求结构升级。职教师范生被视为未来职业教育的后备军,加强职教师范生数字素养培育是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策略。职教师范生数字素养培育价值理念的立足点可以满足数字经济时代人才需求,可以赋能职教师范生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能助力职教师范生培养迈向高质量。然而,当前职教师范生数字素养培育还存在职教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理念脱嵌,数字素养培育课程体系不健全,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渠道脱耦等实然困境,这制约了职教师范生数字素养培育实效的提升。为此,应明确目标导向,扎实推进教师队伍数字素养提升;突破时空阻隔,拓展数字技术教学空间环境;加强协同育人,建立共同体长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是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职学生适应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为此,文章提出要实施职业能力目标导向下“双融合、多元化”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其方向是确立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双融合”式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多方参与、多维载体”的多元化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实时有效的职业素养培育目标评价与反馈机制;其途径是加强顶层设计、多主体协作育人、丰富育人载体、完善评价机制,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产教融合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链和企业产业链无缝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是高职推进知识讲授、技能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创新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以高职汽车制造工艺技术专业课程为例,从构建课程思政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三课堂”思政课程校企协同教学机制,建设“双师型”课程思政师资团队,营造浓厚课程思政教学环境,共建多元化课程思政考核机制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生思政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人的转型,提升学生数字素养对于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构建中小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中小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是提升学生数字素养的基础和前提。为此,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数字素养评价指标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中小学生发展特征,构建包含“数字意识”“数字知识与技能”“计算思维”“数字化合作与交流”“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社会责任”6个一级指标与15个二级指标的中小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如下学生数字素养评价策略:素养导向,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关注过程,开展数据驱动的评价;技术赋能,理论与技术双向驱动。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教育政策制定者开展学生数字素养评价并制定针对性的培育策略提供参考和借鉴,助力我国教育全面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与人才需求结构升级,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显得尤为必要。需突破时空阻隔,拓宽数字资源层、优化信息检索层、加强学习应用层,强化数字信息素养;构建数字孪生形态,建设数字教材、强化数字教学、重塑课程环境,提升数字思维素养;赋能数字实践模式,升级数字化实践场景、培养数字化职前技能、促进数字化产教融合,开发数字技能素养;变革教育安全逻辑,保障数字信息安全、重视数字心理安全、维护数字意识形态安全,培育数字安全素养;拓展数字伦理边界,完善数字道德公约、健全道德评价机制、构建协同监督体系,提升数字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8.
当下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力量,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适应产业变革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就必须要与当下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相结合,数字化思维能力、数字技能和数据管理能力、数字化服务能力都是数字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校企协同育人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坚持不懈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坚实推进数字经济引领创新人才培养,围绕产业变革新导向,探索更加多元、开放的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9.
刘维军 《甘肃教育》2024,(5):104-110
2022版《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均明确提出了教学评价旨在评测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是指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论述。然而,目前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评价形式固化、评价主体缺位、评价标准形同虚设以及教学评分高等方面。基于此,文章在聚焦英语核心素养及学科育人目标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四个策略:以主题为引领,聚焦育人目标进行评价;以素养为导向,实施单元整体评价;以目标为中心,构建多元评价主体;以学生综合素养为落脚点,选用多种评价方式,以期为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提供新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以教育目标观之,“教育强国”的内涵应聚焦在“让每一个学生身体强壮”“创造力强盛”“责任心强大”三个方面。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便也明晰了起来,即:素养导向,培育未来新人;实践育人,全面走向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合作中学;综合育人,在学科与生活的双向融合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实现这一目标,整体构建符合数字时代和知识社会个人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新体系必然成为当前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文综思想政治试题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新主基调,秉持以往风格,落实评价体系,紧扣当前我国发展主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突出学科价值导向,渗透新高考改革风向。教师应把鲜明的时代特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特有的学科特色融合一体,锚定铸魂育人方向,推进核心素养落实落地,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强化课程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提升员工数字素养与技能是顺应数字时代要求,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人才战略。本文提出创新企业培训体系,从培训目标、教学内容、培训保障、教学监控和管理四个方面构建培训体系框架,并提出有效开展员工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3.
刘婷 《考试周刊》2023,(16):106-109
随着全面深化新课程改革,高中教育愈加重视围绕立德树人任务与素质教育目标词优化课程开发。英语教学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基础课程,是培育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教育环节。文章围绕核心素养目标渗透的困境和问题,从升华主题站位、融合真实生活情境、加强信息技术辅助、增设实践探究活动、实施多元化评价五方面着手,发挥目标导向推动英语教学增质提效,在综合性育人环境中渗透核心素养目标,培育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4.
德育学分制背景下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是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实施德育学分制,为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构建了具有导向性、评价性、激励性的综合实践平台。构建以培育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的中职德育学分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德育学分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下,自主、自觉地参与德育综合实践活动,从而不断促进自身职业素养的全面培育和综合提高。  相似文献   

15.
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是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宗旨的重要体现。新时代,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针对性等特征。课程体系要在目标上体现劳动素养培育和全面发展,内容上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培育劳动精神,实施上坚持多元主体参与协同育人,评价上遵循全面性与长远性结合,强调过程评价,并在保障上多渠道地扩充场地师资资源,落实安全责任,推进劳动教育课程的整体实施。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坚持红色教育传统,探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路径,将区域红色教育资源与学校育人实践相结合,全面打造学校红色教育体系。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学校从学科课程融合、特色实践活动建设和校园文化创新等维度,全面探索和构建了切合高中生全面发展的红色教育体系,培育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育评价因其长期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而发展缓慢,建立科学、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是劳动教育有效发挥育人功能的时代课题。为回应新时代劳动教育新要求,厦门双十中学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评价路径,经历“萌芽——初探——发展——成型”阶段,践行“劳动教育理论研究与目标确立”“构建科学的劳动课程评价体系”“以劳动素养为核心,建立全面系统的劳动教育评价方案”等革新举措,并根据实践反馈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旨在全面培育学生劳动素养,助力劳动教育回归育人本位。  相似文献   

18.
职业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职业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国家出台各项政策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提出要求并给予指导。当前,职业院校重技术技能教育,对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认识还不够充分,培养体系还不够健全,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则为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方向和途径。因此,在校企合作视域下研究职业院校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途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包括数字注意力素养、数字参与力素养、数字链接力素养、数字协作力素养。文章在分析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数智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实践进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以及开展教师数字素养微认证;构建全覆盖、多形式、分层次的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推进数字化转型生态系统建设;完善教师数字素养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育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孙培培 《考试周刊》2024,(14):151-154
国家政策导向要求把劳动教育有机融入现有课程体系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关键课程,需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效融合,构建全新的育人模式。目前,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存在教学目标强调知识本位、教学内容呈散点式分布、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劳动教育的开展,应从凸显素养目标导向、优化教材内容、精选教学方法、坚持多元评价等四个维度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