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诗词书画无一不精。他的散文豪放自如,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名  相似文献   

2.
贬谪黄州,是苏轼仕途首次遭遇到最严重的打击。初到黄州,自然悲凉,但自从躬耕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不仅他的人生态度变得更加坚毅沉稳、超然豪放,更让他的文艺创作达到了新的巅峰。苏轼诞生于四川眉州,但黄州让苏轼浴火重生为苏东坡,黄州才是苏东坡的诞生地。  相似文献   

3.
故乡有三个含义:地理的生养所,宗族的结聚地,文化心理的生活区。苏轼有极其复杂的故乡观,“此心安处是吾乡”仅为其一著名表述。从关于故乡思考的逻辑进程言,这是属第三阶段的故乡意念化。此外,苏轼还有浓厚思乡情结中对异乡排斥的故乡具化——这与其生于“贵经术而重氏族”的蜀地有关,故乡泛化,以及属于最高阶段的异乡故乡化、故乡“寄生”化——这与其有“寓”“寄”于“物”、强调随缘自适的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公元1057年,出身书香世家的苏轼,从他的家乡眉州出发,跟着父亲苏洵进京赶考,一举成名天下知。苏轼这个名字,自此在中国文学史上流传千年。【走近苏轼】苏轼是个全才——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在散文上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上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相似文献   

5.
北宋大诗人苏轼丰富的漫游经历在《宋史·苏轼传》中有较详细的记载,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原因,苏轼的一生几乎都处在漫游时期,从风华正茂一直到风烛残年,从眉州出发游过汴京、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常州、登州、颍州、扬州、定州、惠州、琼州、永州以及沿途的许多地方,而且如杭州等地还不止去过一次。如此长的漫游时间,如此广大的漫游  相似文献   

6.
从异乡观和故乡观可分开来说,杨慎的异乡观与苏轼同多异少,都走过由排斥、亲近、发现优点、天教异乡看美景到暂时故乡化的思维进程,只是苏轼走向了更彻底的异乡"前生"化,而杨慎只做到第二故乡化——"并州故乡"。但两人的故乡观差别极大,只在最低的故乡具化上相同,且杨慎似更突出,然在故乡泛化、意念化和故乡"寄生"化上,杨慎则无表现。苏轼旷达,杨慎沉重。其原因是政治上杨慎被永远充军,回乡是最后诉求,其"并州故乡"观,实质是政治道德的归隐态度,而苏轼被贬谪,回乡不是唯一出路;对待人生,苏轼佛、道兼用,"寓""寄"于物,杨慎坚守儒家人格,拘泥执著。  相似文献   

7.
苏轼是中国宋代的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对书画及文学都很擅长。苏轼的文章写得非常好,人们常把他和唐代的韩愈相提并论,称为“韩文如潮,苏文如海”。苏轼有一种读书的绝妙方法,后来被世人叫做“八面受敌”法。什么叫“  相似文献   

8.
正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嘉祐进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并列"唐宋八大家"之中,在文学上成就斐然。其个人兴趣从政治、文学拓展到书法、绘画等多重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书法,被后人视为中国书法史中独具个性的书体风格,位列"宋四家"之首。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辅导》2011,(31):2+51-F0002,F0003
苏轼,字子瞻,义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相似文献   

10.
《次韵陈海州书怀》、《次韵孙职方苍梧山》是苏轼咏苍梧山的名作。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与王安石政  相似文献   

11.
一、苏轼其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  相似文献   

12.
<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在诗、词、赋、散文方面均有极高成就,而且擅长书法和绘画。这样一位堪称全才的大文豪,一生却大起大落、命途多舛。可是,他却未被命运的悲剧击垮,仍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纵观苏轼作品,他的人格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与亲友的感情笃厚在苏轼的作品中,有大量的作品是写给弟弟苏辙的。如最有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作于公  相似文献   

13.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父亲苏洵和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苏东坡的词、诗和散文,很多都涉及到月亮。他把月亮  相似文献   

14.
提起苏轼,人们就自然想起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怀子由》等作品,这些词气势豪迈奔放,感情激昂旷达,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但苏轼的词中也有情致婉约的作品,如悼亡妻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诗人的妻子王弗是个性情温顺的人,聪明沉静,知书达理,对苏轼察言、知人帮助很大。她十六岁与苏轼结婚,二十七岁却不幸去世,葬于四川眉州。现在我们读这首词,依然能感受…  相似文献   

15.
<正>乡愁,这个词有几分凄美。原先我不懂,故乡或儿时的事很多,可喜可乐的也不少,为什么不说乡喜乡乐,而说乡愁呢?最近回了一趟阔别六十年的故乡,才解开这个人生之谜。故乡在霍山脚下。一个古老美丽的小山村,水多,树多。村中两庙、一阁、一塔,有很深的文化积淀。我家院子里长着两棵大树,一棵是核桃,一棵是香椿,直翻到窑顶上遮住了半  相似文献   

16.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天才艺术家,苏轼在诗文书画等各个艺术领域内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而自成一家,引领一代艺术风尚。  相似文献   

17.
<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学们,还记得这些出现在课本里的经典名句吗?是的,它们都出自苏轼的笔下。苏轼,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义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又号铁冠道人、海上道人,世称苏  相似文献   

18.
[题解]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对亡妻王弗一片深情,怀断肠之痛,撰墓垅之铭,又是何等的凄怆!11年的婚姻生活不算长,留在记忆中的也无非是些共度患难的琐事,但生活却到处都有她留下的痕迹和气息。东坡忘不了,初嫁时的王弗,娉娉婷  相似文献   

19.
周国勇 《南昌教育》2009,(11):33-33
忽然想到故乡的山路。故乡的山路纵横交错,一条条一直延伸到我的血管中。乡路没有一条是平坦通直的,都依山傍水或顺势起伏和曲折。  相似文献   

20.
故乡     
<正>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最美故乡景,最亲故乡人,最浓故乡情。杜甫诗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是什么?是春运时的一张车票,是中秋时的一轮圆月,是清明节的一炷香,是记忆中的一椽老屋,是想起童年趣事时的一抹微笑,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一口乡音……有人感叹“故乡荒芜了,再也回不去了”,而苏东坡却有词云“此心安处是吾乡”。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结合见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可联系现实谈自己的所思所感,也可紧扣材料主旨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