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论文通过研究我国文学翻译家江枫有关雪莱诗的歌翻译作品,结合他的诗歌翻译标准及技巧,深入研讨了他在诗歌翻译中提出的"翻译诗歌,形似而后神似"思想,探索出其诗歌翻译作品中蕴涵的美学原则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既是政治领袖也是文人学者。作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翻译家,他不仅从事过翻译实践和翻译组织活动,也进行过翻译研究活动,形成了“翻译为政治和革命服务”的翻译思想,在翻译的态度、“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直译”与“意译”的辩证关系、译文的可读性要求和译名的统一性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对中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杨会玉 《海外英语》2014,(18):156-157
生态翻译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看,翻译家李文俊在翻译取材上兼顾主流文学与边缘文学,体现了翻译生态整体观;他边创作,边翻译,边研究,三事共举,实现了共生与互生的生态翻译观;它的翻译翻译思想与他的翻译实践实现了高度的统一,体现了翻译生态系统内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生态翻译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看,翻译家李文俊在翻译取材上兼顾主流文学与边缘文学,体现了翻译生态整体观;他边创作,边翻译,边研究,三事共举,实现了共生与互生的生态翻译观;它的翻译翻译思想与他的翻译实践实现了高度的统一,体现了翻译生态系统内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季羡林不仅是学贯中西的东方学家,同时也是成就卓越的翻译家,但目前他的翻译思想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本文探究了季羡林的翻译实践活动,总结了季羡林翻译观的五个主要方面。最后指出.季羡林的翻译观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译论,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他的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6.
葛浩文是现当代中国文学作品最富盛名的翻译家,近年来其翻译观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尝试从生态翻译理论视角对他的翻译观进行解读,期望能为葛浩文翻译观的研究开拓一个新的视角,并对翻译工作者提高翻译水平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玄Zang是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大佛学家,也是我国译经史上杰出的翻译家。他毕生致力于佛学研究,对我国翻译事业作出了卓绝贡献,他是中国佛经四大翻译巨星之最,是开创佛经“新译”的开山鼻祖,提出了翻译的标准和“五大翻规则”。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家和英文集大成者,林语堂在翻译实践与理论上都大有成就。特别是在"美学"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创新突破,将美学思想运用于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去,提出"翻译是一种艺术"。林语堂崇尚"和而不同"的美学效果,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本文通过对其经典译作细细品读与分析,结合林语堂翻译观,浅析他翻译活动中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不仅是一位名声显赫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态度严谨、目的明确、方法得当的翻译家。本文从郁达夫的翻译态度、翻译目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等方面论述了他的翻译观。他的许多翻译方面的观点、见解不但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不仅是一位名声显赫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态度严谨、目的明确、方法得当的翻译家。本文从郁达夫的翻译态度、翻译目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等方面论述了他的翻译观。他的许多翻译方面的观点、见解不但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埃兹拉·庞德集诗人、翻译家、批评家三重身份于一身,然而学界关于其身份认同对他翻译观的影响却少有讨论。倘若从庞德的文论以及他翻译的《华夏集》进行考察,可发现不同的社会身份认同,共同塑造了庞德的翻译观。具体而论,作为诗人的庞德关注诗的核心要素,提出了语言能量观;作为翻译家的庞德用语言能量取代意义作为翻译的本体;作为批评家的庞德则在历史意识与创新意识下重新审视原作与译作的关系,利用翻译来革新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2.
戏剧家焦菊隐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备受世人的赞赏。同时,焦菊隐还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从焦菊隐作为一位翻译家的视角出发,文章在对其翻译实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他的翻译思想进行阐释,指出作为一位翻译家,焦菊隐不仅有丰富的翻译实践,也提出过颇有见地的翻译思想,在中国传统翻译史上,他的翻译思想不该被忽略。  相似文献   

13.
玄奘是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大佛学家,也是我国译经史上杰出的翻译家。他毕生致力于佛学 研究,对我国翻译事业作出了卓绝贡献,他是中国佛经四大翻译巨星之最,是开创佛经“新译”的开山鼻祖,提出 了翻译的标准和“五不翻规则”。  相似文献   

14.
郑振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翻译家,他在翻译理念和翻译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从出生到成年这段时期一直在温州生活学习,因此温州精神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他在翻译理念和翻译实践上取得的成就与温州精神对他的影响有紧密的联系。本文将通过对郑振铎翻译理念和翻译实践的仔细分析,解读温州精神在其翻译理念和翻译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葛浩文是美国著名翻译家,有着深厚的中英双语功底和对文学作品的优秀审美能力。他是目前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文章以其对莫言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①英译文②为例,分析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策略,探究其翻译观。认为他的翻译观包括:1.翻译既忠实,又背叛,翻译是在忠实和创新两者间的折中;2.翻译是一种改写,好的译作读起来如原始创作般流畅;3.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读者因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讨论了王国维在翻译方面的成就,首先讨论他作为译者所具备的素质,然后总结他的译著,接着分析他的翻译理论,最后还提出他作为翻译家的一些特点,目的是比较系统地探讨一下王国维作为翻译家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是学贯东西并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其国学功底与英文造诣极高。由于根深蒂固的东方文化情结,他致力于用英文写作介绍中国文化,同时把深奥难懂的中国儒道经典文化翻译成生动的语言为西方世界所乐于接受;他的《论翻译》一文系统地阐述了其独到的“忠实、通顺、美”的翻译观,首次提出了翻译的美学思想。回顾林语堂的翻译观,并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从美学视角解读该译作,认为该译文与原文在内容与形式上高度吻合,译入语读者获得了与原语读者相同的美感体验享受。  相似文献   

18.
翻译事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佛经翻译开始,至今已有1700多年。我国翻译理论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东汉到唐宋的佛经翻译阶段、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至“五四”的西学翻译,以及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后掀起的第四次翻译高潮。经过无数前辈翻译家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9.
彭阜民教授不仅是一位译著等身的翻译家,而且还是一位汉英翻译教学实践的探索者。他编译的《翻译导论》是他翻译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本文据此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与学及语言基本功的作用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求对提高翻译教学质量起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江枫: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兼职教授,当代中国著名翻译家、文艺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首次设置的彩虹翻译终身成就奖外译中唯一得主,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顾问、《世界汉语诗坛》顾问,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荣誉顾问。江枫,中国唯一两获终身成就奖的学者和翻译家,他是中国当代影响卓著的翻译理论家。"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家喻户晓的雪莱诗句,就出自他的译笔。"文学翻译,形似而后神似"是他揭示的规律,也是他不厌其烦、不厌其详在报刊杂志和几乎遍及全国各高校讲坛上广泛传播的主张。而"文字发展的共同方向不是拼音而是拼形表意",则是他具有世界意义的语言文字学突破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